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朝,家父宋高祖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羊入虎口’

    晌午刚过。

    沟子梁上段宏正指挥着骑兵伐木砍柴,于山顶建造夜宿的营寨。

    刘义真则在刘钦之陪同下,由二十名骑兵护着来到了山下不远的洛水之畔。

    放眼望去,洛水之上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泛起点点金鳞。

    “桂阳公,我们在此下营着实危险了些!可否......”

    “司洛之地,何处不险?”

    刘钦之打马跟在刘义真身侧,担忧地望向对面掩映在繁茂松柏中的柏谷坞,还是忍不住开口劝说,奈何刚出口就被刘义真摆摆手给打断了。

    淡淡地瞥了眼对岸的柏谷坞,刘义真勒住缰绳,轻轻一个翻身跳下战马。

    几步走到洛水边上,看着稍远处水中自由嬉戏的芦鸭,刘义真双手叉腰,朝跟上来的刘钦之问道:“我曾听文宣公说起,你们京口刘氏,乃汉高皇帝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可是真的?”

    刘钦之愣了下,虽不明刘义真为何突然如此问,反应过来还是恭敬地答道:“回桂阳公,家兄所言不假,京口刘氏却是齐悼惠王的后代。”

    “那汉高皇帝得天下可是容易?”刘义真望着滚滚洛水又复问道。

    刘钦之这会儿已经知晓刘义真定是对自己的劝说有些不满了,赶紧应道:“汉高出身农家,身份卑微,开国建汉,即使《史记》亦不能载其艰难之一二。”

    “然也!”

    刘义真面向洛水,负手而立,语气慷慨:“以汉高之雄略,创业尚且艰难!我不过区区少年,若要为父分忧,使天下太平,必以身作则。反之,谈何平定司洛,治理司洛?”

    “驻军巩县,静待时机,并非无所作为。如今这天下形势,莫看一时之太平,实则各方磨刀霍霍,皆为逐鹿中原而准备。”

    “时不我待!早日平定司洛,便可早一日治理好司洛。待司洛稳固,纵使兵戈再起,我宋台亦能借司洛之地北伐幽燕,西征关陇,完成我汉裔一统天下之夙愿。”

    闻言,刘钦之敬佩地朝刘义真躬身行礼道:“桂阳公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下官深表钦佩!”

    “恭维的话就不说了!”

    刘义真摆了下手打断刘钦之的话,把目光从洛水投向柏谷坞:“司马家的亡命徒,莫看各怀心思,明争暗斗,却非痴傻之人。”

    “正如此前所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今日我便“羊入虎口”,就看他们敢不敢率军来攻了?”

    “桂阳公!”

    刘义真话刚落,就见得段宏在两名骑兵的护卫下打马朝他飞奔而来。

    看着疾驰而来的段宏,刘义真挑了下眉头。

    段宏在沟子梁负责建造营地之事,非紧要事务绝不会轻易离开。

    “段参军何事?”

    待段宏近到跟前,刘义真神情自若地问道。

    “禀桂阳公!”

    段宏先是跟刘钦之点头示意,而后朝刘义真拱手禀报道:“刚刚探马来报,计素渚附近发现由钩锁垒而出的司马楚之信使,这些信使分诸路往洛阳城而去。”

    “终于动了!”

    刘义真嘴角勾起一丝弧度道:“看来我这个饵诱惑很大,司马楚之坐不住了,其派信使去洛阳当是与司马家另外三个亡命徒联络。”

    “八九不离十!”

    段宏紧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若司马楚之与司马家另外几个亡命联合,一旦发兵来攻,沟子梁不一定能守。”

    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四人若联合进攻,即使手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带来的威胁也是不小。

    “不守沟子梁!”

    刘义真很是干脆地说道。

    他对司马楚之联络另外几人似乎不以为然,语气平淡地说道:“于沟子梁安营下寨,本就为诱敌。至于他们是否联合来攻,就看他们有无自知之明了。”

    ......

    凌云台,黄初二年魏文帝于洛阳宫仿邺城凌云台所建,高余二十五丈,登之可望孟津,本为藏兵之用,后多为帝游玩之处。

    永嘉丧乱之后凌云台多有损毁,苻坚建秦,于凌云台置戍,此后凌云台一直为城中重要的藏兵所,世人谓之曰凌云台戍。

    此时的凌云台戍,坚甲厉兵。

    一身戎装,年纪看上去与司马楚之相仿,身材微胖,脸色阴沉的司马顺明,这会儿正在几个亲信的陪同下,站在十余丈高的凌云台上登高远眺。

    “主公。”

    站在司马顺明右侧的一个中年将领,将手中被墨水浸透的绢帛恭敬地递给司马顺明道:“这是适才司马楚之派人带来的信。”

    “信中说刘寄奴第二儿狂妄自大,率百人便敢在偃师城外沟子梁驻扎,其行为是对我晋室君臣地挑衅。”

    “司马楚之希望与我部联合,挑选武技高强者于今夜前往沟子梁刺杀刘义真,灭其威风,挫其锐气,复世祖武皇帝时的风采。”

    “哼!”

    司马顺明冷笑一声,脸上透着不屑,说道:“司马楚之说话还跟以前那般冠冕堂皇,实则就是怕了刘寄奴那毛都未长全的黄口小儿。”

    “说甚灭其威风,挫其锐气,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倒是遣死士刺杀刘义真,此法与我不谋而合。”

    “主公也准备遣死士刺杀刘义真?”适才说话的中年将领,装作一副虚心受教地样子问道。

    “嗯!”

    司马顺明故作姿态道:“莫看刘裕那小儿年幼,其身边的毛德祖、傅弘之等皆为百战名将。纵然其只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谁敢说他这不是耍诈。”

    “兵不厌诈,本就是战场上惯用的计俩。如今这时候,保存实力才有活命的机会,与刘义真硬碰硬,非明智之举。”

    “主公准备答应司马楚之地请求?”中年将领又问道。

    “自然!”

    司马顺明双手扶着面前的栏杆,眺望着柏谷坞方向道:“不管是否能刺杀刘义真成功,只要将洛阳这趟浑水搅得更浑更乱,对我就有利。所谓浑水摸鱼,乱中取胜便是这个理。”

    “这样......”

    司马顺明扭头看向那中年将领道:“你即刻命心腹之人挑选武技上乘者,于今夜同司马楚之的人一道前往沟子梁刺杀刘义真。”

    “另外......”

    司马楚之眼中闪过一抹狠厉:“密告自东垣跟随而来的那人,时机已到,寻机动手,务必在今夜天黑前完成。到时美人珠宝,加官进爵,绝不少他。”

    “臣即刻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