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75章 被嫌弃的刘向前

    1995年4月25日,上午十点多。

    刘向前正骑着二八大杠在河阳县城里瞎转悠。他刚给周卫东厂里送完货,但是不想回家……

    此事说来话长。

    母亲葛春梅来馒头店已有半个月,替下了儿子,把刘向前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这十几天,刘家馒头店的变化说大也大,说不大好像除了卖馒头堡的摊主由小孩换成个妇女外,别的一切如常。

    加水试验有了结果,最终定在了每百斤面56斤水。

    加水量固然可以继续提高,但那样的话馒头蒸出来表皮亮度和白度都差很多。另外,由于面软,馒头醒发后底盘大,立不起来,全都成为了扁馒头。外观差异蛮大,顾客们看了说闲话。

    老刘试售一番后便停手,做生意不能太贪心。

    按56斤的加水量,每蒸一袋面,能比以前多赚三块八。现在店里每天要用去三袋面,出一千一百多个馒头。刘国强夫妻俩对此都很满足。

    食用碱用量的调整试验上。由于加水量得到确定,试验有了锚点,变数不大。更何况还有烧面团检测法兜底,和碱水时仅需根据气温微调即可。

    店里有了温度计,加上刘国强三年的馒头制作经验,他自己便摸索出其中门道,无需儿子指手画脚。老刘甚至有点儿飘,若不是刘向前苦苦相劝,连试验表格都不填了。

    馒头堡生意也稳定下来了。每天早晨能卖出百余个,傍晚五十多个。每逢周末,销量能小爆一波,一天售出二百多个。刘氏夫妇脸上都笑开了花。

    刘国强开心,葛春梅快乐,馒头店的一切都在变好。

    只有刘向前自我感觉很不好。

    他现在有点儿人闲狗厌。不仅刘国强看他不顺眼,老妈葛春梅看“宝贝儿子”也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怎么说呢?“放假回家定律”生效了,刚回到家是块宝,回来几天就变草。

    小小的馒头店里,上演了一部《被嫌弃的刘向前的一生》。

    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哪天刘老二便会因为进门先迈左腿而挨顿打。

    刘向前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半夜蒸馒头,父母不叫他,他也不想起来。白天蒸馒头,老刘夫妻俩配合默契,聊起天儿来热火朝天。小刘这个工具人很难插上话,基本没啥参与感。

    刘向前目前唯一的价值,是能给馒头堡做点儿酱。可每次熬酱时老妈都站旁边儿,跟个好奇宝宝似的问东问西。小刘能拒绝老刘,拒绝不了老妈。

    这玩意儿做起来没啥难度,早晚被葛春梅学去喽。

    小刘严重怀疑老刘夫妻俩在背地里搞什么“阴谋诡计”,譬如把儿子送到学校去。

    心情烦躁之下,刘向前揽下了今天给周叔厂里送货的活计。这会儿他也不嫌二八大扛骑起来别扭了!

    真摔伤了,说不得能再过几天饭来张口的舒坦日子。

    送完货他也不着急回去,免得受嫌弃。

    一边骑车,刘向前一边琢磨着得搞点什么动静出来,别让老刘瞎折腾自己。这时候,一道吆喝声从背后由远及近。

    “收头发,收长头发,高价收购长头发!”

    吆喝声很有特色,貌似每一行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卖腔调。人们一听腔,就知道来的是什么行当的人,完全不必在乎吆喝的内容是否能听清楚。

    譬如刘向前村里卖豆腐的,吆喝的内容是:割豆腐!腔调一起,割字的发音转了。听到人耳中的是:e豆腐!

    他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叫卖,e豆腐!哪个e?难道是屙豆腐?这特么还怎么吃的下去?

    听到收头发的吆喝声,刘向海脑海中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瑞贝卡这么早就创业了么?

    知道瑞贝卡,并非因为小刘同学前世英年早秃,而是瑞贝卡冠名了一列高铁——G568。听着播音员的到站提醒,刘向前一行人格外惊奇,这家许都的企业好拽!

    与刘向前同行的一条实验狗,下车后兴致勃勃地跑去买了顶骚粉的瑞贝卡假发。每天戴着在实验室里晃来晃去,十足的怪咖。小刘同学不懂假发的魔力,于是上网搜了一下,这才了解瑞贝卡这家企业的牛逼之处。

    他倒是没什么介入假发产业的念头。一来没啥本钱,二来对假发这行毛都不懂,听个名词儿就闯进去那不是找死么?真以为自己是龙傲天啊!

    再说,人家瑞贝卡的老板能把假发做到世界第一,那肯定是个人尖尖儿。别说做到世界第一了,能把某个行当做到全国第一,中原省第一,那也不是一般人。直接叫666就行了!

    刘向前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挺有逼数的。此生能成为河阳馒头王足矣。

    嗯,瑞贝卡的老板叫什么来着?思索间车子突然被人拦住。

    一声卧槽,脱口而出!

    刘向前赶紧捏刹车,同时跳下。自行车倒了,人一个趔趄倒是没事儿。幸亏车速不快,不然非得摔伤不可。

    开车不能走神,哪怕是自行车。

    稳住身体后,刘向前对挡路的人怒目而视。咦,这不是那位收头发的大伯吗?

    “小伙子,你跟了我半天,想干什么?”

    面对质问,刘向前一脸懵逼。我怎么就跟你半天了?

    回想一番,好像确实如此。自己满脑子瑞贝卡,不知不觉一路跟着收头发的大伯往前骑。

    闹了个大误会!

    刘向前连声抱歉。

    收头发的大伯盯着他看了两眼,说道:“下次注意点儿!你这是碰上我了!惹的不是家,可没这么容易说话!”

    “您大人有大量,我真不是故意的。”,笑了笑,刘向前接着跟人套近乎,“听口音,这位大伯您不像本地人?”

    “外地的怎么啦?你还想把我留下?”,大伯又警惕起来。

    拉拉关系,怎么又被误解了?戒心要不要这么强?

    刘向前解释道:“我一小孩子哪儿有那心思!只是对您这行有点好奇!想问问您收了头发都往哪里卖?是许都吗?”

    收头发大伯更警惕了,“小孩子家家,管那么多干嘛?你家有头发要卖赶紧说!没头发卖,别耽搁我事!”

    本想打问一下瑞贝卡的老板姓名,见人如此警惕,很难继续交流。这也不是啥重要的事儿,猎奇而已。刘向前不再纠缠,说道:“没有没有!只是好奇问一下!不好意思,耽搁您了!”

    收头发大伯哼了一声,扭头上车离去。骑出去十几米远,回头打望,见刘向前没动才放下心来。

    这事儿闹的!

    没想到这年头儿到外地做生意的人戒心如此之重!

    经此一遭,刘向前也没心思瞎逛了,准备直接回店里。

    路上瞥到一家小商店外挂了个牌子,上书六个大字:商铺低价出售。

    刘向前心中一动,可以开个分店卖馒头堡啊!

    刘家馒头店那块儿,现在的销量已经到了天花板。生意想要有所突破,不开分店怎么行?

    停下车,刘向前站在小商店门前,看了看。

    这小商店斜对面是百货大楼,往西五十多米,是河阳县一条商业街的入口。商业街入口那块儿有几家卖糕点、熟食的店铺,还有推小车卖小吃的。卖馒头堡的话,那里的位置才最好!

    想了一下,刘向前觉得小商店的地理位置虽不算绝佳,但也不错了。真正的旺铺哪儿会有人舍得卖?这里日常人流量不少,如果能拿下的话,馒头堡的销量应该会比饮料厂那旮沓高!

    有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