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逆袭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长安盛景美如画,西市采购探商机

    张小强从叶铁锤家的大门中欢快地跨了出来,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阳光斜斜地洒在他肩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他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混合着田野间淡淡的草香,让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他的心情如同这秋天的丰收季节,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即将打造成的桌椅和炒锅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精美的家具在自己的巧手下熠熠生辉,看到了那口炒锅在灶台上翻滚着美味的菜肴。

    他哼起了小调,那是两句欢快的儿歌,关于秋天的:“秋风起,黄叶飞,丰收季节喜洋洋。劳动果实甜如蜜,幸福生活万年长。”歌声在秋风中飘荡,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四周的环境也仿佛因为他的喜悦而变得生动起来。路边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伴奏。远处的小溪潺潺流淌,水声清脆悦耳,如同在为他的未来歌唱。近处,几朵秋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张小强点头致意。

    此刻的张小强哼着小曲,踏上了前往西市的道路。长安城的西市,对他来说,既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采购到生活所需物品的好去处。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长安城的街道上,一片金黄。

    大周的长安城,犹如一幅宏伟的画卷,东西两侧对称铺展,东为万年县,西为长安县。朱雀大街如一条巨龙贯穿南北,将这两县巧妙分隔。东部的万年县,以朱雀门大街为界,统领着五十三坊及繁华的东市;而西部的长安县,则领辖着朱雀门大街以西的五十三坊及同样热闹的西市。这两市布局严谨而一致,四面各设两门,市场内部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井字形布局,小巷子纵横交错,宛如迷宫。

    东西两市不仅是长安城的经济脉搏,更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舞台。这里商贾如织,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从奴隶、女仆到珍稀的珠宝玉器,从铁器铜器到精美的陶器,再到享誉世界的三彩陶瓷,无一不体现了大周的繁荣与开放。

    八月十六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无论是踏青赏景还是走亲访友,都显得分外惬意。上午巳时,长安城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尤其是西市,更是人声鼎沸。

    马车穿梭于市间,酒楼、店铺鳞次栉比,吆喝声、议价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一位身着华服的富家子弟,牵着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悠闲地漫步在西市的巷子中。他们手中各持一个糖人儿,吃得津津有味,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在这热闹的西市,各式各样的摊位与商铺排布得密密麻麻,仿佛一片繁华的海洋。从街头到巷尾,五彩斑斓的旗帜飘扬,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富家子弟与孩童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他们的笑声和谈话声不时传入耳中,为这喧嚣的市井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他们身后的侍女与护卫,或美丽或威武,时刻保护着主人的安全,也为这场景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远处,一位卖丝绸的商贩正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他手中的丝绸质地细腻,光泽如玉,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另一处,一位卖陶器的老者则静静地坐在摊位前,他手中的陶器造型古朴,釉色温润,散发着一种沉静的美。

    整个西市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各色人等都在这里上演着自己的故事。无论是商贩的吆喝声,还是顾客的议价声,都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律。而在这韵律中,富家子弟与孩童的笑声,就像一首轻快的旋律,为这繁华的市井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张小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耳边传来各种叫卖声和吆喝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他沿着朱雀大街向西走,一路上欣赏着街道两旁的店铺和摊位,不时驻足观看,询问价格。

    张小强首先被一家茶叶铺吸引了目光。他走进店铺,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店主是一位中年男子,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张小强。

    “这位公子,可是来买茶叶的?”店主问道。

    张小强点点头,道:“正是,我想买些生茶叶,回去自己制茶。”

    店主闻言,虽然心里对张小强的目的有些怀疑,他难以想象一个柔弱书生会自己制茶。但秉着生意人的心态,巴不得有客人来关顾。他于是从货架上取下一包生茶叶,递给张小强道:“这是本店最好的生茶叶,产自江南,口感醇厚,香气扑鼻。公子可以试试看。”

    张小强接过茶叶,仔细嗅了嗅,果然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他满意地点点头,道:“好,就买这个。”

    离开茶叶铺,张小强又来到了一个卖白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老妇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十分明亮。

    “小伙子,看看我这白菜,新鲜着呢!”老妇人热情地招呼道。

    张小强蹲下身,挑选了几颗看起来鲜嫩的白菜,问道:“多少钱一斤?”

    “不贵,五文钱一斤。”老妇人回答道。

    张小强觉得价格合理,便买了几斤白菜,准备回去做顿好吃的。

    接下来,张小强又陆续采购了大米、调料等食材,以及一些日常用品。他边走边看,不时与商贩讨价还价,享受着购物的乐趣。

    当他来到一家木炭摊前时,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他想起自己需要用木炭来制作炭笔,便决定好好挑选一番。

    摊主是一个青年男子,正忙碌着给客人称重、收钱。张小强走上前,问道:“你这木炭怎么卖?”

    摊主抬起头,看了张小强一眼,道:“这位公子,我这木炭都是上好的硬木烧制的,质地坚硬,燃烧时间长。十文钱一斤。”

    张小强闻言,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制作炭笔需要质地细腻、易于削刻的木炭,于是便问道:“有没有更细腻一些的木炭?”

    摊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从摊位下面取出一包木炭,道:“这是用松木烧制的木炭,质地细腻。不过价格要贵一些,十四文钱一斤。”

    张小强接过木炭,仔细查看了一番,觉得确实比之前的木炭要细腻许多。他心中虽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买下来。毕竟,好的工具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

    “好,就买这个。”张小强说道,从怀中掏出铜钱,递给摊主。

    摊主接过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道:“公子真是识货之人。这松木炭可是难得的木炭。”

    张小强笑着点点头,接过木炭,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想象着自己用这木炭制作出的炭笔,在纸上流畅地书写、绘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离开木炭摊后,张小强又逛了一会儿,最后又一次租着牛车赶回家里。

    正所谓:

    长安金秋景如虹,

    西市繁华映日红。

    满目琳琅客商来,

    探寻商机满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