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5章:换做是你,便能够稳住江山社稷了吗?

    朱允熥心花怒放,然而表面上却还是装作一副悲伤模样。

    他如今死了亲爹,可不敢在朱元璋面前露出高兴的神色,哪怕是老朱有意要传位给自己。

    能够在这里听到这些话,也说明前面他赌对了,应该是他的行为让老朱认可了他,这才有了现如今的这一幕。

    这种自杀式的打法,居然让他绝地逢生,而且就在几日后,便让老朱再次召见了他。

    “朕为何不立秦王、晋王、燕王为太子,而是要立太孙,为何又要立你为太孙?”

    朱元璋目光如刀,死死的盯着朱允熥,直接问出来了最为基本的问题。

    这要是连最基本的为何要立他都说不出来,那就没有必要说下面的了。

    “皇祖父不立秦王、晋王,乃是因为二位叔叔无人君之相,秦王、晋王戍边尚可,但若是为君,却是不成,特别是晋王,更是暴虐无道。”

    “至于燕王,燕王并非皇祖母嫡出,虽被祖母带大,可终归不是嫡出,倘若立燕王,秦王、晋王必反无疑,届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当然,还有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无论立了秦王、晋王还是燕王,父亲这一脉都没有活路,因为我们的身份太敏感了,也太正统了。”

    “皇祖父深爱父亲,又岂会忍心我们兄弟惨死,故而皇祖父要立太孙而非太子。”

    朱允熥胸有成竹,说的头头是道,脸上看不出一丝惧意,谈话间显得有理有据,令老朱是暗暗赞许不已。

    这分析的都颇为正确,正是老朱担心的地方。

    “如你所说,立嫡不立庶,允炆乃是嫡长子,为何不立他,而要立你?”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笑问道。

    “回皇祖父的话,二哥虽名为嫡子,实则其母却是继妃,我母乃是太子妃,我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大哥故去,而我便是嫡长子,我倒是要反问皇祖父一句,为何要废嫡立庶?”

    朱允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反问道。

    不待朱元璋说话,他接着又道:“既然我为嫡长子,那必然是要立我。至于为何不立二哥,我也想再问一句皇祖父,倘若您将江山给了他,他能担得起这个江山社稷否?”

    “胡言乱语!”

    朱元璋大怒,呵斥道:“你怎得知晓他担不起这重任?”

    “二哥自幼喜爱读书,深受儒家教导,可却只听儒家一家之言,对于其他言说则是嗤之以鼻,偏听偏信之下,如何治理朝政?父亲在时虽好儒家,可却并不只听儒家。”

    “爷爷您是皇上,您应该知道,治理朝政不能够只听那些儒生夸夸其谈,否则便会误国、害国。可二哥呢?说得好听是沉浸圣贤之道,说得难听点便是书生误国!”

    朱允熥则是嗤之以鼻,那个朱允炆一味的听信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言语,一味强力削藩,致使燕王反叛,后又令曹国公李景隆领兵出战,一败再败,最终被朱棣以八百府兵起家夺得了整个天下。

    一个识人不明的锅是如何也甩不出去的,说识人不明还是帮他洗地了,用昏君二字来形容都不为过。

    坐拥天下,却能够被一个藩王反叛成功,简直就是无能昏君。

    “北边已定,北元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如今四海升平,朝中大臣良多,只需他能安抚天下即可,咱好生教他几年,便能将其手段磨炼出来,如何不能治国?”

    朱元璋心中知晓朱允炆的性子,若非其他孙子更不能选,他也不会选这个朱允炆了。

    现如今朱允熥冒了出来,他这便立马想要试试这个孙儿的究竟如何。

    若是真要按能力选的话,他毫不犹豫会选择朱棣,只是那么一来,朱标一脉恐怕将会再无生机可言了。

    老朱虽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可对于人性他可经历了太多,也了解的太多了。

    “敢问皇祖父,倘若二哥为太孙,您是否想要将凉国公、开国公等一批勋贵将领剔除掉?”朱允熥也不遮掩了,直接抬起头直视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眯起眼睛盯着面前的这个孙儿,并未出声。

    而朱允熥毫不在意的接着说道:“只有将他们先拔除的差不多,我二哥的位置方才踏实些,那时候再用文臣治国,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想必这便是皇祖父的想法吧。”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轻轻点了点头。

    “可皇祖父您有没有想过,无论是谁当了皇帝,都会进行削藩,而一旦削藩,势必触及藩王们的利益,到时候九大戍边塞王反他,以他优柔寡断的性子,如何能敌?”

    “放屁!亲王戍边是咱定下来的事情,他如何敢削?而且话里话外的意思,哪怕是你当了皇帝也要削藩不成?!”

    朱元璋怒了,他没想到这个混小子居然想削藩。

    亲王戍边是他定下来的国策,目的就是为了替大明挡住那些鞑子,可现在倒好,在自己孙子的眼中居然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对!皇祖父,您在时,他们定然不敢有所异动,可倘若孙儿等人上位,他们必定会蠢蠢欲动,诸王拥有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在他们的封地里,他们就是一个个小朝廷一个个土皇帝。”

    “现在,他们是我的亲叔叔,可下一代呢?下下一代呢?长此以往,血缘越来越淡薄,兄弟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浅,甚至于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几面,谁能够保证他们便一直不会反?”

    “自汉以来,先有七王之乱,后又有八王之乱,历朝历代,藩王造反的例子是数不胜数,孙儿在这不是想要改变藩王戍边的政策,只是想要削弱一些藩王的权力而已。”

    朱允熥知道这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国策,是不可能改变的,故而才这般说辞。

    朱元璋深思良久,在他当初看来,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子孙,可倘若从下一代的皇帝看来,倒也还真是一个麻烦。

    良久,他才缓缓说道:“换做是你,便能够稳住江山社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