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给朕进来上朝!

    八月初六。

    昨夜,是平安夜,明军没有攻城,瓦剌也没有夜袭。

    “咕咕咕~”

    鸡鸣声此起彼伏,明军大帐中却悄无声息。

    昨日的疲惫让明军无力起床,英国公张辅也体恤军士,孤身一人的骑马出营。

    看着紧闭的大同镇城门,张辅思索着攻城的方法。

    最为稳妥与代价最小的方式,无外乎围困到大同镇山群水尽。

    大同镇内养不起四万多瓦剌军队,现在大同镇已被围困,早晚能活生生耗死。

    就算瓦剌大军最后拼死一搏,也冲不出几十万大军的层层包围。

    什么草原雄鹰,无非是瓮中之鳖罢了,

    日上三竿,越来越多的明军赶到了大同镇城下,站在城墙上的也先太师心如死灰。

    瓦剌大抵是栽在了大同镇。

    军报当日便传到了京师。

    此战可以说是北伐大军出征后,第一个好消息了。

    八百里加急的传令兵,看上去也比往常英俊了些许。

    按照老规矩,依旧是司礼监的王振拿着公文找嘉靖。

    王振拿着军报走入乾清宫,嘉靖正如常坐在软塌上,围绕在熏香与药味中修行。

    “陛下,是北伐大军的急报。”

    嘉靖没有第一时间理会,完成了《九阳真经》的一个小周天后,才轻敲玉礕。

    “duang~”

    “念吧。”

    王振得令,打开公文开始诵读。

    明军奇袭一事是北伐大军的最高机密,为了保密没有任何书信记录,即便是嘉靖之前也不知道。

    八月初五,明军奇袭大同镇,

    驸马井源、都督吴克勤阵亡,两万大明骑兵全军覆没,

    将暴元余孽尽数困在大同镇内。

    读着读着,王振的口气越来越激动。

    代价虽大,但哪怕不通兵事的王振也知道,经此一役后,大明胜券在握。

    “陛下,英国公胜了!北伐大军胜了!”

    “只要一直围困大同镇下去,暴元余孽定然全军覆没!”

    “这一仗,陛下您应当居首功!”

    王振激动的吹嘘嘉靖、讨好嘉靖。

    “嗯?朕有何功?”

    “若没陛下您为大军祈福,大军怎么可能如有神助,一战定乾坤?”

    “都是在您的庇护下,大军才福有天佑,能第一次交锋便困死瓦剌大军。”

    “大军获胜乃将士浴血而得,莫要说笑朕了。”

    “没有说笑,都是奴婢的肺腑之言。”

    嘉靖口头上虽一直反驳,但语气间的喜悦之情难掩。

    王振听出了嘉靖的高兴,继续向嘉靖拍马屁。

    “奴婢这就通告天下,大明天军已围困瓦剌众部。”

    “同时通告天下,此战首功,乃陛下亲祈的天道宝剑;”

    “次功为护剑的于监正,一直保天道宝剑运势不逝;”

    “次次攻,便是英国公当机立断……”

    到底是王振,拍马屁拍的真舒服,直接拍到了嘉靖的心坎里去了。

    可嘉靖明白,哪怕自己再喜欢,这功也不能这么排。

    嘉靖轻巧的敲了下玉礕,打断了王振的话。

    “duang~”

    “朕都说了,将士浴血之功,说笑不得。”

    “奴婢明白,那英国公与于监正的位置换一下?”

    嘉靖没有再回话,转而开始闭目修行,算是默许了王振的提议。

    王振拿着军报走出了乾清宫,回司礼监的路上,王振脚步都轻巧了许多。

    一进入司礼监,王振先是替嘉靖重重赏赐了一番传令兵,后才开始拟告。

    王振按嘉靖的意思,将此战之功在公告中悉数分下,

    首功嘉靖、次功英国公张辅、次次钦天监监正于冕,

    再次则是王振没提到的司礼监王山。

    王山是王振自作主张加上的,在大胜面前,加个王山也无妨。

    不论别妨不妨,防止王振知道在嘉靖那边无妨,这就够了。

    公告一经发出,朝野皆喜。

    还未入夜,全京师人便都知道了瓦剌人已被困在大同镇中。

    哪怕不懂兵事之人,也从他人的夸夸其谈中,明白了此战过后,瓦剌便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整个京师都融入到战胜的喜悦之中,饭馆青楼中人,也开始吟诗作曲,歌颂书写北伐大军的赞文,

    不出三日,这份喜悦之情,便可传入江南。

    届时江南的才子们,定能写出更为惊艳的墨宝。

    战果还未结下,大同镇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为胜而起的歌舞先开始了。

    当然,最喜悦的不是风流才子与普通百姓,而是一名名与北境贪腐案挂钩的官员们。

    一俊遮百丑,若是能大胜而归,贪腐案说不准便会被一揭而过了。

    今夜,他们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

    京师官员数以万计,也不是所有官员全参与了京师贪腐案的。

    不少官员看着司礼监发布的公告,眉头紧锁。

    从公告上看,功劳分了四份,

    圣上首功没的说,英国公次功也没的说,

    可于冕与王山,凭什么排在文臣们的前面?

    谁人不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若没有萧何的后勤,他韩信凭什么点兵?

    只要是雄主明君,都应该学学刘邦,把萧何列为首功肱骨,

    怎么此次大战中,全程负责后勤的文官们,反而在公告上只字不提。

    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王佐……等等文官们,难不成是他们无功吗?

    文官们功劳再小,也不至于连一个道士和太监都比不过吧!

    文官们不服,早朝不开无所谓,他们准备再去奉天门前哭。

    翌日一早,奉天门前上交奏折的大臣们,在把奏折交给内阁后,便开始跪在奉天门前着哭。

    这次大臣们哭的人更多,哭的更加有底气,哭的理由也更加光明正大。

    得到消息的王振颇感无奈,这帮文臣在搞什么东西,怎么比圣上还难伺候。

    大军要出征,文臣们哭,

    大军要粮食,文臣们哭,

    如今大军胜局已定了,文臣们还要哭。

    王振无奈,他也不敢赶走如此大规模的群臣哭谏,只得将此禀报给嘉靖。

    嘉靖听完了,也得到了类似于王振的分析——文臣们在找茬,便略带怒意的敲了下玉礕。

    “duang!”

    “真是一群,给脸不要脸的东西!”

    “王振,你去传朕的意思,让他们也不要哭了。”

    “进来上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