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真的只想做股东
繁体版

第24章 厂子的命运

    6月的夏天,太阳落山很晚。

    楚歌小时候,家属区还十分热闹,同辈的人很多。

    吃完晚饭,小伙伴在小区内踢球,打乒乓,大人们则是仨仨俩俩的聚在一起,唠唠家常。

    这些年厂子日渐没落,一些职工离职,另谋出路,小区冷清了不少。

    楚项南自从竞选厂长落选后,除了上班,基本就呆在家里看电视,晚上也不出去散步。

    然而这两天却一反常态,没事儿就在小区遛弯,和熟人唠唠家常。

    哪里人多哪里凑!

    “我说老楚,好久没见你晚上出来了!”

    李国一正在和同事聊厂子的事情,看到楚项南,打了声招呼。

    “是啊!儿子终于有点出息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出来走走!”

    “岂止是有出息,简直是大出息啊!”向阳看着楚项南,一脸羡慕,指了指远处的车:“你儿子是真有能耐,大学还没上呢,就能买宝马了!”

    楚项南淡淡一笑,摆摆手,表示不在意,实际上心里十分高兴,儿子真是太长脸了。

    “老楚,你给透个底,是不是你给小楚的钱,让他买的?”李国一压低声音,煞有其事的问道。

    “别瞎说啊,我要是有这钱,做点啥不好,非要买个车,死要面子活受罪!”

    楚项南嘴上嫌弃得不得了,只是脸上依旧挂着一副淡淡的笑容。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咱们这些人都老了啊!辛辛苦苦十几年,还没人家小楚赚得多啊!”赵钱有些吃味,看着远处的宝马,眼睛一动不动。

    “时代变了......咱们已经落伍了!”

    说到这里,场上一时无人说话,他们这辈子,从青年就开始参加工作,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化肥厂,经历过化肥厂的辉煌,也见证了它的没落。

    “老楚,这厂子到底要怎么办啊?”李国一目不转睛,盯着楚项南,好似想从对方的表情里读出什么。

    楚项南:“......”

    “还能怎么办?除了卖给私人,就是破产清算,哪个对咱们来说都不算好事!”

    众人心中不免一阵唏嘘。

    化肥厂太老了,老得已经无法供养他们这些旧人,更是没有新人愿意接手。

    现在他们这帮旧人,很可能面临下岗的境地,可是他们大多数,都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有的甚至还是壮年。

    他们的命运,已经与化肥厂深深地绑定在了一起。

    “老楚,当初要是你当厂长,坚持改革,说不定咱们厂子还能起死回生!”

    “是啊!那个郭松真不是个东西,当了厂长,不想着怎么把厂子办好,净想着捞钱,指不定捞了多少好处!”

    鹤翔镇化肥厂建厂较早,设备几经迭代,已经不堪重负,化肥制造工艺也十分落后,跟不上时代。

    原本楚项南准备在当上厂长之后,主持改革,争取几年之内,淘汰旧的设备,更新制造工艺,如此一来,厂子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众望所归的楚项南却没当选,改革更是无从谈起,厂子也就半死不活维持到现在。

    如今已是拖欠好几个月的工资,工厂更是经常停产。

    一时间厂里的职工愁容惨淡。

    胆大一些的,干脆趁年轻,早早辞职,另谋生路。

    而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的老职工,除了化肥生产,什么也不会,只能眼巴巴的接受自己的命运。

    向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倒是做过不少尝试,可惜路子走歪了,炒股差点赔光家产,他老婆为此没少跟他吵闹。

    幸好他们只有一个女儿,不用愁着彩礼钱,要是个儿子,将来结婚的时候,愁死人。

    “说什么都晚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原本因为儿子沾沾自喜的楚项南,现在也变得略微有些伤感。

    “老楚,就没有人愿意接手吗?”

    楚项南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唉——说到这里,众人再没了兴致,又聊了几句,各自回家去了。

    楚项南回到家中,看到楚歌,原本阴郁的心情豁然开朗,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自己也可以休息休息了。

    “爸!你可回来了,老妈说你这几天,吃完饭碗都不刷,光顾着出门嘚瑟去了!”

    “臭小子,长本事了,敢取笑你老爹!”

    王虞荷翻了个白眼,这父子俩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楚项南坐在沙发上,看着儿子正陪媳妇,专心致志的看着电视,感受着一家三口难得的团聚,心中说不出的安逸。

    思索片刻,楚项南还是开口:“儿子,关于咱们的厂子,你有什么想法吗?”

    楚歌闻言,惊讶的看向老爹,按照前世的经验,老爹是万万不会同自己,谈论化肥厂的情况的,现在竟然征求自己的意见。

    “老爹!你也太高看我了吧!我哪懂化肥厂的东西啊!”

    如果按照前世记忆发展,后来化肥厂几经转手,卖到最后一个人手里后,直接把厂子拆了,将厂里的设备按照废铁卖了。

    家属区基本人去楼空,大晚上看不见几盏灯光,宛如鬼城。

    原本平整的水泥路上,龟裂开来,缝隙里长出不少杂草。

    再后来就是老爹去世了,楚歌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楚歌断断续续,从老爹那里听过,化肥厂生产的是氮肥,由于制造工艺太老,生产出来的氮肥,效果慢,施肥时还要埋入土里,远不如后来的尿素氮肥。

    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至于太差劲,最关键的还是各个地方,眼见化肥赚钱,纷纷建厂,最后导致产能过剩,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鹤翔镇的化肥销量越发惨淡,最终变成如此结局。

    楚歌重生之后,想过能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最后想了一圈,得出一个结论。

    这是时代的大势,化肥厂作为早期的工业,经历过野蛮的发展,终将走向集团化,规模化,那些产能落后,效益不行的企业,最终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忽然,楚歌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上午同赵德彪的谈判,也许可以试一试!

    嗯!只是一切都还不是定数,况且还要考察一番赵德彪的能力,还是再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