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创业艰难,从官渡之战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谋划

    赵云,出身于白马义从,彪悍勇武、擅长骑射,可谓骑兵的最佳人选。

    如今赵云尚未认主,又在苦等刘备,不如组一支骑兵,让赵云训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赵云的亲近感,还可以稍稍打消赵云对刘备的期待值。

    田钧心中一番计较过后,便向田奇问道:“田司马,在部曲中选出五十位精于骑射之人,然后带到校场集合。”

    田奇闻言惊讶,急忙问道:“少主,可是要组建骑兵?”

    “正是,岂不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田钧笑道:“我欲与天下群雄争锋,岂能无骑兵。虽然今日只有五十之数,但聊胜于无。”

    他心下感叹:如果能跨有幽州,便可以效仿公孙瓒组建机动部队。曹操有虎豹骑、马超有西凉铁骑,河北岂能无骑兵?

    田奇奋力点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景象,使他心潮澎湃,当即拱手说道:“少主有此志向,解厄营岂能不效死力?我这就去挑选部从,区区五十之数,不在话下。”

    见田奇转身离去后,田钧望向赵云,双手蹭了蹭,舔着笑脸问道:“兄长,我知道你精于骑射,胜过胡人勇士。我想将这五十员骑兵交到你手上,请你代为训练,不知可乎?”

    赵云闻言意动。

    他在冀州迁延日久,无处可去。好在与田均结识,又承蒙分界楼的照拂,如今在邺城总算便利许多。

    如今田钧愿意将部曲交到他这样一个外人手上,使赵云心中更加感动。他正愁不知如何还田均的人情,如今岂不是最好的时机。

    便抱拳说道:“承蒙势先如此看得起我,我怎能不效死力。只不过,你去黎阳的时日所剩不多,我无论如何无法在两日内将骑兵调教完毕。”

    田钧大喜过望,只要赵云愿意领下这差事,时日不是问题,当即回礼道:“兄长愿助小弟一臂之力,便是我的荣幸。

    至于骑兵,兄长尽管安心在此训练,只要在我抵达黎阳之时,将骑兵带到此处就行。”

    邺城距黎阳不远,步卒行军大约要七日就可抵达,骑兵两日就能抵达,因此从明日起算,赵云恰好还有七日。

    七日,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高骑射水平,无异于空口白话。但是将原来的骑射熟练度再次捡起来,足够了。

    因此赵云信心满满,当即应道:“既如此,请势先放心,到黎阳时,自会让你耳目一新。”

    这话换别人说,准是吹牛。但是赵云如此说,田均绝不质疑。

    他刚想称赞几句,赵云已起身朝着田奇追去了。看来这挑选骑卒一事,他准备亲自把关。

    “公子为何如此信重他?”

    李庙望着赵云高大的背影,笑道:“赵云虽然雄壮,但似乎志不在此?”

    “是啊!”

    田钧想到赵云一心向着刘备,也怕自己所作所为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能与赵云结识,已经是一种缘分,又何必再强求其它。

    遂慨然叹道:“赵子龙一身是胆,可惜天下无人知晓。我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一身是胆?”

    耿并万万没想到,族弟田钧对赵云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急忙插话问道:“赵云再是勇武,只怕担不起势先的夸赞。他若真有这种本事,公孙瓒何至于败亡?”

    “公孙瓒败亡自有其缘由,与子龙有何关系?再说了,公孙瓒并不识才,他不过将子龙当做庸碌之辈。”

    田均不能认同耿并的说法,至少对于赵云,田钧自带后世之人的滤镜,说道:“我昨夜遇袭,就是子龙被救下性命。岂不知他在安车上射了一箭,那刺客徐虎就应声滚下屋顶?

    不然你以为,我凭什么能活下命来?”

    “原来是他!”

    耿并揉着眉心,疑惑道:“今日赵云与我等厮混在一块,为何没有提及此事?”

    “因为他是赵子龙。”

    李庙闻言,看了一眼田钧,又看向赵云身影消失的地方,嘴角上扬,脸上挂起笑容:既如此,何不将此人赚来?

    其后,田钧安排温园的部曲作为亲卫,驻扎在坞堡之内,仍旧让陈团作为曲长。

    耿并则被任命为门下游徼,与李庙并为门下五吏之一,视为心腹之人。

    至于解厄营,则被当成独立建制的部曲,仍旧受田奇的指挥。由于田钧尚无军职,还不能任命部曲职称,因此田奇仍旧行假司马一职。

    新任掾史赵伦,则受田钧之命,在坞堡中清点行军所需的粮秣账目。写成文书,呈报到州牧府中。至于粮草军备的耗费,田钧特意嘱咐往多处写,最终要州牧府核算报销,然后将补贴给坞堡。

    赵云也将五十员精于骑射的士卒挑选完毕,一刻都不舍得不耽误,早就在教场内训练起来。

    田钧几人已不打算回城,就安排了几个部曲,到城中将族嫂卢氏接来坞堡居住。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天色渐晚。

    田钧与李庙、耿并在密室之中,谋划起到黎阳的策略。

    “算成、势安,你二人且看。”

    田钧从怀中取出一份自己绘画的草图,指着被标位黎阳的地方说道:“黎阳就在此处,面朝黄河,背靠卫河。如今有于禁率部在一旁监视,只怕不会让我等从容入城。”

    李庙看着眼前的草图,脸上露出笑来。

    这幅草图虽然简略,却将河北与中原各地的山川河泊,都尽数绘制在内。对于袁、曹双方的军事部署,以及兵力情况,都标注清晰。此图看上去很是草率,却将战场刻画的十分直观。

    可见,田钧私下花费了不少心思。

    “于禁驻扎在此。”

    李庙指了指黎阳东北方一处名为驻马川的地方,笑道:“此人不愧是赫赫有名的大将,知道驻扎在此地。驻马川虽时平原,地势却高出黎阳许多。在此驻守,不仅扼住黎阳咽喉,再看此处——”

    李庙指了指驻马川往南不远处,有一个被标明为鹰洋渡的地方,说道:“我若所料不差,从此处或许可以过河。河对岸不远就是濮阳,这里必然是于禁的退路。”

    “算成所言不差。”

    田钧赞同道:“从黎阳正面渡河,一是白马,二是延津。如今白马有刘延率部驻守,延津被曹操大将乐进把持,只有这鹰洋渡,是最轻易地突破口。

    于禁放弃鹰洋渡,进驻在白马川,分明是欺袁绍手下无人。白马川居高临下,将黎阳动向尽收眼底,进可以巡视邺城,退可以扼守渡口,就如一颗钉子,扎死在河北内陆。”

    耿并闻言不住点头,这才发现,原来曹军早已在河北布置下诸多妙棋。

    “公子之言正中我心。”

    李庙点点头,眉头皱起,不无担忧道:“于禁守在此处,必会派出斥候巡防,我等一过漳水,只怕就会暴露在他的监视之下。

    此人部下有一营兵马,曹操还另派朱灵率一营兵马从旁协防。于禁若是有心埋伏我们,只怕这黎阳尚未抵达,我们已有性命危险。”

    李庙所言不无道理,正是田钧的担忧之处。

    曹操的部下都是青州老卒,战力及其凶悍。一旦被于禁的两营兵马团团围住,只凭田钧手下的两部兵马,只怕坚持不到半日,就会全军覆没。

    耿并指着黎阳西边,被标注为汤阴的县城,问道:“汤阴县离黎阳不远,又有两营袁军驻守。我等何不汤阴绕行进黎阳,我想于禁绝对不敢骚扰。”

    从汤阴绕行,的确是一个好主意,除了会多耽搁两日时间以外,并无不妥之处。

    但李庙却不这么认为,当即阻止道:“汤阴虽好,可惜不能解腹心之痛。就算我军顺利进入黎阳,也要时刻处于曹军环伺之下,日夜不得安寝。”

    田钧当即明白,李庙这是想搞事情:与其从汤阴提心吊胆的抵达黎阳苟且,不如利用于禁设伏的心理,提前将于禁建制打残。

    可是于禁与朱灵有两营兵马一万人,凭他区区两部兵马,岂不是痴人说笑?

    “战机稍纵即逝,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