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娱
繁体版

关于开篇“毒点”的讨论

    一圈看下来,很多读者都认为开篇主角拿着剧本去找周易合作比较毒,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国的编剧没什么地位,没有哪家公司会答应这样的合作,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下吧,说说我的考虑,如果大家觉得没道理,可以留言说说自己的观点,纯口嗨就算了。

    一,很多读者是把现在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套到了那个年代,他们觉得我国的电视剧资本说了算,资本、导演、演员都可以要求改剧本,所以编剧最没地位。但那是现在啊,99年那会儿煤老板还没进场呢,哪来的资本,那时候的电视剧制作公司都是专业公司啊,都是懂行的人,谁会这么瞎搞?不赚钱啦。再说,真有这种情况,那部剧能是好剧吗?烂剧还有什么好说的。所以我认为99年的时候编剧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没地位。那个年代国内电视剧还是很注重剧本质量的,所以那个年代出的好剧也多,能成名的编剧也多,比如刘和平、芦苇等人。

    二,很多人把电影和电视剧混淆了,觉得我国是导演中心制,在剧组导演说了算。这本身没错,但在电影和电视剧领域还是有区别的。在电影方面无可厚非,毕竟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但电视剧并非都是如此。很多好的电视剧导演并不出名,纯粹靠好剧本和好演员。就说当时的《还珠格格》火成那样,你们有几个人记得这部剧的导演是谁?

    三,很多人不了解周易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本身就挺奇葩的,他们十分重视编剧,还特意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编剧团队,叫南瓜创作中心,而周易恰恰就是没那么重视导演而重视编剧的公司。

    四,99年的周易还没有他们的代表作,之前的电视剧他们都是参与者。主角去找蒋樰柔的时候,正是他们将要筹备第一部以周易名义出品的电视剧的时候,这是打响公司招牌的一战,那么试问一部足够好的剧本为什么不能打动她呢?

    五,很多人忽略了早期韩剧那些狗血桥段对中国观众的杀伤力。所谓韩剧三宝车祸、失忆、绝症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很多韩剧都有这样的桥段而总结出来的,那么试问用了那么多次,为何韩剧还能这么受欢迎?甚至后来一些国剧也开始用这样的桥段,最后延伸到了电影上,尤其是那些青春片上。

    综合来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在那样一家重视编剧且正好需要打响招牌的公司发展下,在足够创新动人的剧本吸引下,蒋樰柔难道没有可能答应主角的合作要求?我觉得至少有七八成可能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