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繁体版

第六章赵恪理论,前往村庄

    “这个慕容家,还有那一群助纣为虐的世家子弟,真是可恶!没想到这群人如此放肆。”

    赵恪一行人都走了好远了,谢钧还在替赵恪愤恨不平。

    “算了,钧叔,这点小事不值得生气。现在如今最重要的是要积攒力量,以待天时。”

    “殿下,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

    “我们想要与世家抗衡,我们必须要有人支持,不然凭借我们王府这仨瓜俩枣的,还不够人家塞牙缝。”

    赵恪分析道。

    “可是,有谁会支持我们呢?”

    “卫青,你怎么看?”

    赵恪想考察一下卫青。

    “殿下,卑职认为世家之势虽大,但燕云之地百姓农户远多于世家之人,只要获得百姓之民心,到时殿下振臂一呼,未尝不能推翻世家的压制,成就一番霸业,但如何获取民心,这卑职就不知道了。”

    赵恪很满意,大体上,卫青的大方向和自己一致,都是从农民身上寻求力量。

    而这时,谢钧却突然开口。

    “殿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寻求其他世家支援,这燕云之地,地大物博,纵使慕容氏势大,但仍有世家大族与其势同水火,我们拉拢其心,以高官厚禄而许之,未尝不能再次统一燕云之地。”

    赵恪没有意外,谢钧是跟着自己父亲的老一辈,这一招与自己父亲当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时过境迁,今日之事不同往常。

    陈思了片刻说道。

    “钧叔此言差矣,如今燕云官场腐败之风盛行,政务混乱不堪。官员们只顾私利,不顾家国大事,致使燕云日渐衰败,乱象丛生。

    而这批官员,多数是经慕容氏与燕云各世家精挑细选而出,尸位素餐,官官相护,奢靡之风盛行。

    这燕云官场是个大染缸,清官进去会成贪官,白的进去会成黑的。这是整个官僚体系已经濒临崩溃。而不在慕容氏,不在各世家。

    其二,若慕容氏来一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以利许之各世家,我们如何是好?

    论财力,慕容氏名门望族,世代积累,岂是我父子十年努力可比?

    论人脉,慕容氏姐妹把持政务多时,燕云上上下下,只知慕容而不是燕王。

    论军队,燕云十六州三支军队,十万人,禁卫军三万人,北府军四万人,南府军三万人。南北二军防守边关,常年驻守,暂且不论。至于禁卫军,据我所知,其中的五位大将三位皆是慕容氏之人。

    钧叔,如果你是世家之人,更相信谁的高官厚禄?”

    听过赵恪的仔细分析,谢钧便明白,自家与世家合作再无可能了。这燕云怕是要变天了,这官场免不了一阵腥风血雨。

    卫青听赵恪分析,越来越觉得这位年轻的燕王与传闻不符,心里也开始慢慢觉得也许燕王真的能成就一份霸业。

    “这群世家之人为了污蔑殿下,真是不择手段,还亏他们天天满嘴喊着仁义道德!”卫青对世家更加厌恶了。

    赵恪见卫,谢二人回过神来,接着说道。

    “我们既然要团结百姓的力量,那首先,就要先恢复百姓对我赵恪的信任,故我欲效仿古秦商鞅立木为信,取信于民。

    若第一步成功后,同样以我赵恪的名义,前往一些地主乡绅压迫农户最为严重的村庄,给这些农民一碗饭吃,帮他们打倒这些恶霸乡绅。

    这时候的一点粮食,对于我们不算什么,但对那些个农户就是雪中送碳,是救命的稻草。

    在解放的村庄里,要支持农民组建农会,把农民的力量组织起来,这样才有力量和世家大族掰手腕。”

    谢钧,卫青都想说话,但都没张开口。

    “我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你们还是不相信那些泥腿子?那你们给我说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敌人?朋友?殿下这……”

    谢钧不太明白赵恪在讲什么,有些不明觉厉,反倒是卫青好像在低头思考着什么。

    “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去和这些世家抗衡,慕容家也好,各州官员也好,这些人通通都是世家利益的代表人,整个燕云土地九成都在他们手上,是农民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敌人。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想打败他们,凭什么?凭我们这几个人吗?凭燕王的名头吗?凭的是与这些世家天然对立的农民百姓。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这才是燕云烂到根子上的原因,也是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百姓不敢反抗,只是缺一个机会。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燕云士族世家的力量,大部分集中在城池里面,而村子里面的地主豪绅大多是这些世家的走狗,傀儡。

    他们在乡村的力量薄弱,而城池力量坚强,这两者对比之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谢钧仍然有些不明觉厉,但是心里已经感觉燕王好像变了一个人。

    卫青在一旁面不改色,但暗自在心里十分佩服,他自己是骑奴出身,是从底层开始,当然知道现在燕云的官僚体系已经腐朽不堪。

    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牢牢把持着政权,一代人下去,下一代补上,通过把持政权来剥削农民,获得大量财富,发展家族势力,渐渐地,富者恒富,弱者恒弱。燕云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其实,这也不怪卫青,卫青虽然是历史级武将,其战略眼光,战术执行力都是历史级别。

    但是不要忘了,他此时还是一个骑奴。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这与卫青的能力无关,而是受到出身的局限性。

    卫青平日干的是照料马匹,训练马驹的活,怎么可能知道天下大事,既不知事,就更不可能有自己的战略思想了。

    所以,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

    不光是卫青的能力,历史上大多数人,没有几个是生而知之者,都是在实践成长,总结反思,逐渐成才。

    “卫青,你命人在幽州城的南门竖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出告示: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十两金。’

    钧叔,你去王府去二十两金,十两交给卫青,十两去买成粮食。在幽州城郊集合,我们去村子里看看。”

    “是。”

    一行人轻车简从,悄然来到了一个离幽州城较近的村子,李庄。

    李庄坐落于幽州旁边的山脚下,四周环山,交通十分不便。一行人花了好大的劲,才来到村口。

    赵恪站在村口远远望去,李庄的房屋低矮破旧,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墙壁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走近细瞧,村子里的人影闪动,大多都是形色匆匆,看起来十分忙碌,但他们的身材普遍矮小瘦弱,面黄肌瘦,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和疲惫。

    赵恪走进靠近村口的一间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坐在炕上。他衣衫破旧,衣不蔽体,皮肤因长期的劳作而变得粗糙黝黑。

    他看到赵恪一行人连忙下跪,赵恪虽然来到这里多日,但观念仍与现代相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

    “你知道我们是谁?”

    赵恪有些疑惑。

    “俺……不知道,但是你们肯定和俺们不一样,不是村里的人。”

    这个汉子怯生生地说道,看着像三四十左右。

    “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你们村里村长在哪?”

    赵恪一连问了三个问题,差点把这个汉子的CPU干烧。

    汉子楞了好一会儿才回答。

    “我叫李狗蛋,今年刚满十八岁吧。村长我也不知道在哪?对了……你们有吃的吗?俺快饿晕了。”

    “钧叔,去取些粮食给这汉子。”

    赵恪吩咐完后,便往门外走去。

    他又走进旁边一户农民家中,站在窗外望去,只见屋内陈设简陋,家具破旧不堪。

    一家三人围坐在灶台前,锅里煮着稀稀拉拉的野菜汤。

    他们的饭菜简单到几乎无法果腹,然而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仿佛这是世间最美的佳肴。

    赵恪看着这一幕,想起了王府中的美味佳肴,又看了看锅里飘着几片菜叶的菜汤。心里五味陈杂,很不是滋味。

    “贵人,村长来了,村长来了。”李狗蛋的声音从远处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