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纛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报君黄金台上意

    袁绍慌了。

    曹操、公孙瓒、陶谦联合断了冀州入中原各地的商道,不仅不许冀州商队出来,还不许外面的粮食进去。

    除却经济手段外,洛阳朝廷的雷霆打击也落在了冀州。

    骑都尉祖雄率司隶第一屯军部的两个曲为先锋,攻克河间郡北面的三座要塞。

    张绣进驻赵国,以兵三千威慑魏郡。

    张郃进驻常山郡,以兵两千威慑清河国。

    田楷率左翼入河间郡,卢耽率右翼出中山国。

    赵云黄忠跟随刘和屯兵涿郡,威慑冀州兵马未敢擅动。

    袁绍本来调集广平国、信都郡两地兵马入魏郡,准备集结精锐穿插入赵国和常山郡,先解决侧翼的麻烦。但听闻刘和已遣祖雄三人从河间郡、中山国两地入冀州之北,便未敢继续出兵,而是屯兵以观望局势。

    “刘千叙本人现在到哪里了?”

    “回君侯,刘司空现在屯兵涿郡,其麾下主力似乎在等祖安河扫清河间郡外的据点后入河间郡。”

    听闻审配的回答,袁绍的眉头是越皱越深。

    “他刘千叙的主攻之地怕不是要放在北面了,西面的张隽义和张显宏只是牵制我军的疑兵。

    那便令高览守清河国,正南你来守魏郡。莫要使敌军攻入我冀州的腹心之地即可,勿需与之交锋。

    本君要亲帅主力北上,于河间郡和他刘千叙决战!

    颜良文丑!

    麴义吕乐!

    沮授田丰!

    郭图逢纪!

    随本君出征!

    淳于琼督后军粮秣,不容有失!”

    袁绍针锋相对的布下防御体系后,便点了五千战兵加之辅兵一万人共计一万五千大军前往河间国。

    刘和中军加上左右两翼、先锋兵马一共一万六千人,其中战兵达到了七千之数。

    “子龙啊,你对袁本初的安排怎么看?”

    并州方面的斥候已经将袁绍近期的军事调动都汇报了过来,刘和与赵云、黄忠二人坐在涿郡外军营内的营帐里时,就开始探讨如何应对袁绍接下来的出招了。

    赵云看着手中的军报,眉头却下意识的皱了皱,他带着一丝诧异的口吻说道“真没想到他袁本初居然还敢正面对抗朝廷,他这当真是胆大如牛呢!”

    “这天下即将分崩离析的事情任谁都看得明白,袁本初手握着号称天下第一雄州的冀州之地,又有带甲数万之众,他怎么能没有这个胆子呢?

    想必他现在也做足了那春秋大梦,想着一次拒王师于冀州之外,树立他河北之主的尊严。

    若如此,他袁本初日后便可横扫河北、进而席卷天下!”

    刘和轻笑一声,他现在倒是对着袁绍有些刮目相看了。

    人呐,不怕平庸,就怕没野心。

    “司空啊,看袁绍的安排他倒也是个知兵之人,不像是那莽汉。

    袁本初既然有心对抗朝廷,就一定会在河间郡与我军进行决战。

    就如同那郑庄公箭射天子之故事,践踏朝廷尊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正面战场上对我军主帅的亲随部队以及大纛旗进行沉重的打击。”

    黄忠开口分析了一句,而后对刘和郑重的示意道“所以说我军此战绝不能让那袁本初钻了空子,当时公孙伯圭在平原国战场上,就是让那白马义从陷入了袁本初麾下麴义的先登营之围困里,这才为袁本初抓住了机会,一举击溃了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天下闻名,袁本初靠着击溃其的名声可谓是稳定了冀州人心。多少名士在此战后,都愿为袁本初效劳。

    别的不说,青州门阀就开始各处叛乱想迎袁本初入主了!

    一旦我军也被先登营抓住了空档,让他们突了司空您的本部中军,只怕这士气会崩的很快。”

    “汉升说的是郑庄公箭射周天子之事?

    这与此战有何联系?”

    “然也!

    司空应该知道这东周之时,天子权权威在初期倒也还未完全崩溃。二周室为天下诸侯所弃之始,也就是在周平王出征郑国后为郑庄公一箭射中了的那次。

    司空该知我军此战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为了重振朝纲、重塑朝廷的威严!

    让人心知道朝廷军力尚在,让天下诸侯莫要敢于和朝廷正面争锋相对。一旦此战朝廷出兵不利,又或者袁本初出奇兵,扰了司空的中军本阵,致使司空本部大纛旗凌乱。诸军势必不堪指挥而形势混乱,只怕冀州兵一掩杀我军就会顷刻而败。

    他袁本初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是腐朽不堪的!是无法的制约天下诸侯的!

    那除却咱洛阳朝廷以外,天下诸侯实力最胜者,莫非他袁本初是也!

    朝廷威信一旦彻底崩塌,得利最盛者袁本初而已!

    所以此战末将请司空万万不要亲自领军与袁本初对峙,让子龙领中军、末将领左军。祖安河、卢子平领先锋,田章文领右军。

    我等于河间郡境内内摆开阵势,吸引袁本初的注意力。司空则领精锐突骑游弋于战场之外,若事有不对,立刻返回涿郡大营整顿兵马抵抗冀州兵的掩杀。

    若形势得利,司空可亲率精锐突袭袁本初之中军大纛旗!”

    不得不说黄忠的计策是十分稳妥的,刘和也比较认可黄忠的想法,于是乎便半开玩笑的问了一句“汉升可有把握?

    此战压力最大的,可未必是中军子龙的部属。

    听闻麴义的先登营一向是会往敌军最薄弱的地方冲杀,我军两翼都可能是他主攻的方向。汉升你有把握可抵抗得了那麴义?”

    黄忠闻言十分郑重的对刘和一拜,而后用一种坚毅的目光回答了刘和的话。

    “此战末将当誓死以报司空之恩,这些年末将于司空麾下未立尺寸之功,早就羞于空领俸禄而不报有司空之恩!

    司空于末将有伯乐之遇,又有提携之恩。

    几年所见司空亦善待于民更能安抚士人,此二者皆是雄主之相!

    末将愿为司空肝脑涂地,愿效乐毅黄金台受燕昭王拜将之故事,提携长剑为司空斩那袁本初之逆贼!”

    从黄忠投靠刘和之时开始算起,也是有三四年的时间了。终于在今日,黄忠是彻底的归心于刘和了。此后黄忠也进入了刘和亲信的队列当中,为刘和所信任。

    “汉升快快请起,勿需行此大礼!汉升有报国之心,本司空自然是欣慰的。此战不管如何,本司空都要厚赏汉升!

    若能胜,则可封侯亦不在话下!”

    刘和扶起黄忠后,便拉着黄忠、赵云坐到自己身边两侧,看着眼前的地图对二人说道“此战就依汉升之法布下阵势,中军之事交给子龙统辖。

    而此战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应对先登营,先登营是袁本初麾下最精锐的一支步卒,专门用来先登破敌军薄弱的。

    我军虽然整体来说战力强悍,但依旧有薄弱之处。若被敌军钻了空子,很可能会让那袁本初以蛇吞象,让我军成了天下的笑话!

    本司空想来却毫无头绪,或可借鉴前几日先登营破白马义从的故事来寻求灵感。

    子龙啊,你在白马义从麾下也做过事,可否分析一下为何公孙伯圭所部会败的那么快?”

    “回司空,白马义从在本质上......用司空的话来讲,就是一支精锐化、常备化的幽州突骑。幽州突骑之所以冠以幽州的名号,是因为此军依赖幽州完备的锻造坊和马场。充足的铠甲和军马二者缺一不可,青州之地没有大规模的马场,就算铁器锻造充足也难以支持白马义从所需优质战马的数量。

    伯圭将军缺少战马,自然为麴义所败。

    而且伯圭将军麾下并无独当一面的大将,很多时候白马义从赖以伯圭将军亲临战阵去指挥甚至领军冲锋。”

    原本时间线上的界桥之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是有充足战马的,但依旧为麴义所败。其中的关键就是强弩,先登营能破白马义从的根本就在强弩上。

    大汉强弩发达,但能够对白马义从这样的骑兵造成实质性杀伤的弩箭还屈指可数。要知道白马义从虽然以轻骑掠阵闻名,但其中可不乏披甲重骑,能成规模的杀伤重骑兵军阵,只怕当时袁绍手中的大型强弩不会低于一千张。

    在这个时间线上冀州的准备并不充足,而刘和麾下的披甲重骑数量又远远多于公孙瓒。公孙瓒用半个幽州供养的重骑兵依旧能给袁绍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刘和用两州半供养出来的重骑兵依旧可以破敌制胜。

    不过界桥之战给刘和的压力不小,尤其是公孙瓒的平原之战还如原本时间线上一样为麴义所破,这都容不得刘和不小心。

    “司空!辽东来人!”

    刘和正沉思间,就听闻帐外有斥候来报。

    “进!”

    “禀司空,幽州治中公孙度前来押运粮草!”

    “公孙度?”

    刘和有些诧异,这好一会才缓过来,他想起公孙度这位原本的辽东之主在之前进入蓟县任职,刘虞入京后调田畴前往辽东,这公孙度就顺势补上了幽州治中的位子。

    幽州五大门阀,范阳卢氏、范阳祖氏、渔阳鲜于氏、广阳田氏、辽西公孙氏在蓟县或洛阳都有人任职,公孙度就是代表辽西公孙氏入蓟县的。

    公孙度居辽东,属于辽西公孙氏的分支。

    “公孙升济来了?

    让他进来!”

    公孙度踱步入帐,对刘和三人拜道“卑职公孙升济,拜见司空、赵翊军、黄护军!”

    “公孙治中此番前来可是受鲜于使君之托来押运粮食的?”

    “然也!”

    “你和公孙伯圭是否同族?”

    公孙瓒和公孙度一个是辽西令支人,有记载可查的辽西公孙氏出身。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其出身在史书上却查不到和辽西公孙氏的关系。

    “卑职少随家父居辽东襄平,原为辽西公孙氏的辽东分支。”

    “哦?那可否联系公孙伯圭,告诉他朝廷准备助他平叛。要他在此战后,协助朝廷制约曹孟德!”

    “曹孟德?

    此战不是与袁本初之战?

    为何与曹孟德相关?”

    “此战朝廷为请曹孟德出力制约袁本初可是下了本,朝廷怕他曹孟德日后羽翼渐丰而难以挟制,故而需公孙伯圭站出来在中原制约于他。

    本司空怕他不信朝廷之令,还需你这个同族给他带个话。”

    “卑职明白,断不负司空之托。”

    “对了,田国让之前不是挂了青州都尉的职位,他现在在何地?”

    “回司空的话,田都尉领屯军第三部在蓟县外屯田,并没前去上任。”

    听公孙度的回答,刘和微微笑道“当然不能让他现在就去上任,不过此战之后就可以让他去青州了。”

    “司空......您这是要插手青州局势了?”

    公孙度倒吸一口冷气,他不知道刘和打的什么算盘。这冀州尚未平定,他刘司空就已经筹谋青州之事了。

    “对,到时候不仅要田国让过去,你公孙升济也要随他一起去青州!

    青州是朝廷势在必得的一个州,现在交给公孙伯圭统领,不代表朝廷要放弃青州。

    你到时候明里暗里提醒公孙伯圭,他若忠诚于朝廷,日后封侯得一个大汉忠臣之美、名良田美妾之侍奉不在话下。若继续持有割据之心,就让他学着袁本初等朝廷大军的讨伐吧!”

    听了刘和的话,公孙度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司空到底有多大的野心、多远的战略、还有多深的筹谋。

    此时公孙度只觉大汉似乎复兴有望,他原本只是看刘虞势盛,便以辽东分支的身份接过了辽西公孙氏的掌权职位,在刘虞羽翼之下发展家族势力。

    公孙度安安稳稳的在幽州某一条生路,若他人来攻,公孙度倒不介意献土于他人,或干脆割据一方。因为他之前也并不认为洛阳朝廷到维持多久,而如今见刘和的态度以及谋略,公孙度改变了想法。

    他在心中似乎有了定论,大汉或可还有复兴之机。而这一统天下之人,怕不就是刘和了。

    门阀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下注,下注给未来能够坐稳天下的人。刘和既然有人主之相,公孙度又怎能不重重的在刘和身上投资一笔呢?

    “卑职愿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