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咋还学医呢
繁体版

第85章 偏头痛

    “刘医生,小杨医生怎么不在?”

    弘仁堂医馆,不少患者来这看病,都会问刘继阳一个问题。

    杨鑫呢?

    每次碰到这种问题,刘继阳就得解释一遍。

    “杨鑫还在上学呢,放假才能来。”

    然后,患者就开始聊杨鑫为什么医术那么厉害,却还在上学。

    刘继阳一开始还会耐心的讲述,后来问的人多了,也就随便巴拉两句完事。

    杨鑫在他医馆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给人看病时的治疗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一些患者惦记着他,倒也不奇怪。

    就连刘继阳也非常希望杨鑫能够快点来医馆帮忙。

    他的针灸技术实在是没得说,这些天不少老患者经常带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结果发现杨鑫不在后,便是失望而归。

    有几个患者还让刘继阳给他们扎,奈何刘继阳才学了一个多月的针灸,穴位都还没背全,针刺手法更是刚入门,哪里敢随便给人扎。

    不知为何,刘继阳甚至感觉没有杨鑫的弘仁堂,就像是缺少了灵魂一样。

    要知道,从杨鑫最初来到弘仁堂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只待了一个月不到。

    这要是杨鑫高考结束,去了大学。

    弘仁堂医馆岂不是永远都会缺少这么个灵魂人物。

    想起过年时,杨鑫在魏熙宁家说的那些话,刘继阳就琢磨着让杨鑫干脆大学毕业就回潜江。

    他俩好好经营医馆得了。

    可深思熟虑后,刘继阳认为并不妥当。

    杨鑫的医术高出他太多,能帮衬他的同时还教他针灸,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自己开的那点工资,说实话,根本不够看。

    如果还想着把杨鑫绑在自己的医馆里,这会让他良心不安的。

    只能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且行且珍惜吧。

    就这样,刘继阳左等右盼,终于是迎来了杨鑫放月假的时候。

    早上七点。

    刘继阳准时开馆。

    杨鑫几乎是前后脚到。

    当他看到刘继阳正在医馆内忙碌,便三步并两步走进医馆帮衬。

    “刘医生,早啊。”

    刘继阳嘿嘿一笑,“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我怎么觉得正月十五过去之后的一个月,似乎比去年更漫长了一些。”

    “你是不知道,这些日子里,好多老熟人没少提起你,那个赵明中老爷子,过年找你又扎了几针后,腰痛缓解了不少,隔三差五就介绍亲朋好友过来。”

    “还有那个牛奶奶,你上次不是两针就让她退烧了吗,两个星期前,她孙子也感冒发烧,就被她带来准备让你给扎两针,最后还是我开了点中药,结果小孩不愿喝,跑去诊所挂水去了。”

    “对了,你表姑也带亲戚来过一次,我看她那意思,好像是想在亲戚面前炫耀一下,结果你不在,搞得她有点尴尬,我估计她还得来。”

    “……”

    杨鑫不在的这一个月里,医馆倒是发生了不少事。

    特别是当刘继阳提到杨鑫的表姑后,让他有些忍俊不禁。

    似乎在长辈那,用小孩显摆已经成了惯例。

    杨鑫笑道,“您告诉她我只有放假才能过来吗?”

    刘继阳道,“说了,她真要来的话,应该就这两天。”

    “说说你吧,学习怎么样,到时候上了高三,还有空来医馆吗?”

    杨鑫道,“应该没问题。”

    刘继阳笑道,“哦?挺有信心的嘛,上次听你聊成绩,好像是五百七十分吧,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医科大学?”

    杨鑫想也没想,“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年文科一本线是561,他当年考了567,正好卡着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录取分数进去的。

    这也是他运气好,稍微差个两三分,都不一定会被录取。

    成都中医药大学排名并不高,本校学生也经常将其戏称为温江卫校。

    但排名比的是综合实力,温江卫校的某些专业还是非常强,特别是中医学的针灸专业,这专业还是出过不少优秀学生。

    杨鑫就是其中之一。

    “成都中医药大学?”

    刘继阳有些纳闷。

    他根本没听过这个大学。

    在他的印象里,医科大学就只有协和啊,首医啊,军医,北中医等等这些学校。

    很显然,他只记得比较有名的医科大学。

    “这学校是985还是211?”刘继阳问。

    杨鑫道,“都不是,算是重点一本吧。”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比普通的一本大学还是要强一些的。

    温江卫校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卫校,就像清华学生戏称清华为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是差不多的意思。

    刘继阳道,“你现在才高二,还有一年多,足够再涨些分数吧,到时候你想去哪个学校?”

    杨鑫早已有了答案。

    他不太想去新的环境,再去遇见新的人。

    倒不如旧地重游,见一见老朋友,还有某些前世再也见不到的老师。

    三年疫情,让他成长了太多太多,也让他见证了许多老师、同学、朋友,不畏生死的壮举。

    这次,他想不留遗憾。

    杨鑫笑道,“到时候再根据分数判断吧。”

    嗯,这倒也是。

    刘继阳没再问。

    二人收拾着医馆里的杂物,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不多时,医馆外就来人了。

    这是一对夫妻,两人约莫四十多岁。

    女人一只手捂着头,走路还要他老公搀扶,嘴里似乎还“哎哟”的哼哼,好像头痛难忍。

    “是刘医生吧,我叔说你这能看头痛,我老婆有血管神经性头痛,能看不?”丁万宝将老婆搀扶地坐在了刘继阳桌前的板凳上,他老婆手肘靠在桌上,手捂着头,面容有些狰狞扭曲。

    血管神经性头痛?

    刘继阳皱眉。

    他对现代医学造的病名也很头疼,因为大部分都冗长且不认识。

    作为中医,他对西医的许多病名,还是从患者那知道的。

    “头痛是吧,行,我来把把脉。”刘继阳道。

    一旁的杨鑫在药柜旁填充药材,听说是血管神经性头痛后,他立马知晓这个女人应该是偏头痛。

    看她手捂着右边,很明显,这是右侧的偏头痛。

    一般患者偏头痛部位在头的两侧,这种患者通常有眼涩、耳痒等肝胆经热邪上扰清窍的症状,属于肝阳头痛。

    肝郁化火,暗耗阴血,风阳上扰清窍发为头痛。

    证属冲任虚损,肝胆郁热,瘀血阻滞。

    简单点来说,就是平时总生闷气,加之生活习惯不太好,致使肝气郁结化火,损耗了肝阴,脑袋稍微吹点冷风,热邪就会往上跑,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头痛欲裂。

    更严重一点的患者,脑袋不仅不能被冷风吹,热风也不行,只要是遇到冷热刺激,头都会痛。

    刘继阳问,“头痛有多久了?”

    女人头痛发作,似乎连说话都会感觉到头痛。

    她老公立刻回答,“差不多十年了。”

    这么久!?

    刘继阳和杨鑫都有些惊讶。

    头痛十年,忍耐力不是一般的强啊。

    刘继阳问,“去医院看过没?”

    丁万宝一听这个就无奈地叹了口气,“哪没看过,都看了无数回了,家里的止痛药都吃了不知道多少瓶,以前还好,药挺管用,吃了就不痛了,结果最近一个多月,无论怎么吃药,就是不见效。”

    “去了医院,医生也说这没办法,只能给我们开止痛药,我说能不能做手术,医生说不用做。”

    “你说说,手术做不了,吃药又不管用,痛起来还要人命,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