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八四年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领路人

    这个春节,有喜,有悲,有孤单,也有期待。

    张贤勇小两口搬了新家,没有通知其他人,小两口喜滋滋搬进新家,甚至连多余的家具都没买,只去市场上,买了一套四件套的双囍红色被套。

    实际上这也算不得是新家,因为这四层房子,是一栋快百年的老房子了,老粤省典型风格建筑,楼房很窄,也不宽,四层加起来,还没张浩初那房子一半面积。

    不过张贤勇和张招娣两人都挺满意这个房子的,能在羊城有一个家,已经让小两口挺满意了。

    大年三十那天,张贤勇特意做了一顿丰盛地晚餐,没有请任何人,也没通知任何人,两人花了一天时间,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贴了对联和福到了。

    张贤勇怕孕妇不能喝酒,特意买了一瓶果汁,晚餐上,张贤勇深情地看着张招娣,用这辈子都不曾说过的情话,向她承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辜负她,会和她走过人生下半辈子,同时感谢招娣为他生儿育女。

    这天晚上,张招娣换上新的被套,红色的囍字,仿佛在举办一场无声地婚礼,窗外的烟花彻底点燃了这个春节的序幕,这也仿佛为这对小夫妻增加一丝喜庆,他们内心都明白,从此以后,他们正式成为夫妻了。

    这个春节,张浩初的感受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虚,当然,除了这个字,还有快乐,得知李莉回来,他提前半个月就已经算好日期了,重新把李莉的安全日子算好,用表格方式贴在床头。

    就这样,大年三十那晚上开始,张浩初第一次做了七次郎,好在年轻,身体还扛得住,如果和李莉同龄,估计也够呛。

    张浩初这么辛苦,自然也祈求回报,天天这样播种,没有收获,谁受得了,这段时间,自然也是烦闷不已,可眼见这样高强度播种,都没什么效果,最后李莉也没先前那股热情了。

    好在春节还是短暂的,这种事,也强求不来,只能随其自然,大年初六,周铁男独自一人先回香江了。

    大城市里面的春节热闹劲,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年初五,母亲就和往常一样了,去公园和一群老朋友聊天,跳舞去了,好不快活,家里只留下张浩初和李莉。

    男女在一起,腻歪久了,也就没那新鲜劲了,这半个月,张浩初也感觉亏虚得厉害,也想出去透透气,带着李莉逛了两天,发现也是给自己麻烦,无奈,突然想去莉浩工业区那边看看。

    大年初七的莉浩工业区大半工人都已经回来了,工业园里到处都是花枝招展的女孩子。

    莉浩工业园里面的男女比例大概在三比一,三个女孩搭配一个男孩,这也造成稍微有点本事的男生都特容易找到女朋友,当然,某些找不到女朋友的,男女比例再大,也找不到。

    虽然这个年代男女关系还没有后世那么开放,但是大家都是年轻人,谁都有荷尔蒙,男未娶,女未嫁,顺其自然也就走一起去了。

    张浩初尽管在元旦晚会上已经路过脸了,但是那天大礼堂上,瞎灯黑火的,谁还记得董事长长啥模样,加上今天就穿着普通大棉衣,身边跟着两个和他差不多打扮的保镖,三人如同普通打工仔一样,在工业区里到处逛,没引起任何怀疑。

    莉浩宿舍楼是一排排建立的,分一号楼到七号楼,明年三期四期,还会有更多的宿舍楼建好。

    原先一期宿舍楼旁边是有一块空地,最开始是准备建一个体育馆让员工锻炼的地方,但是目前还只存在规划书上面,所以一直空在那里,很快就成了一块大草场,最后变成了一个大操场,今天阳光明媚,加上又没上班,操场上众多男女,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在上面戏玩。

    张浩初也和普通工人一样,找了一块空地,躺在草地上,晒着日光浴,冬天的暖日是最舒服的。

    突然,耳边传来几声土里土气的英语单词,什么好哎呦,爱老虎油,狗得,之类的土话英语。

    张浩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侧耳一听,的确有人在背英语单词,朝四周望了望,却是见到七八米外,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几人手上一人一本英语单词书。

    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一个长相粗狂的汉子,梳着一个中分,假模假样拿着一本英语单词书,土味单词接连而出,仔细听,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这到让张浩初有些兴趣了,他站起身朝那几人走去,两个保镖见到这一幕,顿时都一个激灵想朝这边靠近,看到保镖的举动,张浩初打了一个手势,两个保镖顿时停住动作,只是眼角朝那个粗狂男生四处打量。

    为什么说这个男生挺粗狂,是因为这个面容看上去十七八岁的男生,身高起码有一米九多,体型宽大,坐在草地上,如同一座大山,不过张浩初对他身高并不感兴趣,莉浩工业园的普通工人,只要身体健康,基本也不看学历和身高,只要你符合工位要求,就能进来,不过大多普工,学历都是初中或者以下的学历。

    张浩初感兴趣的是这几个年轻人竟然在学习英语,这在这个年代,学英语,的确有些稀奇,何况这群人学历并不高。

    尽管几人英语发音带着强烈地地方语音,但是仔细听,就发现这几人会的英语单词还不少,而且极为认真。

    张浩初靠近几人,有些兴趣地打量,对方过了好一会才发现张浩初,不过并没什么不好地态度,而是有人和气地问道。

    “你也对英语感兴趣吗?”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那你看着我们干嘛?”

    “没事,我就随便问问,你们怎么对英语感兴趣?”

    “世界通用语言是英语,当一门技术学呗,何况,学英语有什么奇怪,你看那边,还有人学修缝纫机呢?”

    张浩初朝对方指的地方看去,的确有几个年轻人围在一起,手上拿着几本书,好像的确是什么维修书籍。

    张浩初见到这一幕,顿时更加来了兴趣了。

    他站起身,朝这个操场四处转转,发现操场上有好几个小团体,大多都在读书,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张浩初询问才得知,这股风气最开始是在二号宿舍楼开始带起的。

    在二号宿舍楼上,有一个叫老四的年轻人,他特爱读书,而且还不是看那些武侠小说书,大多都是乱七八糟的技术类书,每个星期放假都去羊城各大书店和收废品的地方淘书,每个月工资基本绝大多数都花这上面去了。

    原本这并没什么,可四个月前,这个叫老四的直接按照书本上的技术,竟然把工厂几台坏了的缝纫机修好了。

    并且直接报考了莉浩工业园里面的机修师傅,并且成功当选,从一名普通制衣工,变成一名机修师傅了,级别也从员一升级到员三了,每月工资多了好几十块不说,而且休息时间也多了许多,这事自然是刺激了老四身边的朋友和宿舍周围的年轻人。

    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是农村出来的,你莫名其妙就级别比我们高了,这瞧不起谁呢,很快,老四旁边围满了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虚心请教,每天下班时间或者放假时间,一起聚集在宿舍楼下面的操场上,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莉浩工业区目前本身就很多技术工种紧缺,这些半吊子靠着书本和众人一起摸索,这群初中甚至初中没毕业的年轻人,成功逆袭,成了工厂技术人员,级别也大多升了一级,前途也比普通制衣,制鞋工人强太多了,而且作为技术工,找女朋友比先前简单十倍都不止。

    或许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或许是长得丑,长得高找不到女朋友,所以才来学习,总之,短短半年多时间,从老四那里陆陆续续发展出十几个小团体,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和科目,选择英语的也不稀奇。

    莉浩公司从一开始就表明需要各类人才,自然包括懂英语的,而且这个年代,谁不知道外国人赚的是美金,同样是一块钱,比软妹币值钱多了。

    张浩初看到这些学习的小团体,很感兴趣,他现在的身份早已经对赚钱没那么重视了,而是寻找人生新的乐趣,新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生孩子。

    或许让更多人的人能追寻梦想,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也是一种乐趣。

    很快,张浩初就在脑海里计划,等上班后,准备在各大食堂,改造几座图书馆,而且里面的书籍可以多些品种,主要为技术类和鸡汤文之类的书籍,并且配上每天的报刊之类的东西,让工人们时刻了解外面的世界。

    莉浩工业区四座食堂本身设计标配是为四到五万人就餐设计的,因为现在目前工业园三期,四期,五期,还有两栋写字楼没彻底完工,所以整个工业区也就五六千人,目前几个食堂各自开放的区域就很小一块,很多地方目前都空着。

    张浩初觉得目前在各食堂建立几个图书馆,这完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本身食堂就有座位,吃完饭的工人,可以去图书馆借一本书打发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而且在明年或者后年,张浩初觉得可以在工业园成立类似职业学校加夜校类似的组织,可以让一些老师傅去当老师,或者再去请一些各职业人才,让他们当老师。

    给那些想学习,有追求的普通底层工人一个希望,一个追求梦想的机会。

    这个想法是张浩初首创,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工业区里面,那些老板,绝对不希望普通工人不好好工作,去追求什么梦想。

    在那些老板眼中,普通工人就是一计量单位,和数字没什么区别,每年招多少普通工人,各自多少工资,各自能创造出多少价值,他们都提前拿计算器算好了。

    当然,每个工人工资低一点,那自己就能多赚点,他们从来不会考虑让普通工人去追求什么梦想,普通工人最好不要有思想,每天上班十八小时,不用加班费,那才是他们理想中的好工人。

    而张浩初重生在这个年代,他脑海中明明有很多可以发财的机遇,却是不能去碰,也不愿意去碰,自己重生是为了寻找更舒服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投机重生,如果他真想赚快钱,有一百种方法。

    几届世界杯结果都在脑海中,很多知名人士生死日期都在脑海中,甚至,全世界很多有名的灾难都在脑海中,不管是当神棍还是去投机,都可以短时间成为绝对首富。

    但是那样的风险会让他这辈子都生活在黑暗中,什么强哥绑架那只是低级风险,到时某些国家和组织会给他下达各种死亡通缉令,在刀尖上跳舞,终有一天会成为孤魂野鬼。

    所以,张浩初宁愿这种小打小闹开局,稳步前行,但是,这种生活,的确少了很多乐趣。

    而这群有梦想的年轻人,给了他一个启发,那就是自己何不创造一群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

    在八九十年代,华夏这片土地上,未来的各行业巨头,都还在萌芽阶段,未来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大多都还没开始,甚至还是小作坊的规模。

    而张浩初,很愿意看到从莉浩工业区,走出一群未来的行业巨头,那多有意思的事。

    八九十年代,有数亿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年轻男女,他们大多没什么文化,也对这个社会规则不太熟悉,更加没有引路人,大多都是亲戚带亲戚,甚至几个年轻人一起到陌生城市去打拼。

    他们在大城市里,东躲西藏,由于没有文化,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受到老板压榨,工作之余,还得被要求办理什么暂住证,什么租房证明,甚至小情侣还得有结婚证才能同居,最后被一层又一层剥削。

    这样的环境下,底层年轻人,有几个还有梦想?就算刚来城市的时候,豪情万丈,但是随着时间和生活,渐渐把曾经的豪情万丈压缩在那几平方的出租屋里。

    那些真正能成功的,按照人数比例来算,都是小数中的极小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人生中,遇到贵人或者运气好,自己抓住某个机会,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最终抓住某个机遇一跃而起,从此告别农村打工仔身份,在城市里买房买车,生儿育女,成为新城市人。

    如果给他们一个机会,甚至有一个领路人指导他们,这群普通底层员工,他们真的就没机会成为未来的商业巨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