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朝,家父宋高祖
繁体版

第五章 武关外的偶遇

    有了名僧僧导率领僧兵加入,虽然骑兵所剩无几,刘义真却是觉得安全感满满。

    至少像之前那种心神不宁的感觉没有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众人未在马梁岗逗留,而是点亮火把在黑夜里急速行军。

    等到第一缕晨曦洒向大地,武关已是遥遥在望。

    一夜行军三百余里,刘义真这跑路的功夫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前两章地理位置有误,长安到武关是三百六十里左右,中间经过青泥(蓝田)、上洛,已经改过来了。)

    就在刘义真一行离着武关不过四五里时,武关的城门轰然打开。

    一名二十余岁的年轻将领,手持长槊,领着百余骑兵向着上洛方向疾驰而去。

    ......

    天越来越亮,日头已经挂在了山腰。

    郁郁葱葱的大山之间,黄土朝天的官道上,刘义真一行正在加急行军。

    突然,大地震颤,前方不远处尘土飞扬。

    “结阵,快,结阵!”

    打马行在前头的傅弘之见此情形,立即紧张起来,朝着身后的骑兵和僧兵高声急呼。

    由不得他不紧张。

    经历了昨夜一场大战,除非来的是自己人,否则他一刻不敢放松。

    越是临近终点,越是得小心翼翼。

    阴沟里翻船的事可是不少。

    就在傅弘之率领一众骑兵、僧兵高度戒备之时,那支向他们疾驰而来的骑兵队伍,在离着他们还有百余步的距离停了下来。

    “咦!”

    看着那支骑兵,傅弘之轻咦一声,还未来得及问话,就见得一名白袍小将在一名中年将领的跟随下,笑眯眯的从骑兵当中打马而出。

    见到来人,傅弘之原本凝重的脸上,瞬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旁的刘义真见了先是一愣。

    紧接着就见得白袍小将同那两名中年将领,轻轻夹了下马腹,很快的来到了他的身边。

    三人看了眼马背上还有些疑惑的刘义真,唰一下翻身下马,朝着刘义真躬身行礼。

    “末将境陵太守赵伯符。”

    “末将武关守将赵伯庸。”

    “末将宁远中兵参军沈庆之。”

    “参见桂阳公!”

    赵伯符、赵伯庸。

    看着二人,刘义真原本惊疑的脸上挂起了浓浓的笑意。

    这可真真是自己人。

    这二人若论起辈分来,他还得叫声表叔。

    赵伯符,赵伦之之子。

    赵伯庸,赵宣之之子。

    赵宣之、赵伦之是谁了?

    他亲爹刘裕的亲大舅和亲二舅。

    二人都是自家奶奶,也就是亲爹刘裕的生母赵安宗的兄弟,亲兄弟。

    奈何奶奶赵安宗和大舅公赵宣之都去得早,如今赵家兄妹姐弟三个就剩下赵伦之了。

    当然,他这个二舅公赵伦之可不单单是他们刘家亲戚那么简单,也是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领兵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

    亲爹刘裕北伐后秦之时,赵伦之坐镇襄阳,奉命指挥荆、雍方向的北伐事宜。

    姚秦灭亡后,赵伦之因功官拜后将军、使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荆州之河北诸军事、雍州刺史。

    傅弘之和沈田子两位沙场宿将,在北伐之时就隶属于赵伦之帐下。

    “两位表叔,快快免礼。”

    刘义真这会儿也翻身下马,一把扶起自家的两个表叔,很是热情真诚的笑道:“一家人用不着那么客气。”

    说着,刘义真把目光投向了跟在两人身后的宁远中兵参军沈庆之。

    看着沈庆之,刘义真脸上的笑容未减,道:“沈参军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啊,免礼,免礼。”

    此话一出,别说沈庆之本人愣住了,就连赵伯符和赵伯庸也愣住了。

    特别是赵伯符,不知怎的心中还有点儿紧张。

    沈庆之有能耐不假,但是要说能耐到连刘义真都知道他的名字,那就有点儿夸张了。

    毕竟沈庆之从军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就三年的时间。

    而且这三年里沈庆之一直在他赵伯符帐下效力,知道沈庆之的人并不多。

    现在自己这个表外甥居然知道沈庆之,难道沈庆之的名声已经响彻京畿了?

    若是这样,他这境陵太守、宁远将军怕是留不住沈庆之了。

    刘义真可不知道,自己随便一句话,竟然能引得自家表叔如此多的猜想。

    他知道沈庆之完全是后世历史课本中有沈庆之的名字,知道南朝时期有沈庆之那么一个人。

    至于沈庆之到底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大名能够留名青史,他其实根本就记不得了。

    “不知二位表叔自武关而来是为何事?”

    刘义真并没有继续沈庆之的话题,而是看向赵伯符和赵伯庸询问道。

    听到刘义真突然问起这件事,赵伯符暗暗松了口气。

    只要不向他要沈庆之,什么都好说。

    “回禀桂阳公。”

    赵伯符认真的答道:“我等奉后将军之命,前来迎接桂阳公。”

    “迎接我?”这会儿轮到刘义真吃惊了。

    他离开长安是临时决定的,知道的人并不多。

    看着刘义真吃惊的样子,赵伯符继续答道:“自关中内乱,后将军一直关注着关中的局势。”

    “得知敌酋赫连勃勃亲征长安,后将军时常叹息关中坚难。”

    “宋公命右将军赴关中接替桂阳公,后将军便言桂阳公会自武关返回江左,只是不知道具体时日。”

    “数日来我等每日都会在上洛和武关之间来回,就是为了迎接桂阳公南返。”

    闻言,刘义真心中莫名感动,朝着二人道:“辛苦了!”

    赵伯符、赵伯庸兄弟俩听了,赶紧向着刘义真拱手行礼,谦恭的说道:“这是末将等当做的。”

    “对了,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示意二人免礼后,刘义真话锋一转,朝站在一旁的僧导恭敬的合十行了个礼,介绍道:“这位是名满天下的草堂寺高僧僧导大师。”

    大和尚僧导!

    听到刘义真的介绍,赵伯符、赵伯庸、沈庆之赶紧恭敬的双手合十行礼。

    僧导的大名他们可是如雷贯耳,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的高徒,伪秦时时常出入秦宫,在民间威望甚高。

    伪秦灭亡后,宋公专程去往草堂寺就是为了拜访僧导和尚的。

    没想到今日见到真人了,还跟桂阳公一同南下,这对于他们这些刘裕的忠实追随者而言,绝对是件大好事。

    释门高僧的威望,某些时候说句话,比他们这些身居庙堂的高官还要管用。

    跟僧导见礼过后,三人又看向了傅弘之。

    他们跟傅弘之可是老熟人了,熟人见面免不了一阵寒暄。

    寒暄过后,众人这才重新翻身上马,朝着武关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