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红楼
繁体版

第34章 双屿风云

    贾蔷道:“姨母,我记得梅山岛离明州城并不遥远,原本可从水路抵达。为何如今要车船轮换,舟车劳顿两日方能抵达?”

    李夫人叹了口气道:“蔷哥你说的这些已经是百多年前的往事了。曾经佛郎机人盘踞在双屿港,在六横与梅山间经营贸易,甚是兴旺。

    彼时常有大船由双屿经甬江驶往明州城。但后来不知为何得罪了朝廷,圣上派人捣毁了港口。此处的航道从此没落,实在可惜啊。”

    李夫人的叹息令贾蔷心中灵光一现,倒想起史书上所记载的双屿港口的辉煌历史。

    在明朝嘉靖年间,位于梅山岛和六横岛之间的双屿港已经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的“国际贸易中心”了。

    双屿港原本只是一个闽浙海商季节性的停靠点,在中国、日本、葡萄牙、南洋各国海商势力的共同助力下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沟通日本、闽浙、满剌加三角贸易的中心地点,掌控了东亚海洋贸易的枢纽。

    据史料记载,当时仅一个月从外洋来的商船就达1290余艘,在岛上居住的葡萄牙人有1000余人。

    这些葡萄牙人还有日本人及南洋各国人把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白银源源不断运往这里,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和药材等。彼时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够在这里进行交换、中转和集散。

    这一时期的宁波被历史学家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

    当时出任闽浙海道巡抚的米纨在《双屿镇港工完事疏》中称:“双桅、三桅连樯而来,愚下之民,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樽,率得厚利,”贸易的兴旺繁荣可见一斑。

    双屿港所在的六横岛古称黄公山,位于如今的舟山群岛南部。其名字来源于岛上六条东西走向山脉。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曲折。其西部佛渡岛与六横岛相距约两公里。

    六横岛位于南洋诸国、朝鲜、日本等贡使入明的必经之路上,东接太平洋,西连印度洋,船只往来频繁,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水路航标。

    此外六横岛附近岛屿、岛礁众多,一旦半路或是在六横岛遭遇意外,也较易就近转移或是躲藏。

    六横的深水泊位,足够建一个大型深水港口,且紧靠国际航线。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年不冻。海岛海岸线极为曲折,有利船只躲避夏季台风和冬季寒冷的北风。海岸水深极深且深水线长,可同时容纳多艘货运船只靠岸。

    六横岛附近物产丰富。舟山本身渔业发达,民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物资充足。

    以明州为起始点,明朝贸易网络延至朝鲜、日本,乃至非洲东海岸和南北美洲等地。

    背靠江南广大的经济腹地,面朝广阔无垠的滚滚大海,位于南北海上航线中点和长江入海交汇点的舟山成为中国连接大陆与海洋的重要场所。

    明代中期,江南已经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优越的天然条件使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依靠枕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发展其海洋经济,随之拥有了海洋文化,形成了海洋社会。

    六横岛位于浙江地区外海,背靠广袤富饶的江南腹地。在双屿港内进行贸易的海商多来自于浙闽地区。来自南洋各国、葡萄牙、日本的海商也多将中国江南地区作为主要商品采购和销售的目的地。

    双屿通过宁波这一门户以及其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能够迅速将陆地贸易网扩展至整个江南地区。

    明朝中后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手工业发展迅速,宁绍平原和苏南地区棉花产量迅速增加,余姚“浙花”成为当时棉花种植的代表性作物,松江府更是成为全国闻名的棉布生产基地。

    葡萄牙人对日贸易的开辟,使双屿成为联结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大三角贸易市场的中心,促进了双屿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葡萄牙人居留地的发展。

    来自亚洲各地、甚至欧洲的商品都在这里交换、中转和集散,东亚海上贸易体系终于破土而出。

    正当双屿港蓬勃发展,中国私商、倭人和葡萄牙人在闽浙沿海大肆从事走私活动,甚至东阁大学士谢迁在余姚的宅第亦遭劫掠,,从而引发了朝廷的报复。

    明朝廷派遣右副都御史朱纨巡抚闽浙,以图恢复秩序。

    在整顿海防的基础上,朱纨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矛头直指双屿港,打击包括中国私商和葡萄牙人在内的“倭寇”,以恢复明王朝在东南海域的统治秩序。

    嘉靖二十六年,朱纨派遣副使柯乔、都指挥黎秀等分驻漳、泉、福宁诸地,阻遏双屿港湾的私商船只。其率领一支由三百艘中国大帆船及八十艘双桅帆船,六十万大军,在十七天内做好备战工作。

    一天清晨,这一舰队向葡萄牙人的村落发动了攻击。双屿港所有东西被付之一炬,夷为了平地。

    明军攻占双屿,葡萄牙人和中外私商失去巢穴,余党遁往福建之浯屿。

    朱纨指挥明军乘双屿战胜之威扫荡残敌,经过大小数十战,至嘉靖二十七年十二月,才将葡萄牙人和中私商海盗船赶出浙江海域。

    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朱纨虽然取得一时的胜利,却引来了民众的嫉恨和报复。最终朱纨在慷慨忧愤中饮鸩而亡。

    代表沿海通商利益的乡绅巨室,在中央朝廷形成新生力量,与代表内地反对沿海通商的传统官僚、地主势力互争。

    朱纨事件的发生,似乎是上帝和葡萄牙人开的一个玩笑。

    一方面,葡人和中日私商在闽浙沿海进行贸易辛苦积累的成果,如双屿、浯屿,皆毁于一旦;另一方面,葡人被迫回到了广东,终于占据澳门,建立起新的贸易网络,东亚海上贸易体系终于形成。

    只是双屿港可惜了,六横岛也从此没落。

    六横岛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海禁迁民,前一次就是明朝抗倭时期,后一次是在清朝初年,也就是郑成功率众占领台湾的时期。

    清廷为了割断郑军的补给,在东南沿海实行了严苛的禁海令,海岛与沿海的百姓背井离乡迁往内陆。

    但是六横岛上有十三个人,违抗朝廷禁令留在了岛上,民间称他们叫“十三老太”,被六横人奉为共同祖先。

    六横岛上没有为十三老太建祠堂、也没有建庙,他们被供奉在岛民的心中。

    六横岛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祭十三老太。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把堂屋打扫干净,祭过观音之后便祭十三老太。六横分上庄和下庄,上庄祭六位老太,下庄祭七位。

    “十三老太”的精神,就是沿海民间向往自由、向往大海的精神。

    想起这些,贾蔷便觉浑身热血沸腾。未来的梅山与六横在商业贸易上大有可为。只是此事牵扯重大,需要细细谋划。

    当下便道:“姨母,匆匆数日,实在不忍分别。不如与我们一同回到明州城中居住如何?”

    李夫人道:“蔷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梅山岛虽然偏僻,但也山清水秀,足以颐养天年。”

    贾蔷道:“姨母。我父母去世地早,您现在就是我唯一的亲人。以后您可以到梅墟住上半年,在梅山住上半年如何。练儿还可以在贾氏族学中读书,在城里开阔视野,长长见识呢。”

    李夫人沉吟不语。

    沈练揪了揪李夫人的衣角道:“母亲,蔷哥盛意拳拳,不如就从了他吧。我也好想去城里看看热闹,认识些新伙伴。”

    李夫人叹了口气道:“蔷哥,我拗不过你们。你们要去便去吧。”

    晴雯和白绣均拍手称快。

    李夫人和沈练二人在家中收拾了一番,便同贾蔷晴雯一行回到了明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