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墨烟
繁体版

第32章:两次起义

    唐僖宗在位时期,历经六载余的“黄巢起义”,起源于黄巢率领的民变,乃是由王仙芝起义所引发的长篇史事。

    此次动荡乱世,不仅是唐末民变中持续时间最久、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更是横扫近半唐朝疆土,令国势岌岌可危的大乱风潮。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备受瞩目的黄巢起义降临之前,先有裘甫率众兴起的“裘甫起义”和庞勋所率的“庞勋起义”两大规模动荡,前奏黄巢乱世的序曲。

    大中十三十二月,唐宣宗魂归黄泉,而懿宗刚继位不久,天下政局随之动荡。

    就在此时,浙东一片以裘甫为首的农民激起的起义风潮犹如星星之火四处蔓延。

    浙东,乃是朝廷财政支柱之一,而人民所受苦难胜于泰山。

    裘甫率众攻陷象山县,于天台山击溃唐军,又连克剡县(今浙江嵊县),府库大开,人心浩浩汤汤,义军扩大至千余人。

    起义军连番大战,连战连捷,声势日隆。

    裘甫自封“天下都知兵马使”,更改年号为“罗平”,铸印“天平”,号令天下。

    将众分作三十二队,接连攻克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县,其声威遍传海内。

    唐懿宗闻讯气急败坏,急派王式为浙江观察使,提议遣大军镇压。

    其意在深忧义军势力蔓延至江、淮之间,倘若招致江淮农民的响应,若漕运将遭中断,朝廷财政将会枯竭。

    于是,唐廷遣忠武(陈、蔡等州)、义成(滑、郑等州)、淮南三道大军,委王式统率前来。

    待王式未至之际,起义军将领刘暀建议速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守卫西陵,阻守钱塘江;

    并计划集结舟舰,一旦机会降临,便长驱西进攻占浙西,渡大江,掠夺扬州之货财以供己用,重修石头城并据之,预料宣歙、江西必有响应;

    派刘从简率万人沿海南下,袭击福建,如此,天下贡赋之地尽归吾有。

    如果要按照这个计划执行,正切中唐廷要害,起义军未必很快失败,而裘甫采取的是保守,逃跑的策略,迅即招致败亡。

    王式到达浙东之后,迅开府库,散仓粮米赈饥民,瓦解起义军队伍,稳定官吏、地主内部;

    用老弱士卒当候骑,探听义军消息,在这种情况下王式以优势兵力镇压了起义。

    裘甫,刘暀等被俘后牺牲,这次起义历时七个月而宣告失败。

    另一起“庞勋起义”,一场官军规模浩大的起义风波,却是朝廷官员直接造成。

    这场起义源自广西桂林,蔓延至混沌的江淮之间,揭开了唐朝末年溃散的序曲,成为唐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尽管朝廷镇压了这两次动乱,但农民起义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却撼动了天下,激励后人勇敢反抗压迫。

    咸通四年,西南的南诏国,三度派兵攻打安南,最终攻破了交趾郡(今越南河内)。

    这一消息传至长安,震惊朝野;唐懿宗虽然昏庸,但却不忍放弃领土,决定出兵对抗南诏。

    在调兵遣将之际,鉴于徐州一带人杰地灵、士气高昂,朝廷特命徐州节度使孟球征集兵马,前往西南援助。

    其中,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率领八百徐州勇士镇守桂林。

    为了安抚这些徐州将士的军心,朝廷允诺他们,只需在桂林驻防三载,即可轮换回乡。

    没想到,六年过去了,到了咸通九年,朝廷还是没有让他们回家的打算,戍卒们多次向领兵将官打报告要求回家;

    徐泗将领尹戡、杜璋、徐行俭要求戍卒再多留守桂林一年。

    继续留守的理由很简单:“军带匾乏,难以发兵。”泗观察使崔彦曾也表示同意再留守一年。

    但是,戍卒们远离家乡,苦苦等了六年,希望能够尽早踏上回家的路,却被将领们一句“军带匾乏”应付了事。

    这件事终于引爆了戍卒们的愤怒,他们终于忍无可忍:“朝廷言而无信,两及瓜代,不得还家,汝等无母妻儿女子乎?!”。

    既然皇帝言而无信,屡屡食言于徐州戍卒,那么,徐州戍卒只好用武力解决这一问题,自己回家。

    当年七月,牙官许佶、赵可立等九人,杀掉了都头王仲甫,并拥立戍军主管粮草的判官庞勋为主将,自行北上回徐州;

    这就是唐史上著名的庞勋兵变,这场兵变也揭开了唐朝灭亡的序幕。

    庞勋等人发动兵变后,并没有公开反抗朝廷,只是一路携带军械北上。

    当年八月,唐朝朝廷闻讯后,派遣中使张敬思等人前来安抚,宣布赦免戍兵所犯的罪过,并同意他们返回徐州,并一度成功地劝说庞勋等人放下武器。

    但是,在归途中,沿路部分节度使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庞勋等人的怀疑,他们便悄悄地武装起来,并沿途召集流民加入其中,以防不测。

    在到达徐州后,庞勋等人召集戍卒,告诉他们朝廷已经打算剿灭他们,现在不如同心协力,一同起兵,才有可能免除祸难,甚至共享富贵。

    这番话得到了戍卒的认可,于是,庞勋等人在徐州一带举起反旗,并在起义初期屡屡获胜,势力不断扩充。

    当年十月,庞勋大军兵临防守空虚的徐州城下,一举攻下徐州,杀死崔彦曾、尹勘、杜璋、徐行俭等人。

    庞勋大军声名大振,四方响应者众多,严重地威胁到朝廷的江淮粮道。

    唐懿宗下令紧急讨伐,任命神策大将军康承训为徐州行营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

    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发诸路兵马,直进江淮,剿灭“乱匪”。

    为了增强军力,康承训招募了世居定襄(今山西定襄)的沙陀部大酋长朱邪赤心,任命朱邪赤心为太原行营都讨,带着万余沙陀精悍骑兵部队随军东进。

    唐军到来之初,过于轻敌,庞勋部将王弘立率军趁大雾之际,偷袭戴可师的军队,死伤万余人,戴可师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庞勋经此一役志得意满,开始沉迷于享乐,身边的谋士苦劝他未果,与他一起在桂林起兵的将领们也开始有样学样,夺人资财,掠人妇女。

    庞勋对此也没有加以过问,渐渐地失去了民心,战场上开始走下坡路。

    咸通十年二月,唐军主将康承训领兵准备渡过涣水,不料被徐州军发现,王弘立部三万余人随即包围唐军,因势围杀。

    康承训屡次突围未果。

    朱邪赤心带着十五岁的三儿子带着五百沙陀骑兵前来救援,并趁势打败徐州军。

    此战过后,唐军扭转了不利战局,开始占据上风,唐军各部开始对庞勋的大本营徐州形成合围之势。

    咸通十年八月,唐军攻克徐州,庞勋率残部两万余人南逃。

    唐军派朱邪赤心为前锋追击,朱邪赤心在蕲县(今安徽宿州蕲县镇)涣水边追上庞勋。

    徐州军残部被杀万余人,庞勋溺水身亡。

    虽然庞勋起义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但起义队伍从最初的八百人不断壮大,势力最强大的时候,竟有20万人兵马。

    这场起义却深刻地影响了数年后王仙芝、黄巢起义,大唐王朝的根基已经开始严重松动了。

    唐懿宗为了表彰朱邪赤心,任命其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国姓给他,赐名李国昌,并赐名李国昌第三子为李克用。

    李克用即五代时期后唐的建立者,这支突厥后裔沙陀部开始在大唐版图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