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7章 “换新”承诺的威力

    思忖一番后,刘向前拿定了主意。

    先是学领导讲话那样干咳了两声,见没几人搭理自己,有些尴尬。刘向前又拍了拍手,硬着头皮高声喊道:“贾家大妈说的没错!”。

    一句话先安抚住亢奋的贾家大妈,同时引起人群的注意力。

    看到大家都把目光聚焦过来,刘向前继续高声说道:“刚才贾大妈来买馒头,想要先尝一尝,担心我们家手艺差,水平不过关,馒头买回去吃着发酸。”

    “我们干的是小本买卖,利润很薄,如果每个人买之前都尝一个的话,就做不下去了。没办法让每一个顾客先尝后买,但是,请大家放心,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承诺!”

    “从我家店里买的馒头,您回家里吃着,如果感觉发酸或有其他问题,可以直接拿回来,我当场给您换,保证让您满意!”

    大家看刘向前小小年纪的,站出来讲话条理清晰,语气铿锵,底气十足,觉得这小孩真不错,甚至有爱凑热闹的不甘寂寞地叫了声好。

    嘿,您这是看戏来了!

    “老刘今天怎么没在?这事情他知道吗?你这小孩子可别瞎说大话!”,围观的赵大爷说道。

    “我是刘国强他儿子,大爷您放心,我刚才做的承诺,一定算数!今天起我们家店里买的馒头,如果真有问题,您来找我。我现在下学了,以后都在店里干活。我爸即使不承认,还能把自己亲儿子撵走不成?”,刘向前把胸膛拍的砰砰作响。

    围拢来的人们,听着刘向前信誓旦旦的保证,说到最后甚至拿自家父子关系开起了玩笑,纷纷笑了起来。

    要知道即使在相声台上,“父慈子孝”的伦理梗也是经久不衰的包袱。

    “行!看你说话这么有底气,我可记住了哈!我常到你家店里买馒头,以后不找老刘,只找你!”,人群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开口了,正是贾家大妈头一个点名喊来的李家媳妇儿。

    “没问题,以后大家来照顾生意都先找我,别找老刘!争取尽快把他挤走,我好翻身做主!谁让他每天早上三点就喊我起床干活,周扒皮都没这么狠!”,“父慈子孝”伦理梗效果不错,刘向前不吝继续使用!

    馒头店前的人们又笑了起来,接连的笑声引来更多人围观。

    能够面不改色地说出这些话,中间不打吭。一方面是前世最后三个月做销售时把脸皮子练厚了,放得下身段,不怕丢人。张雪峰老师说了,服务业是什么,就是舔!

    另一方面,重生后身体底子好,脑子也比前世好使,感觉比前世聪明了不少,穷人还得靠变异啊。

    “这是干什么?怎么都凑到这卖馒头的前边?出啥事儿了?”,刚来的吃瓜群众好奇地问。

    “这小伙儿说了,以后他们家馒头有问题了包换!”,另一位全程围观的说道。

    “嘿,这可真稀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卖家电呢!这么说他们家馒头一直做得不错?”

    “谁知道呢?不过看笼屉里的馒头又白又亮,确实挺好!”

    新来的吃瓜群众踮起脚尖往笼屉上瞅了瞅,摆的整整齐齐的馒头在阳光下白的耀眼,“真的嗨!看着比菜市场那家的馒头强多了!”。

    “今天的馒头确实不错,不过这店里今天出摊的是个小孩儿。他爹不在,别是自己在瞎说大话吧!”,又有吃瓜群众插话道。

    “你管他呢?大话都说出去了,咱们就当真。他家里大人来了还能不承认?生意做不做了?”,一个大聪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人群议论纷纷间,有人喊道:“好,小老板做生意敞亮!给我拿二十个!这馒头怎么卖的?”。

    “一块钱五个!”

    刘向前朝声音来处望去,是个外穿夹克,里面是白衬衫,手里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颇有老板的派头。

    “出手这么阔气,您一定是个大老板!”,一个赤裸裸的马屁顺手拍了出去,这都是小刘同学前世三个月销售生涯的“深厚”积累。

    这年头儿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连续多年物价上涨,金钱的威力日显。

    “老板”这个称呼随着各种暴富的传说进入中原省,各种做生意的人被叫一声“老板”都会心情大好。

    起码一声“某老板”比“韭菜贩子”或“卖菜的”之类的称呼要好听的多。

    公文包中年听到“大老板”的称呼,心情大爽,说道:“那直接拿五块钱的,省的找零!今天给师傅们换换口味,天天中午吃面条,都腻了。”

    “好嘞!五块钱二十五个,我给您多送一个!祝您生意红红火火,日进斗金!”,刘向前麻溜地用食品夹装起馒头,双手递给大老板。

    公文包中年人觉得很有面子,递出五块钱大钞,说:“好,小老板真会做生意!我今天拿回去尝尝,师傅们吃好的话,明天继续来!”。

    “没问题,您如果忙不开,找人带句话说个地址,我给您送上门!保证不耽搁您厂子里开饭!”,刘向前闻言精神大振,这可是个大客户。

    公文包中年人更开心了,“小老板你这服务真好,以后生意肯定能越做越大!走了,明天见!”。

    “您慢走!”。

    送走大老板,刘向前看着店前的人群,趁热打铁,把刚才掰开的另一半馒头拿出来,递到众人身前。

    “这是今早的馒头,这位大妈刚才一口气吃了半个,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大家也都尝一尝,不买不要紧!”,说着指了指吊三角眼大妈。

    听到这个,大家都齐齐扭头看向吊三角眼大妈。

    好家伙,一尝就是半个!您这不是买前尝一尝,是到人家摊子前来开饭了!怪不得刚才这卖馒头的小哥儿说尝不起!

    吊三角眼大妈看到众人的目光,脸上有些挂不住,争辩道:“刚才只有我一个人在这儿,想给别人分点儿也找不到人啊!”。

    众人听到她这样说,知道是个脸皮厚的,不再搭理。纷纷从刘向前递过来的馒头上掰下一小块,放嘴里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也没有吃出酸味。

    半个馒头分了七八个人,众人都表示满意,有的点点头,有的说两句漂亮话。

    刚才问话的李家大姐尝过后,首先响应,“今天馒头味道不错,给我拿十个!省得下午再来跑一趟!你刚才都给大老板送了一个,不得也给我搭一个?我可是你店里的常客!”。

    刘向前闻言脸色一苦,“李大姐,今天我爸走之前特别交代过,说买十个送一个就赔本了,20个以上才能送。”

    说着一跺脚,接着道:“这样,今天早上做馒头时,最后的面头儿不够一个的分量。我们蒸了本想留自家吃,您如果不嫌弃,我把它搭给您,您看行不行?”。

    说话间,从底层笼屉里夹出特制“搭头”小馒头,晃了晃。

    大姐乐了,说道:“小孩子家家的,不知道瞎叫什么!我姓贺,我家那口子才姓李。你小子行,比老刘卖东西的时候大方!”,说完递过来两块钱。

    “哈哈,对不住,对不住!下次一定叫对!”,刘向前连连道歉,接过钱后麻利地装好十个馒头外加“搭头”,递给贺大姐。

    “贺大姐慢走!”

    在两位大主顾的带领下,人群的消费热情被带动起来。这位要三个,那位要五个的买起来。

    有的顾客还从未在外买过馒头,看看笼屉上摆的整整齐齐的大白馒头,再看看周围纷纷购买的人群,想想自家黄不溜丢、坑坑洼洼的馒头,不由得咽了咽唾沫,也加入购买大军。

    刘向前一个个热情的招待,小嘴巴巴地不停,跟抹了蜜似的,从来不让话落在地上。

    等到这一波客流走完,最初搬出来的八屉馒头早已卖干净,刘向前又回店里搬了两屉出来才搞定。

    “换新”承诺的威力,恐怖如斯!

    看来老刘的销售水平不咋地,下午他回来肯定会大吃一惊,我得好好嘚瑟嘚瑟!

    回过神来,刘向前才发现今早给他找了两次麻烦的贾家大妈,已不见了踪影。心里长舒一口气,只盼望着她不要再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