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纛
繁体版

第六十章 汉中之地护天府

    益州汉中郡。

    汉中郡是大汉的龙兴之地,此地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有秦岭之险而又接剑阁之地。

    张鲁占据汉中郡后,确实干了不少好事。这要不说为何人家五斗米教能成为中华道统的正脉,而非邪说呢?

    虽说不少门阀诸侯以张鲁为米贼,但五斗米教确实护得一方百姓的安宁,而且为汉中郡的生产恢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鲁本人并不喜刀兵之事,只想在这乱世之中广播教义,而使百姓丰衣足食。

    之前张鲁对刘协就十分尊重,在董卓控制长安朝廷时,张鲁就数次为刘协献上礼物和供赋。而在刘协返回洛阳后,便立刻正式册封张鲁为汉中郡守,甚至要封张鲁为侯。不过此事暂时搁置了下来,朝廷内各位高官还是想等张鲁彻底归附后再行封赏。

    “公祺公,朝廷下旨要我汉中郡出阳平关往陈仓县运粮,以保玄德公之供应。

    公早有归附朝廷之意,何不趁此时机对朝廷上表忠心?”

    张鲁麾下功曹阎圃在听闻长安求援于汉中郡时,便急匆匆的赶来张鲁的府邸劝说。

    “蔓生言之有理,先前陛下册封本府为汉中郡守,此朝廷感念本府之功。而朝廷既认本府,本府又怎能不认朝廷?

    现如今太傅明哲、太尉刚武、司徒璀然、司空豁达,群臣贤明而陛下富有韬略,此正大汉兴盛之时,亦是我等效忠之际。且让杨昂领一支偏师,押运八千精锐半年所需之粮草往陈仓县与玄德公会师。

    以表我汉中郡心向朝廷之意,不负陛下之望。”

    “府君英明!”

    张鲁的动作很快,建安元年七月,汉中郡将领杨昂率两千步卒偏师押运着上万石的粮草出阳平关,一路跋涉后到达了陈仓县与刘备会师。

    此时董旻那边也收到了武都郡归顺朝廷的消息,他勃然大怒立刻起全部兵马准备攻伐武都郡。董旻此番带了凉州骑兵两千,另有辅兵八千余人,此外还有白马氐、湟中羌义从部曲三千余人,共一万三千人马猛攻武都郡。

    尤其是略阳县,更是董旻重点照顾的对象。

    从建安元年六月开始,略阳县就被董旻所部数次攻伐。

    薛安不得不带领略阳氐部迁入略阳县城,指挥略阳县驻防的郡国兵与略阳氐部将士拼死抵抗,就这样打了将近两个多月也难分胜负。

    直到建安元年八月时,刘备与前来支援的杨昂、徐晃二人率精兵三千赶到了略阳县。

    “玄德公,此次武都之战莫要与那董叔颖纠缠,咱们只需保住武都郡不失即可。

    等拖住了那董叔颖的垂死反扑,其所部兵马便会泄了士气,自然会逃回去不敢再犯大汉天威的。”

    “公明将军放心,本将军心中有数。”

    刘备此番带的也是全明星阵容,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魏延魏文长、徐盛徐文向、陈到陈至平,刘备麾下五员虎将悉皆在场。

    而且这三千精锐中有足足七百多白毦精兵,还有八百多朔骑营,外加遴选出来的一千五百名关中、汉中的精锐,这也算是军威浩荡,谅那董旻也不敢与刘备正面抗衡。

    而此次作为征伐凉州的第一战,刘和也是不敢怠慢的。

    他将关中政务交给杜真与阎柔后,又令王霑接管之前薛安负责的粮道事宜。在安排好这些政务后,刘和就带着剩下的朔骑营往朔方郡而去。

    刘和见张鲁愿意支援粮食,那就准备给董旻玩儿一个大的。

    刘和要让董旻一战而崩掉军心,这样日后收拾他也就方便很多了。刘和之所以要去朔方郡,那是要征召匈奴骑兵作战。于夫罗之前是被刘和打的吓破了胆,现在听闻刘和有要求又怎敢不从?

    于夫罗在听闻刘和到达朔方郡后,这立刻献上了两千匹战马,又遣一千精锐骑兵跟随刘和往凉州而去。

    就在刘和赶到武都郡的时候,此时刘备已经控制了整个武都郡境内的全部城池,以持节的身份统领境内全部兵马,并且数次击败了董旻的进攻。

    “玄德叔父!”

    “哎呀呀,千叙贤侄也来了?”

    “是呀,此次之武都之战意重大,小侄身为司空自然不敢怠慢!

    思虑再三,小侄这才亲率精锐前来支援。不知叔父这边可有需要小侄帮忙的地方?”

    刘备闻言爽朗一笑,用一种风轻云淡的语气说道“自然没有!

    贤侄且看那董叔颖号称一万精兵,声势浩大的围攻武都郡好几个月了,这岂有一城一池为他所破?

    今儿个为叔在此驻节,就不信他董叔颖还能反了天了不成?”

    “叔父乃国之栋梁,董叔颖字不在话下。

    对了叔父,汉中郡来的杨昂将军在哪里?”

    刘备听闻刘和询问杨昂的情况,便立刻引荐道“来来来,杨将军,这位便是咱大汉司空刘和刘千叙。

    贤侄呀,这位就是汉中郡丞杨昂杨子升将军。”

    “卑职杨昂,见过司空!”

    “子升将军莫要多礼,快快请起!”

    刘和扶起杨昂后便关切的询问道“请问公祺公近来身体无恙否?”

    “谢司空关心,府君一直注重养生,自是无恙。”

    “对了,你们府君如此忠于朝廷,能救朝廷于水火之中,本司空自是欣慰。不知......公祺公还有什么赏赐想要的,尽管和本司空说,本司空一定尽力满足!”

    杨昂想起临行前张鲁的嘱托,便立刻换上副笑容道“司空呀,这要说我家府君的要求倒还真有一个。”

    “但说无妨!”

    刘和露出了一种“他就知道”的神色,静静的等着杨昂来说。

    “我家府君的五斗米教以教化百姓、福泽苍生为信条,这些年来汉中郡基业稳固、民生安乐、百姓富足,不乏我五斗米教的功劳在其中。

    府君可即刻以汉中郡之地归附朝廷,然希望朝廷能许五斗米教为正教,以在大汉全国之内传播教义。

    不知司空可否代为上达天听,由天子圣裁?”

    “原来是此事!

    那既然如此便无需劳烦天子,本司空自然也是支持的。”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张鲁投靠曹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允许他广播教义。而如今他如此殷切的想与洛阳朝廷建立联系,无外乎也是想传播他的教义。

    张鲁此人不喜刀兵、也不喜功名,对于争霸之事并不在意。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传播五斗米教,现如今有这个大好的机会,张鲁又怎能放过?

    之前张鲁说答应送粮食的时候,刘和就知道张鲁所想。

    他此次急匆匆的赶来,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此战的重要性,让他不得不亲自督战。而另一方面就是想尽快与张鲁的代言人杨昂建立联系,沟通张鲁的想法。

    毕竟传播教义之事绝非小事,让大汉这个以无信仰儒家学说立国的朝廷认可一种宗教,其中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都不会少。

    要说对于五斗米教的态度,刘和绝对是支持的。

    五斗米教不比其他民间宗教,这真是一个正统教派。

    区分正教与邪教的区别就在于教义和修行方式,以及教义内对于神明崇拜的态度。

    五斗米教作为中华道统的嫡支正脉祖源,其教义在于修心、修身、修性,以修己而济人,此又合儒家之学说。

    所以对于五斗米教,刘和是一种不打压、不排挤,甚至略有支持的态度来面对的。

    “回去之后,子生将军你可以告知公祺公,要他不必担心。

    传播五斗米教教义之事,本司空是绝对支持的,而且本司空可以在回去后立刻上表朝廷,劝说陛下与太傅接纳五斗米教为我大汉之正统教派。”

    “多谢司空,司空大义我五斗米教绝不会忘!”

    “无需多礼,还望将军能助本司空再统大汉,以还苍生之安。”

    这蝴蝶效应终于吹向了五斗米教,在原本时间线上建安十八年后才广播于中原的五斗米教,要提前的进入整个大汉了。

    不过刘和等人现在却没工夫想这些,当务之急是怎么让董旻这家伙赶紧收拾收拾去见他哥。

    “那董叔颖麾下兵马派系复杂,张济、樊稠、胡轸这几个凉州悍将哪一个是善与之辈?

    就包括牛辅这个董卓的女婿,他也有资格继承董卓的政治遗产,又岂会甘于屈居董叔颖的麾下?

    只要想办法打痛他董叔颖一次,就能让这个小势力从内部崩塌掉。”

    “贤侄说的是,然董叔颖虽然无法占据武都郡的寸土,但也没给咱们机会击破他。

    为叔这几个月一直在寻找他的破绽想给他致命一击,然而每每都是让他带着心腹兵马跑了路。甚至说想吃掉他几支偏师,都要劳心劳力的布下天罗地网用数日的时间设计引诱才能吃下那几百人的偏师。”

    “唉......叔父莫虑,那董叔颖穷途末路,自然谨慎了许多。

    不过叔父可知,越是在这种穷途末路之时,人就越是疯狂。他在九成的事情上都表现的十分谨慎,生怕输错一点。但一旦让他看到一成的机遇,他就会迫不及待的投入全部的筹码,以期搏一搏而绝地翻盘。”

    “贤侄这说的倒没错,那贤侄可是有办法引到董叔颖出战了?”

    “叔父且看,那董叔颖就怕他攻打武都郡的时候韦元康率军断了他的归路,他便请李稚然在陇西郡那边阻拦韦元康以保自己的后路不失。

    我汉军皆是重骑与步兵,陇山之地又是何其险峻,想要奔袭他的大后方确实不容易。在董叔颖眼中除了韦元康的武威郡方向外,就没人能偷袭他的后方了。

    在他的眼中,他的大本营天水郡也算是险要之地,不可能有一支兵马能瞒过他的斥候,甚至悄无声息的于天水郡内游弋。

    但是此番贤侄带了一些匈奴轻骑,这些人都是草原上的弓马娴熟之人,由他们身着粗布麻衣,只带短弓弯刀,绕路奔袭天水郡。

    这些匈奴骑兵虽然不善于攻城,但极其擅长躲避斥候的搜查。等这支轻骑避开了那董叔颖的斥候眼线后,便可以突然于天水郡城下现身,大张旗鼓四处游弋!

    并不要他们真的攻城,只要让那董叔颖知道朝廷已经派人摸到他的老巢就可以了。”

    “是呀,那就算抓不住董叔颖也会使他元气大伤。

    这时张济、樊稠、胡轸、牛辅等人必会纷纷想要与之撇开关系,说不定当即献土归附朝廷也犹未可知。”

    “董叔颖若闻老巢有变,定会慌不择路返回天水郡!

    届时我军跟踪追击,不说全歼其部,但也足以使董叔颖元气大伤!”

    “但是贤侄呀,你此策的前提是那些匈奴骑兵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避开董叔颖的斥候眼线,并且于天水郡境内要鼓造出足够的声势来。

    你也知凉州军素来精锐剽悍,凉州将领也非池中之物。那些匈奴骑兵是否具备攻城的能力,他们自然能看得出来。

    这两样该如何保障?”

    “叔父莫要担心,那些匈奴骑兵小侄会为他们配备一些强弩,以制造攻城的声势。至于说能否绕开董叔颖的斥候,则还有其他办法。可令其绕路西海,走青海湖往天水郡而去。

    匈奴轻骑从陇山下来,往青海湖方向在高原绕路,正适合他们的作战模式。”

    听了刘和的解释,刘备迟疑道“只怕得路过湟中羌的地盘吧?

    湟中羌不是董氏一直以来的心腹部曲吗?”

    “放心吧叔父,此番董叔颖倾巢而来,那湟中羌早被他们抽调一空了,就算是被发现又如何?

    那些湟中羌来得及去汇报给董叔颖?”

    绕路青海湖就是现在最有效的策略。

    其实这条路线并不是走不了,而之前没人走,是因为你走了也打不下来天水郡。

    这条路不足以支持拥有攻城能力的大军通行,大军绕行时,攻城器械、粮草、盔甲、武器,这些物资的运输都十分困难。

    但若只是需要一支轻骑威慑天水郡,则此路可通行。

    “很好,那便如此。贤侄可有优秀的将领来统领这支轻骑?”

    “叔父麾下魏延魏文长将军可以。”

    魏延最喜欢出奇兵应敌,这次统率轻骑突袭天水郡鼓噪声势的任务正好适合他这位猛将。

    “文长可有信心?”

    “禀告玄德公、司空,末将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