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的文艺盛世
繁体版

第29章 卖凉粉的

    光靠神话传说当然不足为凭,我们还得用科学加以检验。

    ——郑光文,1979《中国天文学源流》

    ……

    刚看到这个书名,龙正辉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一是因为黄飞鸿在粤省一带可太出名了,他的故事早就口口相传很多年了;

    二是黄飞鸿的徒子徒孙从民国时代就开始写关于黄飞鸿的小说,早就没什么故事可讲了;

    三是香港那边从1949年开始拍黄飞鸿的电影,一直拍到去年,他觉得观众已经看腻了,谁还想看关于黄飞鸿的小说?

    这位龙主编显然对于热度并没有太深的认知,他的观点恰好跟黄文彬这个后世来的灵魂完全相反。

    他再看到作者的笔名,发现十分陌生,而且没有半点气象。

    什么少年阿彬,一看就是扑街,而且他的高考成绩肯定不太理想。

    等他看到开场那段戏的时候,眼睛倏地一亮,这倒是有些别致啊。

    很快,他就被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吸引了。

    为了改成小说之后变得更好看,黄文彬甚至用上了后世一些网络爽文的技巧,整个故事高潮叠起,让人欲罢不能。

    清末的那个风雨欲来的世道,鱼龙混杂的江湖,挣扎求生的武人……如同画卷,他眼前徐徐打开。

    黄飞鸿一代宗师的形象也同时烙印进了他的心中。

    以前的黄飞鸿小说以及电影,大多数都集中在武师的形象上,做得无非就是好勇斗狠的事情,稍微好点就是行侠仗义。

    但是这部小说里,黄飞鸿却是一个忧国忧民、时刻想着为民请民的真正大侠。

    难怪叫做仁者无敌!

    故事在宝芝林被反派纵火焚烧时戛然而止。

    龙正辉猛然往后一翻,才发现没有了,急忙问道:“后面呢?”

    “后面还没写出来。”王影连忙解释起来:“这作者是我在火车上偶遇的,这两万多字还是他在车上写的。”

    “真的假的?”小王脸上浮现出十万个不相信,“这趟火车也就三十来个小时吧,能写两万多字,他是神仙吗?”

    龙正辉也有些怀疑:“会不会是哪位老先生的旧稿?”

    “不可能。”王影断然摇头,“这小说如果早就有了,那肯定被各大报刊杂志给抢登了。而且,我是亲眼看着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总不能说他把别人几万字的小说全篇背下来了吧!”

    “这倒也是。”龙正辉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个少年阿彬是什么来头?”

    王影脸上浮现出钦佩的神情:“作者是个19岁的年轻人,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还是北影厂的编剧。他来粤省就是来拍电影的。”

    “王副编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边上的小王瞪圆了眼睛,“我老家就是江门的,十天前就听说燕京要来一个剧组,说是有两百多个人,市里直接腾空了两个招待所,还让底下几个公社配合呢。”

    “对,那是陈怀恺大导演的戏。”王影点点头,郑重地说道:“这个年轻人前途绝对不可限量,他还是在《人民文学》、《燕京文学》上发表过稿子的作家。”

    龙正辉有些疑惑了:“那这样的人物,为什么会答应给我们杂志社供稿?”

    “对啊,为什么?”小王忍不住跟着问道。

    王影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把黄文彬的条件说了出来。

    “印数稿酬,那不是针对出版书的吗?”小王直接惊住了,“我们只是杂志啊,还是报纸型的杂志。”

    龙正辉也是皱起了眉头,这个条件倒不是给不起,而是完全没有先例。

    “老正,我们杂志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没有迟疑的时间。”王影倒是十分有决断力,劝说道:“如果这小说能让我们杂志社起死回生,那向上面要多少经费都是合理的,他们也愿意给。这印数稿酬就不成问题。”

    “如果这书带不动我们杂志,那我们也只需要付千字十块钱的稿费。”

    “我们没有多少损失,却能获得一次飞跃的机会。”

    听着王影的话,龙正辉的目光越来越坚定,最后咬牙道:“干了!”

    “把之前选的两篇小说全撤了,全文刊出这部《仁者无敌黄飞鸿》。”

    龙正辉接着冲其他编辑吩咐起来:“都动起来,检实完稿子,发往印刷厂。能不能行,全靠这一次了。”

    接着冲:“老王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王影道:“之前还挺辛苦,但是看到杂志社有希望了,又浑身都有劲了。现在回去肯定也是睡不着。”

    “那行吧,随你了。”龙正辉也没有再劝,然后指着小王道:“既然你是江门的,那就由你去拜访一下这位作者,顺便把这一期的稿费带过去。”

    “这么快?”小王有些奇怪,按说要给稿费也是等杂志发售之后,财务核实了再发。

    龙正辉郑重地说道:“现在是我们杂志社的非常时期,一定要表现出非常的诚意,这样才能留住高质量的作者!”

    “行,那我今天就回去!”小王点点头。

    龙正辉回到办公桌批了个条子:“拿着这个去取钱。”

    拿着条子,小王编辑就出了杂志社。

    ……

    江门,有凉粉。

    招待所对面有一栋小骑楼,下面有不少摆摊的,其中就有卖凉粉的小贩。

    黄文彬写稿子累了,直接拉着张国力出了门,刚好碰上王刚和李雪剑。

    于是一行四人,找了个小摊坐了下来。

    “老板,四碗凉粉。”黄文彬笑着冲老板喊道。

    小贩笑着点头:“知了,等等。”

    “这是什么建筑样式,还挺别致的。”王刚抬眼看着路边的房子,发现是燕京那边完全没见过的。

    黄文彬淡淡地回答道:“这是骑楼,据说起源于印度,不过是英国人先造的。上楼下廊,前店后仓,民用商住一体。是下南洋的侨民带回来的风格,又叫五脚基。”

    “你还真是博学多才。”王刚见势夸了黄文彬一句:“这,你都知道。”

    黄文彬笑道:“都是从书上看到的而已,不一定对。”

    “那也了不起!”李雪剑搭腔说道:“我们可都不知道,看来还是要多看书,多见识见见世界,不然一辈子都是井底之蛙了。”

    “多看看这个世界是对的。”

    张国力附合道:“祖国大好山河,还没看过多少呢,以后有机会,还得去国外看看。”

    “国外发展得确实快。”王刚点点头,他是央广的播音员,经常能接触到一些高层的信息,“我有好几个同事就出国了,把外面说得跟天堂一样。”

    “现在能出国吗?”李雪剑有些怀疑。

    王刚笑着反问道:“为什么不能?上面已经放开了,依我的估计,等过几年,肯定会有一波出国热。”

    黄文彬发现王刚的判断力十分敏锐,八十年代确实出现了一波出国热潮,后来还催生出了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出什么国啊,还不去香港啊。”

    这时候,卖凉粉的忽然插了一句嘴,“那边才是寸土寸金,而且近在眼前。每天都有人偷渡过去呢,隔壁整条村都过去了。”

    黄文彬听着这话,才想起来看到过的一些逃港者资料。

    差不多从50年代开始,就有通过粤省偷渡去香港的人,直到1979年达到了最高峰。

    这年头逃港有三条路径,一是走路,趁边防警卫换班,冲卡过去;二是游泳过海,十分凶险;三是扒过镜的火车。

    像作家倪匡,他的偷渡经历就比较传奇,不过他是畏罪潜逃。当时他在内蒙古垦荒,雪中运煤时把一座木桥砍了当柴火,被以“破坏公共设施”的罪名接受调查,期间用萝卜伪造了公章,又伪造了证件、介绍信一路从内蒙古逃到了广州,然后偷渡到了香港。

    又比如TVB演员夏雨,就是1962年扒火车去香港的,参加了邵氏的训练班成了演员,比较有名的就是演了83版《射雕英雄传》的丘处机。

    还有武打演员孟飞,卢海鹏等人都是偷渡过去的。

    之后,1980年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随着内地的全面改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逃港问题才彻底解决,甚至出现了反向逃港的人。

    吃完凉粉,黄文彬打算四处逛逛,还邀请了另外三人。

    张国力没这精神,回去补觉去了。

    王刚倒是来了兴致,打算陪黄文彬一起走走,顺便长长见识。

    李雪剑想接着揣摸角色,所以只能婉拒了黄文彬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