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早了

    嘉靖走了,于谦就算有再多的话,也只能憋着。

    “退朝~”

    在王振的指挥下,群臣依次退出大殿,离开乾清宫。

    群臣行走在紫禁城内,于谦皱着眉毛思索刚刚的事情。

    于谦不懂,为何如此利国利民之策,却被满朝文武所抵制,圣上也不支持。

    群臣那边于谦能想通,无非是利益纠纷复杂,不想被于谦搅浑这缸水,

    可不论是出于哪个方面,于谦也想不通圣上为何不同意。

    北境贪腐之事于谦当然有所耳闻,但于谦认为,如果圣上让于谦操办此事,于谦定然能查个水落石出。

    如果圣上怕贪腐案涉嫌派系多,过于棘手,大不了让于谦一人去查案罢了,于谦不怕得罪人!

    于谦与嘉靖的分歧,根本上还是因为二人的信息差。

    于谦没有看过锦衣卫密报,于谦低估了北境贪腐之人的胆子。

    这群人,不是于谦靠皇帝钦差身份便能拿下的。

    于谦回到了兵部衙门办公,继续与邝埜一起操办大军供粮一事。

    王振在群臣离开后,写好了嘉靖授意的圣旨,命钦差将圣旨送到北伐大军之中。

    大军早上刚刚出行,钦差骑着快马,晌午还没到便追上了大军。

    此时张辅正与于冕、王山一同骑马前行,三人身边是一众参将、副将。

    “报!后军来报,有一钦差快马前来,说是携带圣旨。”

    “还不快下马接旨。”

    还没等张辅等人下马,钦差便扯着高嗓喊道:

    “英国公,圣上有口谕,兵事为重、一切从简,无需跪迎接旨!”

    众人也停下了下马动作,钦差快马来到众人面前,直接将圣旨交于英国公手中。

    “英国公,圣上说了,圣旨内容需要请您亲启。”

    “劳烦钦差大人了,敢问圣上还有什么口谕吗?”

    “没了,英国公您慢慢看,我先速速回京了。”

    张辅一边接过圣旨,边向钦差询问,没想到钦差理都不理英国公,直接策马离开。

    钦差的举动让张辅心中起疑,今日的钦差实在是太反常了。

    张辅久经沙场、政坛,一般来说皇帝传旨,特别是张辅带军期间的圣旨,钦差总会说一些与圣旨无关的口谕。

    靠口谕传达的事情,都是没办法写在圣旨上的大事。

    毕竟很多东西,是不适合写在圣旨之上,更不适合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皇帝的形象。

    张辅抱着疑惑之意打开圣旨,寥寥扫了几眼后,心中就激起了难以忍受的怒火。

    “这简直是胡闹!”

    “这帮文人,真是欺人太甚!”

    哪怕是官场常青藤的张辅,此时也端不住英国公的架子了,破口大骂了起来。

    圣旨的内容看似很简单,只是给了张辅一个权力,可以调动军镇粮仓的权利。

    嘉靖授意王振,在圣旨中着重写出:军粮要尽可能由京师运送,若不是特殊情况,还请英国公不要轻易去调动军镇之粮,以防军镇军粮不足,被暴元余孽趁虚而入。

    这份带有暗示之意的圣旨,对于英国公张辅这名六朝老臣来说,简直是明示——除非万不得已,别和军镇要粮。

    一般情况下的大军出征,统帅本来便有权从军镇要粮,

    张辅在出征前,也一直是默认了自己拥有这个权利,

    今日早朝于谦的提案,本意是让张辅调遣军粮更快捷、方便,

    可事与愿违,于谦不仅没帮上张辅,还因为文臣的集体反对,将这个张辅原本拥有的权力,变成了受限制的权力。

    受限制的权利只是好听的说法,

    说不好听点,便是一个明面上有、实则没有的虚权。

    各地官员若都以防备暴元余孽为由,张辅一颗粮食也别想要了。

    张辅看完这圣旨,不生气才怪了,这份圣旨简直是在告诉张辅:大军也只能在京师附近活动。

    回想起早上时圣上的肺腑之言,张辅用脚后跟上的老茧去想,也能想到是有文臣进了谗言。

    王振派系一直是主战派,之前几次张辅与王振和合作的不错,

    于冕在朝堂也并无根基,人也一直在张辅身边,哪有机会去进言,

    简单的排除法后,能让圣上改主意限制张辅的,除了那帮文人还能有谁。

    大军出征,连军粮与行动范围都受如此钳制,那还打个屁的仗!回家给孩子喂奶算了。

    属下见张辅生气,便围过来劝谏起张辅。

    “英国公,发生了什么事情,圣旨写了什么让您如此动怒。”

    “英国公,莫要心急、身体为重,没有一副好身体,咱们何谈一起杀敌。”

    “英国公,说一说圣旨上写了什么内容吧,看看我们能不能出出主意。”

    “唉。”

    张辅看着身边的虎将,有些无奈的长出一口气,

    这才刚刚出征一上午,大军统帅的权力便被如此限制,贸然传出去可能会导致军心动荡,

    张辅选择先不告诉身边的武将,将圣旨交给了一旁的王山。

    “王公公,你是大军的监军,理应监管大军的粮草军资。”

    “这份圣旨,还是你先看看吧。”

    王山接过圣旨,看着、看着表情也凝重了起来,王山可不想参与这种事。

    处理的好无功,处理的不好便是大过,这种事谁爱干谁干去。

    “英国公,你可别为难咱家了。”

    “咱家说的好听点是监军,说的不好听点只是一个记账的,只有权力清点军资出入数量,咱家哪有权力去管账。”

    “依咱家看,还不如先让于监正看看圣旨。”

    “于监正掐指会算,还是圣上钦点的随军,他一定能说出独到的见解。”

    王山想起了干爹王振的一巴掌,吹捧了于冕两句后,便把这烫手的山芋给于冕了。

    于冕接过了圣旨,看了几眼后却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

    以于冕的阅历,哪里能想到背后的弯弯绕,

    于冕看过不少前世的文艺作品,历史战争向的也不少。

    在于冕记忆中,皇帝对大军统帅那是处处提防,特别是宋朝的皇帝,一个个生怕大军统帅兵变。

    反观英国公张辅,不止没有文臣参与军事决策权,来的这名监军王山好像也很懂事,主动表明不会多管闲事,

    于冕还觉得嘉靖挺照顾张辅的,早上刚给英国公送行,中午还没过,便专门下旨给张辅调军粮的权力。

    岳飞要是能有完颜构如此信任,还不得做梦都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