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十八章 鸡蛋上跳舞

    女娃娃如战胜归来的将军一般,趾高气昂的关上大门。

    她一关门,家里不少娃娃都围了过来。

    显然她不只是于冕最聪明的徒弟,也是所有徒弟中最有威望的。

    “燕妮儿师妹,刚刚是谁啊?”

    “燕妮儿师姐,我看你们好像吵起来了,因为什么吵起来的?”

    “我听见师姐你让锦衣卫录口供了,咱们拿着口供去找帝君告状去!”

    女娃娃名叫燕妮儿,当初便是她鼓动的夏进与布挂壁卖玻璃器皿。

    燕妮儿只是想气气彭时,她明白若是真拿着口供去找嘉靖,不仅不能治彭时的罪,还会影响嘉靖心目中于冕的形象。

    “去去去,今天之事大家全当没看见,谁要是敢乱说话……”

    “哼,那他以后别的活也不用干了,天天负责搅拌摇匀。”

    “不要啊!师姐我们不会说的,千万不要让我去干搅拌摇匀。”

    “搅拌摇匀最累人了。”

    “知道怕了就好,还不快回去继续干活。”

    燕妮儿哄散了娃娃们,回到门房里继续算账。

    几十个娃娃搬入京城后,花销明显比在道观时大,

    不说别的,京城里的菜价都是道观旁集市菜价的四、五倍。

    燕妮儿看着账本上增速变慢的结余,开始思索怎么样能多赚点钱呢?

    再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攒够和于冕结婚的钱。

    一想到自己未来能和于冕结婚,燕妮儿便坐在座位上呆呆的傻笑。

    燕妮儿认定将来一定会嫁给于冕,所以自己的钱,也早晚全是于冕的钱,在管账方面燕妮儿从来没有私心。

    比如当初燕妮儿指挥布挂壁、夏进卖玻璃器皿时,

    没有一分钱进入燕妮儿的私人口袋,玻璃器皿的收入全写入了道观的公账。

    于冕来质问她倒卖玻璃器皿时,她反而振振有词的辩解。

    “师父你不是自己说的,道观里不方便搬运的东西,卖了或者送出去。”

    “反正烧杯运到江南也要碎一大半,不如找机会卖了,给兄弟姐妹们多买点衣物、食物什么的。”

    于冕自己天天便表现的贪财无比,燕妮儿如此正当的贪钱理由让于冕无法辩驳。

    于冕不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双标狗,只能将倒卖玻璃器皿的罪过,归于上行下效。

    有段时间于冕还很好奇,几年来燕妮儿毫无私心、一心为道观是图什么?

    于冕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是燕妮儿爱心泛滥,想当流民孤儿的“大姐姐”;

    于冕想破头也想不到,燕妮儿在馋自己身子,不只是想当流民孤儿们的“大姐姐”,更想当流民孤儿们的“师娘”,

    对于送上门的老婆,于冕哪怕是知道了也不会同意。

    于冕收养孤儿也纯粹是对孤儿的怜悯,不存在丝毫的特殊颜色癖好思想。

    于冕是化工大学生不假,大学期间学习过重金属冶炼也不假,但于冕不是重金属冶炼工业爱好者。

    此时在军营里的于冕,全然不知有个独特的女徒弟,正在用独特的方式思念他。

    这几天于冕来军营只学骑马技术,完全不打算学其他本领,

    于冕估计大军最多备战几天,这段时间自己学什么也学不精,

    反正都学不精,不如好好学一学骑马技术,最起码土木堡战败的时候能跑快点。

    前几天于冕第一次骑马的时候,趴在马背上都无法坐直,现在已经可以骑马时让马儿小跑了。

    可于冕控制不太好马儿的方向,经常骑着、骑着便撞到人,或者跑到奇怪的地方。

    这不,于冕又骑着马跑到了军营门口,险些撞上英国公一行人。

    “于监正,在学习骑马吗?”

    “对不住了英国公,我没办法控制好马的方向。”

    “没事没事,我身边这几个是我的参将,正准备商讨一些军备之事,你看要不要一起来。”

    于冕被侍卫拦下来后,坐在轿子里的英国公张辅完全没有国公的架子,还乐呵呵的邀请于冕来议事。

    张辅好说话,不代表张辅身边那些暴脾气武将也待见于冕。

    “英国公,此人祸国殃民、蛊惑圣上,和他有什么好谈的。”

    “兵事乃是国家大事,没有功名的他可能都不识字,邀请他来议事,他听得懂吗?”

    “别说让他和咱们一起议事,让他进军营便是百害而无一利。”

    “你们在胡说什么!圣上钦点于监正随军官员,你们是在说圣上的裁决有误?”

    张辅和王振一样,在早朝时全程目睹了嘉靖与于冕的“舞台剧”,加上张辅本身也想打仗,且对于冕行善救民的事有所听闻,

    多方因素下来,张辅完全不像其他参将一样反感“祸国殃民”的于冕,反而还挺喜欢于冕。

    “英国公,那我不去了,省得你们议事也议不痛快事。”

    “于监正,早晚咱们也要一起出征,一个军营里的人,怎么可以心存芥蒂呢?”

    “晚解决不如早解决,于监正,还是随我们一同进帐议事吧。”

    “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和你一起走。”

    于冕觉得张辅说的对,早调节矛盾总比晚调节矛盾好,便随着张辅一起进入了主帐议事。

    张辅不是为了调节关系才坚持邀请于冕,张辅要借此机会谈谈套于冕的口风。

    张辅不是靠战功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张辅本身的心机也在勋贵派系中首屈一指,

    数十年来,张辅无时无刻不在揣度圣意、鸡蛋上跳舞。

    嘉靖决定派军后,张辅一直在猜测嘉靖为什么派于冕随军。

    圣旨上点名的四位主要人员,除了于冕外,分别是目前大明官场三大派系的核心人物。

    英国公张辅自己是大明勋贵的首脑,全大明的勋贵没有一个不尊重英国公张辅的;

    司礼监王山是王振最喜欢的干儿子、说是阉党派系二把手也不为过;

    兵部尚书邝埜除了是清流核心成员外,还是之前最坚定的反战派。

    三个大佬齐聚圣旨上,一个不属于任何势力的小透明反而最引张辅深思。

    张辅的第一想法是嘉靖要扶持于冕查贪腐案,张辅身为英国公,对北境军镇贪腐之事也有所耳闻,

    只不过张辅身为勋贵领袖,难以对贪腐案中的勋贵派系下死手,

    嘉靖想要扶持一个没有派系的政治新人,来彻查贪腐案也合情合理。

    问题是为什么要扶持于冕?

    朝堂上没有派系的官员多了去,为什么嘉靖偏偏扶持于冕,张辅要搞清楚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