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繁体版

第20章建立农会,初具雏形

    在晨曦微露的清晖洒满大地之际,赵恪一身华服,精神焕发地站立于宽敞的空地之上。

    他高举起手,微微扬起嘴角,配上俊朗的外表十分具有亲和力。

    “乡亲们!”

    赵恪洪亮的声音响彻四方,像一阵春风拂过田野。

    赵恪自从穿越以来,就多次在公共场合发言,演讲等等,现在的赵恪已经不是最初那个站在台子上都心惊胆战的赵恪了。

    他的声音轻重有序,坚定而沉稳,越来越有领袖风范。

    “昨夜,本王与孔明先生共议治国之道,深知农桑乃国家根本,百姓福祉系于田亩之间。”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今日,本王在此郑重宣布,即日起设立农会,旨在保护尔等免受欺压,助尔等安居乐业。”

    他的话语如潺潺溪水,流入每一位到场百姓的心田。

    “农会将作为你们强有力的后盾,无论何等世家、地主侵犯你们的权益,农会必伸张正义,保护你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

    更为重要的是,本王将会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愿意勤劳耕作的农户,让每一寸土地都能结出饱含汗水与希望的果实。”

    此言一出,广场上瞬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与掌声。

    “燕王殿下万岁!”

    百姓们的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笑容,仿佛那些曾被苦难岁月雕刻出的皱纹此刻似乎都被由衷的喜悦熨平。

    台下人声鼎沸,百姓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人甚至喜极而泣,感恩戴德地朝着赵恪的方向下跪磕头。

    随后,赵恪便将人群散去,准备下午开始登记工作。

    赵恪和孔明相视一笑,在孔明精心安排下,派遣一些优秀的锦衣卫成员下沉至民间,担任农会基层干部。

    毕竟人再多,没有组织纪律,都是一盘散沙,而赵恪又初来乍到,在万家镇没有什么人手,只能让锦衣卫的人先干一段时间。

    午后阳光普照大地,新成立的农会政务大厅,就在万家镇镇中心,由原来的张府改造而成。

    而张巡的家产,粮草等等也全部充公,在清算家产之后,账单的数目也是把赵恪吓了一跳,一个小的地主竟然有上万两白银,还有许多字画,古董,玉石等等,全部折合起来大概两万两左右。

    还有张府粮仓里的粮食,也十分充裕,暂时缓解了赵恪的燃眉之急。可以更好的帮助百姓们度过这个冬天。

    政务厅的锦衣卫队员们正忙碌着登记入会的农户资料,一笔一划严谨细致,仿佛正在书写燕云大地的未来。

    政务厅由十多个窗口组成,百姓们在每个窗口前,都排成一条长龙。

    百姓们争先恐后,生怕农会爆满,自己加不进去。

    队伍中有年迈的老者,有辛勤的中年人,还有妇女带着稚嫩的孩童,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信任。显然赵恪这几天的赈灾工作早已深入人心。

    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中,赵恪并未安坐府邸,而是亲自走入长队之中,与百姓交谈,听一听百姓的心声。

    惹得百姓们高呼万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赵恪亲民的形象也更加清晰起来,排队的队伍里满是欢声笑语。

    夕阳斜照,燕云十六州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村民们结束了排队的忙碌,纷纷回到了自家的茅檐土壁。

    家家户户灯火渐次点亮,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围炉热议着白天赵恪所宣布的农会之事。

    村南边李清的家中。

    一个中年妇人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糙米饭,看着丈夫李清疲惫而满足的脸庞,忍不住问出了心头的疑惑。

    “清啊,你说这农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咱们老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

    李大憨厚一笑,放下手中的筷子,搓了搓粗糙的手掌,答道。

    “娘子,我也是个粗人,讲不清啥大道理。不过我看燕王殿下仁慈得很,他帮我们重建家园,没道理害咱们。这农会嘛,我想,跟着燕王走准没错,至少他是真心实意为我们穷苦百姓打算。”

    而在北边另一户人家。

    曾经读过几年私塾的村民路仁甲,则在昏黄油灯下耐心向满头银丝的老母亲解释着农会的意义。

    “娘,您还记得我当年念过的那些圣贤书吗?农会就像那书中所说的‘保境安民’一样,能替咱们这些泥腿子说话,要是哪家地主恶霸欺负咱们,农会就能站出来主持公道。听说还能分给我们土地耕种,这样的好事,哪有不去的道理呢?”

    他的老母亲似懂非懂,但也露出了笑容。

    “儿啊,你想好就行,娘支持你。”

    而在相邻的刘家兄弟的小屋中。

    刘二刚迈进门槛,就被急切的弟弟刘三拽住胳膊询问。

    “哥,那个农会是怎么回事?我看村里人都去报名了,我们也得赶紧吧?”

    刘二嘿嘿一笑,拍了拍刘三肩膀,宽慰道。

    “兄弟,别急,别人家都加入了,咱也不能落后。不管它具体怎么回事,总之,燕王殿下总不会亏待咱们百姓。跟着大伙走,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在这个普通的夜晚,不计其数的万家镇村民们在各自的家中,讨论着关乎他们这场命运的变革。

    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完全理解农会的深远意义,大多数人是出于对燕王赵恪的信赖和支持,也有人是为了盲目的跟风逐势,但他们都已然成为推动燕云十六州新时代开启的动力源泉。

    在曙光还未彻底驱散夜晚的最后一抹阴影之时,万家镇的清晨已在鸡鸣犬吠中醒来。

    赵恪,孔明,卫青,还有诸多锦衣卫已整装待发,他们胸襟挂满霞光,眼神犹如破晓的朝阳。

    赵恪看着身后的诸位,开口道。

    “诸位,今天,将是万家镇彻底变革的一天,我们务必要尽心尽力,把细节做好。”

    “请殿下放心。”

    众人齐声回道,赵恪点了点头。

    然后赵恪先是召集了农会的主要负责人,其中包括在锦衣卫中思想学习和体能训练表现出色的普通锦衣卫,然后根据各自才能分配相应职责,负责百姓的多少,将赵恪变革的理念用通俗的白话,宣传给底层百姓。

    赵恪为农会会长,他将具体的军政事务托付给孔明与徐达两位肱骨大臣。

    孔明以其卓越的政务能力,担任农会书记,负责土地分配、严明纪律、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等工作。

    而卫青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平日要负责许多事务,抽不出身。所以徐达则暂任民兵大队队长一职。

    虽然民兵大队还在筹备阶段,但凡事未雨绸缪,赵恪与孔明已经开始筹划如何确保乡里的安全,对抗地主的势力。

    经过登记统计万家镇共有五百多户人家,人口将近两千。相较之下,赵恪的人手还是有些不足。

    此时百姓们正聚在村口等待一件大事,赵恪下令,命徐达率领锦衣卫,将张巡、杨霖、李管家等一众人押至村口中央新建的法台上。

    这些人面色苍白如纸,昔日的傲慢与跋扈荡然无存,只剩恐惧与悔恨交织的面孔在阳光下颤抖。

    百姓们蜂拥而至,看到这些往昔作威作福的恶霸们终于低头伏法,心中感觉像是有一座大山,从心头移开,霎时身体都轻松了许多。

    看着喷涌而出的鲜血,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众人齐声跪地高呼。

    “燕王万岁!”

    同时,赵恪雷霆手腕,立即下令百姓可以当众揭发罪行,让那些曾经受害的百姓勇敢站出来,面对面质问那些曾经欺压他们的地主。

    有着农会的撑腰,百姓们一个个不再胆怯,纷纷上前指着往日的仇人破口大骂,寻求公道。

    万家镇的几乎每个地主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罪责。其中有大有小,罪行不一。

    最终孔明依照罪行轻重,依法处置,有的被公开游街示众,有的被没收全部财产,罚款补偿受害者,更有甚者,他们的土地被收回,重新分配给贫苦的农民。

    接下来的几天里,万家镇的地主势力几乎被涤荡殆尽,每一次宣判都伴随着百姓们的阵阵喝彩与感激涕零。

    镇上的气氛从压抑变为振奋,从恐惧变为团结。

    万家镇的凝聚力空前高涨,宛如一块坚硬磐石,稳稳地承载起赵恪的理想与百姓们的希望。

    寒风摇曳着白色的海洋,阳光洒满新生的土地,万家镇的面貌在赵恪的领导下焕然一新,每个角落都弥漫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