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吃面条、摸知了猴(求收藏,求推荐~~)
金黄的鸡蛋碎、红红的西红柿块、青绿青绿的辣椒,都没有吃,只是放在面前,那股熟悉的香味都不由的让他沉醉。
再将它们浇在手擀的面条上面,汤水迅速变红,再加上表面浮起的油花,看起来就有食欲。
尤其刘年许多年不曾吃到奶奶做过的饭了,闻到熟悉的味道,根本顾不得热,用筷子挑起面条就吃进了肚子里。
孙长玉忙阻止道:“你慢点,烫!”
刘年嘿嘿一笑,他根本不觉得烫,只觉得香。
反而烫一些,才更能化开他心里的感动和幸福。
孙长玉见阻止不成,只能无奈而又疼爱的道:“你这孩子,我给你过下凉水吧。”
刘年重生回来,见到了活得很硬朗的奶奶,吃到了她做的手擀面,现在又想听她说说话。
孙长玉只刘年一个孙子,平时又在县里上学,见他愿意听她说话,她自然也愿意多说说家里的情况。
刘家地里庄稼的情况,家里亲戚的变化和人情往来,村里最近发生的事。
她很随意,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刘年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只是,有关张强、大队书记张守富、三大队队长蔡兴礼几人的消息,刘年很想知道,她却一个字都没提。
刘年自是很快就明白过来,那些人代表的是他家的痛苦和屈辱,既然奈何不了他们,何必提他们?
尤其她不想让他难过。
明白这些后,刘年在报复没有头绪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主动去问。
他决定有时间去见一见村里和他关系不错的小伙伴,从他们那里打听打听,看有没有报仇的机会。
除去这一点,这顿饭刘年吃得无比的满意。
吃完饭,孙长玉说刘年干了一上午的活,让他在家休息好再去地里。
家里的活他不干就只能她干,刘年自然不会答应,何况他巴不得多陪陪她。
于是两人把家里收拾好,用篮子装了两只碗,提上两暖瓶热水,戴上两顶用高梁杆外皮编的遮阳帽又一起出了门。
不只他们一家,村里勤快的人也基本上和他们一样,顾不得天热和劳累,吃过饭就会马上出门去地里。
这样路上难免会遇到其他人。
刘年上初中后就开始住校,大学毕业在省城上班,后面又跑到京城打拼,导致他对村里大多数人都感到陌生,偏偏农村里的辈分比较杂,根本不能通过长相来打招呼。
碰上和遇到的人寒暄他就会比较尴尬了,他基本上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只能面带微笑的安静的等在一旁。
只是简单打招呼还好,但等他们走到了村东石碾旁的时候,迎面走来的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又格外外向和热情:“二大娘,您这是要去坡上?天这么热,晚一会儿再出门呗。”
孙长玉笑道:“坡上有风,比家里凉快。就那么点地,早点干完早省事儿。”
“他婶子,你这是干什么去?”
“刚炒着菜,家里盐没了,我去称两斤盐。”
刘年之所以不敢随便开口,是因为村里辈分比较乱,有的看着年长,可能只是平辈,而年龄小的却说不定要叫声叔辈甚至是爷辈的。
就像对面的妇女,他虽然有印象她姓陈,是左前方蔡家的媳妇,但什么辈他就真不清楚了。
现在得到了提醒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很自然的开口招呼道:“婶子。”
陈二花听他主动叫她,明显高兴了不少:“小年你现在是放假了吧?”
刘年老实的回答道:“上个……集前放的。”
夏河村有大集,五天一次,他原本想说上个星期的,怕她听着不习惯,就改成了集。
陈二花笑道:“你是咱们村头一个考上县一中的,好不容易放了假,在家好好休息呗,地里的活不行叫你兴旺叔去搭把手,你家地又不多。”
刘年所在的池水县属于十八线还往下的小县城,县里总共只有两所高中,一中和二中。
其中一中是重点高中,二中是普通高中。
以池水县的财政状况,教育资源基本上都往一中倾斜,村里人的观念里,普通高中基本都是混日子的,现实也基本如此,一中才是正经的高中。
所以陈二花才会刻意强调这一点。
听她这样说,孙长玉赶紧谦虚的谢过她的好意:“我们家就那么点地,不着急。”
又道:“刘年别管在哪里上学,回家就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庄户人家还能不下地干活。”
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刘年明显从她眼里看到多了不一样的神采。
很显然,他能考上一中是让她感到骄傲的事。
他又想到,既然他考上一中让她感到骄傲,那上一世他考上了省重点大学,肯定更会让他自豪吧?
重生后,他原本对于上大学没有什么兴趣的,现在看来他最好还是要考一考才行了。
因为都有事,陈二花还急着买盐回去炒菜,加上这会天也格外的热,她们也没有聊太久。
分开后两人继续前往自家的地里。
不过坡上也没有风。
但有孙长玉陪着,祖孙两个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刘年倒也不觉得多么难熬。
就是出汗特别多,带了两暖瓶水都不怎么够。
但两人还是忙活到夕阳西下,才收拾东西回的家。
随着离村里越来越近,刘年听到蝉鸣声越来越清晰。
他眼前一亮,忙道:“奶奶,您先回去,我去看看能不能摸几个知了猴,咱们晚上加个菜。”
知了猴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三倍多,是妥妥的高蛋白食品,他们干了一天的活,很辛苦,正需要它们补充营养。
孙长玉却严肃的看向他:“你不会是想去水库里洗澡吧?”
刘年无奈的道:“您想哪里去了?我也是看到那处杨树林才突然想起来去摸知了猴的。”
“再说,您还不了解我?以前您老说晚上水库里有水鬼害人,您想想,我最不听话的时候,就算人陪着,晚上也没去过水库吧?”
孙长玉一想也是,但还是嘱咐道:“那你去吧。”
“你要嫌热,先去河里洗洗就行。”
“别和人闹乱子。”
“也别待太久,我做饭很快,你早点回家吃饭。”
刘年自是都答应下来。
得到他的保证,孙长玉才放心的让他离开。
刘年感到好笑,又有些感伤,却是想到他毕业上班一年后,她仍然是把他看成小孩子,不是担心这就是担心那。
……
知了猴在他们当地又叫知了龟、结了龟,是蝉的幼虫,一般会在天黑前陆续从地下挖开圆形的洞爬上地面,再爬到就近的树上蜕壳成蝉。
刚才刘年之所以不说捡而说“摸”知了猴,是因为它们行动缓慢,一般到天黑后才会较多的爬到树上,以前村里很少有手电筒,有也未必舍得拿来照它们,都是靠着大体的轮廓从树上往下摸它们,也就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说法。
他这次来得早一些,打眼看去,附近树上都还没有,就选择找地上拇指大小的窟窿——它们正是通过挖出这样的小洞从下面出来。
他运气不错,没一会儿就找到一个知了猴洞,食指往下一探,马上就感到稍有些扎手的硬物,正是知了猴前面用来挖土和后面抱紧树皮完成蜕壳、带毛刺的尖螯。
将这种躲在洞里的知了猴捉出来是需要技巧的:首先要用食指趁着它反击按住它的螯,往外抠出一点,再迅速用两只手指捏住,然后用缓劲往外提它。
他虽然二十多年没干这种活了,但步骤没错,做法也恰当,很快一只棕黄色的知了猴就被抓了出来。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他接下来又找到了五个洞,并成功挖出了四只——有一只缩得快,没有按住,让它退回到了地底下。
这种也可以挖开洞把它捉出来,但手头没有工具,挖起来太麻烦,倒不如重新寻找下一个。
不过接下来树林里光线变暗,寻找地上的洞有些费劲,他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树上。
这些杨树皮略呈青白色,在天色没有完全变黑之前,有没有知了猴也能较轻松的看出来。
最终他在树上摸到了六只。
他原本还想再多摸几只的,忽然听到北边不远处传来女生说话的声音,转头看去,就看到两个穿着白衣服的女孩也进了树林。
虽然他确定她们应该是村里的人,但心里还是有些发毛,又想着回去晚了他奶奶担心,就干脆掉头出了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