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哭民生之多艰

    圣旨公示天下,内容却与嘉靖早朝时说的不太一样,

    嘉靖在圣旨中大肆吹捧自己与于冕,把自己称作帝君真魂,于冕则是星君转世,

    一君一臣的二人相辅相成,前世在天庭管理大道,现世在人间管理朝堂,

    于冕近日有感大道,在大道的指引下力排众议,强烈推荐嘉靖出兵征讨暴元余孽。

    嘉靖体恤北境子民不易,便准了于冕的意见,还准许一心报国的于冕一同随军征战。

    总之一句话概括圣旨内容:此次出征,嘉靖完全是因为于冕才下令出征的。

    嘉靖这么做,不怕于冕将来搞一些出格的事情吗?封建王朝子民可是相当迷信的。

    当然不怕,于冕的一举一动皆在锦衣卫的眼中,

    但凡于冕表现出来一点点小心思,星君转世的于冕明天便会被星星召回。

    嘉靖届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眼泪,一定会在星君回天时哭的稀里哗啦。

    事情却没有就此尘埃落定,想让大军顺利出征,远远不是简单一张圣旨能解决的,

    权利的纠纷,别管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什么时候是皇帝一句话、一张纸便能解决的?

    不然历史上的朱祁镇,也不会用亲征迫使大军出动。

    文武百官中,与北境贪腐案直接相关的不下百人,间接有联系的不下千人,

    如此大的利益集团岂能坐视不管?任由一张圣旨派遣大军出动。

    首先是“拖”字诀,在暗处搞搞小动作,尽可能的拖延大军出动的时间,

    例如:让兵部军官告假、工部装备产速下降、户部军饷拖延……

    小动作难变大局大势,想要彻底阻止大军出动,问题的关键还在嘉靖身上。

    在百官眼中,嘉靖是顺着于冕的建议出征,不论是之前的朱祁镇、还是现在的嘉靖,对出征的态度一直是犹犹豫豫。

    那句“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可以理解为嘉靖想打,也可以解释为嘉靖不想打,

    农民已经那么苦了,为什么还要打仗让农民更苦呢?

    总之嘉靖的表现比朱厚照还模棱两可,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有绝对主见,看上去像是因为信奉大道,才被于冕牵着鼻子走。

    既然于冕能用大道蛊惑嘉靖出兵,群臣也想要靠谏言劝得嘉靖收兵。

    嘉靖当然知道群臣的小心思,

    为了保证大军出动,嘉靖自从圣旨发布后,直接宣布自己要闭关修炼,

    嘉靖丝毫没有再开早朝的意思,任何奏疏也是一概交给内阁与六部处理。

    群臣根本没有与嘉靖直接沟通的机会,只能寄希望于从王振这条线联系嘉靖。

    没想到王振也一反常态,面对任何官员的送礼、求见,一概不理。

    王振是贪,但不是傻。

    王振那日站在玉台上、龙椅旁,嘉靖与于冕之间的小动作他尽收眼底,

    王振知道,别管嘉靖对外怎么表演、圣旨上是怎么编的,

    这场仗归根结底是嘉靖要打,于冕只是一个挡箭牌,

    王振现在出来说反话,他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怕是也要当到头了。

    送礼都送不进去了,与贪腐案相关官员人人自危。

    与贪腐案关联不大的官员,本着官场明哲保身的传统,渐渐从此案抽身出来,

    不论嘉靖是因为于冕才出征,还是嘉靖是因为贪腐案才出征,亦或者是嘉靖只是单纯的想出征,

    反正大军出动之日,便是北境贪腐大案暴露之日,

    对于他们这种牵扯不大的官员来说,能早一日脱身便要早一日脱身。

    与贪腐案牵连颇深的官员们可逃不掉,为了身家性命,他们只能联合起来了到奉天门前哭。

    哭什么?

    哭民生之多艰,艰苦到可能会暴露自己的贪腐行为。

    在奉天门前哭的官员中,不少还是王振一派的阉党,

    有共同贪腐机会时,阉党与清流完全可以暂缓矛盾、合作共赢、共创美好“钱”程。

    怕此案牵扯到自己,王振只能提起勇气,试着探探嘉靖的口风。

    正统十四年,六月十八日。

    这日晌午,王振借着给嘉靖洗脚、按脚的机会,和嘉靖聊了起来。

    “陛下,奉天门这几天吵吵闹闹的,要不要奴婢派人赶走他们?”

    “几日前朕不是说了吗?不要理他们,将他们每个人暗中记录在案。”

    嘉靖享受着王振的捏脚,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可天天哭、天天闹,还是在奉天门前,是不是有点损皇家威仪了?”

    “朕再和你说一遍,记录在案要精准记录到跪了几天、喊了什么话。”

    嘉靖私下里对内官说话都很直接,他懒得和自己人动歪脑筋,除非王振不想当嘉靖的“自己人”了。

    “朕已经这样安排了,你要是还保不下你的朋友,你也别天天在朝堂上交那么多朋友了。”

    “陛下您开什么玩笑,奴婢哪里敢在朝堂上交朋友,奴婢永远只是陛下的人。”

    王振一边帮嘉靖擦脚穿袜,一边端起水盆去倒水。

    “知道就好,把水端走后,去叫布挂壁下午早点来。”

    “朕越来越喜欢他展示的‘化学道法’了,这种道法属实有趣。”

    “奴婢遵旨。”

    王振端着水盆走出乾清宫,一出宫门便松了一口气。

    王振听懂了嘉靖的意思:门前跪着的人,若是懂事一点,是有机会无罪的。

    嘉靖不只是比朱祁镇惜命,也更懂得权利纠纷的要害,

    在督促大军出动方面,嘉靖也明白圣旨是不如直接御驾亲征更有用,

    所以嘉靖选择早公示。

    历史上朱祁镇七月中旬才亲征出征,嘉靖现在提前了一个月便发布了圣旨。

    除了给大军更加充足的准备时间外,也是留足时间让与贪腐案牵连不深的官员,从此案中抽身出来。

    生死关头前,利益集团很难保证一致对外,

    早颁布圣旨除了能分化了利益集团外,还顺带筛选出来一批与大案关联不大、及时抽身的贪官,

    这种贪官对嘉靖来说,可比清官更好用、更效忠、更卖力。

    及时抽身代表他们懂得审时度势,有点案底则是让嘉靖随时可以威胁他们。

    对于一个成熟的皇帝来说,要懂得如何利用贪官。

    一个国家的朝堂内,若只有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那此朝亡矣;

    可一个国家的朝廷内,若各个皆是团结一心的清流,那此帝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