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一章 天下第一疏的遗憾

    大明京师,

    紫禁城乾清宫内,

    命数将尽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正躺在床上。

    看着越来越模糊的乾清宫,嘉靖脑海中闪过了自己的一生。

    十来岁入主乾坤、大礼仪夺权、励精图治十余载、沉迷道法修仙、纵严家父子敛财……

    时光之景如走马灯般飞速的流逝。

    直到那个人、那本奏折为他的回忆按下了暂停。

    身着囚服、脚带镣铐的海瑞,跪在棺材旁高举手中的“贺词”——《治安疏》: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这句话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版本: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海刚峰啊,海刚峰。”

    “朕知道你是何意,你想叫朕杀了你。”

    “因为你知道,只要朕杀了你,朕一定会像当初大礼仪治百官一般,以雷霆手腕为民变法!”

    “但朕不是当初那个朕了。”

    “朕已经六十了,已经花甲了,已经没有时间了。”

    “如果你能早生上个三四十年,在朕十几二十岁时上上这么一疏,”

    “告诉朕天下之过的源头非朕、非官、非吏,而是制,那该多好啊。”

    “朕一定会让你见识、见识,朕是何等的大明天子!”

    意识逐渐从肉身抽离……

    “duang!”

    钟响,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嘉靖皇帝驾崩,终年六十岁。

    “陛下,陛下,醒醒……”

    “该上早朝了。”

    上朝?

    还是上早朝?

    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传入嘉靖耳中。

    缓缓睁开双眼,乾清宫再现。

    嘉靖记得乾清宫才重修了三四年,自己也没住多久,怎么突然变得如此陈旧了。

    “陛下,您醒来了。”

    “昨日您特意吩咐奴婢今日早点呼您,来,您伸手,奴婢们这就服侍您更衣上朝。”

    宦官打断了嘉靖的思绪,慢慢扶起嘉靖走出床塌,挥臂唤来几名小太监、小宫女,有条不紊的为嘉靖更衣。

    嘉靖看着身边陌生的下人们,双目间的疑惑又添了几分。

    难不成是朕昏迷了许久?

    “今日是何日了。”

    “何日?回陛下,今日是正统十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了。”

    换年号了?

    也是,朕都昏迷了,囯不可一日无君,换年号也正常。

    等等!

    正统十四年?

    这不是嘉靖那个曾祖父的年号吗?

    大明皇帝岂能用先祖的年号。

    难不成?

    嘉靖侧目看向身旁的玻璃镜,镜中有一个和嘉靖年轻时似是而非的俊朗男子。

    “梦中蝶,蝶中梦。”

    “看来朕这只蝶回到了过去。”

    嘉靖嘴唇微动,瞬间想明白了现在的处境。

    之前的修行并没有白费,自己的魂魄回到过去附了曾祖父的身。

    “陛下您说什么?是北伐的事情吗?”

    “您放一万个心吧,老奴已经联系了好几个言官,他们会在今日早朝提议北伐。”

    “到时候只要陛下您点头,北伐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宦官话语提醒了嘉靖,让嘉靖想起了这个宦官是王振,大明朝也马上要发生土木堡之变了。

    嘉靖瞥了眼王振,这真是一个蠢货,也难怪曾祖父会被生擒。

    历史上曾祖父是用亲征手段才迫使大军出动,根本不是这个王振说的点点头就行。

    如果换严嵩办这件事,绝对不需要嘉靖出面也能让北伐大军出征,

    更重要的是北伐的功劳归嘉靖,过错归严嵩、严世蕃父子。

    只不过嘉靖对北伐之事并不关心,嘉靖才不会傻乎乎的亲征瓦剌,他更在意前世那封“贺词”。

    海刚峰在前世已经提醒过嘉靖了,大明的病根在制度上,

    可惜前世嘉靖年入花甲,只能去辜负海刚峰的那片赤诚之心。

    但现在大道给嘉靖了一副年轻强健的体魄,嘉靖要借此机会重塑大明制度,不辜负大明列祖列宗与天下黎民百姓!

    当然了,改革变法要一步一步走,在嘉靖眼中变法最大的根基,莫过于充实的钱袋子。

    “王伴伴,正统十三年的年税几何?”

    “禀陛下,正统十三年共收米两千五百七十二万石,各种布匹共三十三万疋……”

    “你直接说折多少钱。”

    “粮价布价时常波动,按历年均价来算,去年年税大约是一千九百万两左右。”

    “一千九百万两?具体各色税物分别折多少。”

    “这……”

    嘉靖看着王振难为的表情,也明白朱祁镇不是嘉靖,王振也不是黄锦。

    朱祁镇不可能像嘉靖一样关心财政,王振也没必要像黄锦那般比户部尚书都牢记税收详情。

    王振能记住一个总数已经很不错了。

    “算了,你直接去把内帑和户部的账册全部搬来,顺便叫十几个人来帮朕算账。”

    嘉靖才不信任户部给出的结果,他要嘉靖亲自核对一遍。

    那可都是朕的钱!

    “那早朝?”

    “早朝就免了,朕要查账。”

    “诺。”

    王振小跑出了乾清宫,不一会带着十几名太监和账本回到了乾清宫。

    太监们在王振的指挥下清算正统十三年的大明财政支收。

    算盘声从日出前一直响到了日落后,小太监们中甚至有几个体力不支累倒了,嘉靖却全程精神抖擞的盯着众人。

    众太监终于在戌时三刻将账目算出来了个大概,王振将其交给了嘉靖,

    嘉靖看着千万两的赋税与数百万两的盈余,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这还只是一年的银子,大明朝从永乐到正统,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指不定一共结余了多少钱。

    有这些钱,嘉靖的变法大事何愁不成?

    白花花银子让嘉靖龙颜大悦,甚至有闲情逸致伸个懒腰放松一下。

    一旁玻璃镜引起了嘉靖的注意,此物是王振昨日买来的,用来讨好朱祁镇。

    “王伴伴,这镜子是从何处而来,朕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镜子。”

    “回陛下,此乃京师一名道长所兜售的法器,名为琉璃镜、玻璃镜。”

    “道长?”

    若是曾经的朱祁镇或者其他皇帝,可能最多说声好玩或有趣,

    但对于嘉靖、特别是穿越到曾祖父身上的嘉靖来说,这可不是一面单纯的镜子。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嘉靖自认为自己前一世潜心道法,大道才让自己重活一世,现在自己又遇到如此玄妙的法器,

    嘉靖眉头一紧,难不成大道在暗示他这个道长是他长生的关键?

    “详细说说此人。”

    “陛下,此人只是京师外一处小道观的道长,奴婢对他并不了解,只知道京师里卖的玻璃镜是出自他手。”

    “除了玻璃镜外,此人还在京城内兜售一种丹药。”

    这一世的嘉靖要修道和变法两手抓,缺一不可。

    “嗯?派人查查他。”

    “诺。”

    王振拱手应下,心中开始盘算起皇帝为什么关心一个小道长。

    至于此时这个小道长正在干嘛呢?

    在打包行李准备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