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东晋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钟会覆灭

    当姜维接到刘禅要求向钟会投降的命令后,内心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自己辛苦守护的蜀汉政权不存在了,难道刘禅就这样将国家拱手送出一点儿不心疼吗?会不会是权宜之计,以退为进呢?先不说刘禅是否具备这样的头脑,但姜维确实是抬举刘禅了。蜀国人就是这样,从诸葛亮秉政开始,总是坚定得维护皇帝,甚至到了宠着刘禅的地步,不得不说刘禅有时表现出的愚蠢是被惯的。不管怎样,一盘大棋在姜维的头脑中开始形成,能不能想办法曲线救国呢?也就是先假意向钟会投降,利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寻找机会,最终引得魏军内部出现混乱,姜维再借机带领蜀军及蜀地民众实现复国,当然仍然尊刘禅为一国之主。姜维的想法能否行得通暂且不论,就像刘禅这样的君主还值得为他去复国吗?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姜维的计划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然而,蜀地局势的发展却在向着姜维的思路渐渐靠近。钟会与邓艾之间果然势同水火,并且钟会已经成功搞掉了诸葛绪和邓艾,现在是一人独大,威震西土。而魏军留在蜀地的官兵中还有大量邓艾的旧部,这必然会与钟会的人马产生矛盾,而且钟会的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方势力都有人安插在钟会内部。姜维觉得,这不就是自己一直期待的机会吗?只要魏军内部发生动荡,蜀国就还有翻盘的可能。所以,姜维投降是假,找机会复国是真。当姜维发觉钟会可能有反志,内心里简直压抑不住的激动。姜维由此判断,只要钟会反,魏军必乱,魏军一乱,机会就来了。于是,姜维一面在心理上暗示钟会可以反,要敢反,同时暗中联络刘禅,说:“陛下只需忍耐时日,臣可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对此作何反应不得而知,史书中没有任何交代。不过,以刘禅的性格估计是无所谓的态度,心想你能复国你就复,只要复国了还是我做皇帝就行。但刘禅也不可能帮助姜维做什么,一是他没这个能力,二是还要装作一无所知,以便自保。姜维当然不会指望刘禅能做什么,自己现在只要促成钟会真的反了,便一切皆有可能。那么,钟会会造反吗?

    钟会字士季,是曹魏前太傅钟繇的幼子,为人聪慧敏捷,博学多闻且精通玄学,与竹林七贤中的许多人都有交流,与夏侯玄、诸葛诞这样的人物也有交往。钟会的发迹是从司马师淮南二次平叛剿灭毌丘俭、文钦时开始,钟会作为随从掌管机要,参赞策划。司马师突然病亡后,钟会协助司马昭掌控军权,在司马氏权力交接时出谋划策,深得司马昭的信任。淮南第三次平叛时,钟会紧跟司马昭左右献计献策,时人都称其为司马昭身边张良、陈平式的人物,钟会也因此引以为傲。但钟会为人性格阴险,擅长阴谋诡计,随着地位、权力的不断提升,仗着有司马昭的宠信,钟会开始插手朝廷事务和官吏任免,与自己意见相左之人便要整治,甚至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因为对钟会不敬便遭受谗言被杀。当司马昭提出伐蜀计划时,朝廷内外只有钟会表示大力支持,并受命统军伐蜀,终于成就了攻灭蜀国的盖世功勋,钟会的名望一时间达到顶峰。那么,钟会为什么在成就大功之后起了反心呢?钟会为人诡计多端,擅搞阴谋。钟会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很高,而且善于模仿别人的字体。构陷邓艾时,钟会命人拦截了邓艾写给朝廷的上书,模仿邓艾的笔迹改写其中的言辞,显得居功自傲,狂悖无礼。然后,又截留了司马昭给邓艾的回书,重新改写后发给邓艾,令其疑窦丛生。最终,司马昭、邓艾在钟会的导演下变得越来越互相猜忌。阴谋家往往也是野心家,钟会认为自己是不世出之奇才,水平比司马家也不在话下。司马家通过权谋一步步占据了曹魏的天下,自己凭智慧和能力也可以主宰这个世界。反正曹家的江山眼瞅着就要让与他人,那这个他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钟会是个相当自负且有野心的人。平定蜀国后,钟会的功劳不在邓艾之下,难免功高震主,而邓艾的下场就摆在眼前。虽然邓艾成为阶下囚,钟会也从中下了黑手,但关键因素还在于司马昭的态度。如果司马昭觉得邓艾功高震主,可能尾大不掉,那么兔死狗烹的结局就不仅仅只发生在邓艾身上。现在邓艾被打下去了,下一个也许就是钟会。因而钟会意识到,要想避免邓艾的悲剧,就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先发制人。巧的是,被钟会引为心腹的姜维正需要利用钟会的野心,所以不断的暗示钟会应该自立。钟会以为凭自己超群的智谋再加上姜维这个蜀国,甚至是全天下最善战的将领鼎力相助,自己起兵后将会无往而不胜。尽管钟会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司马家的步步提携,但在利益面前,特别是为权力而斗争的时候,野心家从来不会顾及谁对自己有恩,反而还要恩将仇报。

    其实,很多人并不看好钟会。当初,钟会受司马昭宠信与日俱增,可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就说:“钟会见利忘义,喜欢挑起事端,对他太过恩宠一定会生事作乱,不应委以重任。”王元姬是曹魏前司徒王朗的孙女,颇有远见,识人独到。曹魏著名的女预言家辛宪英曾对侄子羊祜说:“钟会做事恣意放纵,这不是长久为人臣的态度,恐怕他有异志啊。”就连钟会的兄长钟毓也提醒司马昭说:“钟会爱玩弄权术恐难自保,不应让其专权独断。”钟会伐蜀出兵前夕,司马昭大将军府西曹属邵悌也曾对司马昭说:“钟会此人难以信任,不该让他带兵出征。”司马昭却笑着说道:“蜀国连年征战,可谓师老民疲,现在攻取蜀国只在指掌之间,可许多人都说不行,唯独钟会与我意见相同。灭蜀之后,中原将士人心思归,而蜀地遗留的百姓仍旧心怀震恐,这些人怎么会和钟会一起作乱呢?假如钟会真的反了,只会给自己招致灭族之祸。”然而,钟会此时可想不到这些。这时的钟会征服了蜀地,收降了姜维,打掉了邓艾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麾下二十多万兵马士气旺盛,钟会自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不日便可统御华夏了。恰在此时,钟会收到了司马昭的来信,信中说:“恐邓艾不甘接受惩处,现已派中护军贾充率领步骑万人进入斜谷,屯于乐城,我也将率部十万屯于长安,想必不日即可相见了。”钟会看信后大惊失色,不禁对手下亲信说道:“如果只取邓艾,相国明知我一人就可独自完成,如今却携重兵前来,必是对我不信任,怀疑我有异样。不如立即发难,事成可得天下,不成也可退保蜀地,做个刘备式的人物又有何妨!”

    由此,钟会更加坚定了起事的决心,他打算派姜维率领蜀军出斜谷,自己亲率大军随后。首先向东占领长安,之后令步兵、骑兵水陆并进,水路由渭水入黄河,五天便可抵达孟津(洛阳附近的黄河渡口),然后与陆路骑兵会师于洛阳,如此便可一朝定天下,当然钟会起兵还是要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公元264年二月,三朝太后郭太后去世了,钟会心想这个女人死得太是时候了,于是对外宣称,郭太后生前有遗命,要自己起兵废黜司马昭。钟会将魏军中护军、郡守以上的官员以及蜀国的一些旧官吏请到成都宫中的朝堂之上,先是为郭太后发丧,接着向众人宣读了伪造的太后遗诏后要众人表态,是否愿意跟随自己起兵讨伐司马氏。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不知如何是好,钟会可是司马昭的心腹爱将,是司马昭身边的张良啊,怎么突然就要起兵反司马了?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跟不上节奏,都显得犹犹豫豫。钟会见状没有多说废话,凡是愿意跟随自己的授予官职,并安排他们接管各军。而那些犹豫不决,甚至不愿配合的将官则一律关押起来,之后紧闭宫门,派重兵把守。只有卫瓘说自己身体不适,钟会允许其出宫住在了外面。不知是钟会没拿卫瓘当回事儿,还是完全相信了卫瓘,其实钟会对这个司马昭派给自己的监军卫瓘一直有所提防,甚至想借刀杀人,命卫瓘去收铺邓艾。假如当时邓艾抗命,卫瓘恐性命难保。没想到卫瓘顺利缉拿了邓艾,并没引发什么乱子。

    钟会有个帐下督名丘建,以前是征蜀护军胡烈的手下,钟会对其十分信任。不过钟会起事,胡烈便是不予配合的将官之一,结果和其他将领一起被关押起来。胡烈是曹魏前车骑将军胡遵之子,兄长胡奋任职曹魏镇军大将军,胡奋年轻时曾追随司马懿平定辽东立下功劳,所以胡氏一家对司马家表现得十分忠诚。现在丘建念及与胡烈的旧情,便请求钟会允许其派一名亲兵为胡烈倒水送饭,这样胡烈就与外界有了接触。胡烈于是给外面的儿子胡渊写信,谎称说丘建透露,钟会要反,已经挖好了大坑,准备将不愿起事的官兵全部杀掉后埋入坑中。消息一下子在外面传开了,其中很多士卒都与被关押的将领们非亲即故。本来钟会起兵就已经令众人惊愕,没想到钟会还要用这样残忍的手段对付自己人,于是各个军营中开始鼓噪起来。尽管士兵们叫嚣得气势汹汹,却没人敢挑头闹事,都怕担上挑动哗变的罪名。这时,胡烈的儿子胡渊站了出来,胡渊只有十八岁,为了营救父亲,胡渊带上父亲的老部下就从军营中冲了出来。众人一看有带头的,于是拿起兵器,跟着胡渊汹涌而出,直奔宫中而去。钟会听说有些将士企图作乱,便问姜维的意见。姜维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于是建议钟会将不服从的官兵一律斩杀,想的是先让魏军自相残杀,然后自己再带领蜀军杀掉钟会,重新恢复蜀国,迎立刘禅。钟会见一下子要杀这么多人,自己的实力必然大损,因而犹豫起来。但外面的士兵越闹越凶,钟会想想,如果让这些关押的将领和自己原先的部下士卒会合起来,局面必然失控。于是一咬牙,钟会决定杀。当派去的人准备杀掉关押的将领时,不想屋内的人已经用几案顶住了房门,谁也进不去,钟会的手下只得奋力用刀砍门,一时宫内大乱。而外面的士卒这时已架起梯子翻越宫墙进入,而后与钟会的人打了起来。屋内关押的将官便趁乱爬出屋子与手下会合,随即便加入了战斗。钟会本是文官出身,面对一群疯了一般的士卒丘八,顿时没了主意。只有姜维立即率领手下的蜀军以及钟会的亲兵与乱军展开厮杀,然而宫外的乱兵如潮水般涌进宫内,姜维护着钟会左右拼杀,想的是现在还不能让钟会死,但终究乱兵太多,寡不敌众,姜维在亲手斩杀了五、六个乱兵后也死于乱军之中,蜀将张翼、蒋斌等也在混乱中被魏军杀掉。这下钟会慌了,带着手下亲兵在宫中像没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被乱军截住后,众人一拥而上将钟会及一干人等全部击杀。钟会死时四十岁,一同被杀的还有钟会从兄长钟毓那里过继来的一个儿子钟邕。

    钟会一死,成都城内顿时大乱。魏军到处纵火抢掠,见人就杀。大家都知道,这场动乱是由钟会反叛引起的,姜维也没少挑唆,于是乱军将姜维的妻儿找到后杀死,前蜀国太子刘睿、尚书卫继及一批蜀国官吏同样在混乱中被杀。前曹魏名将庞德的儿子庞会此次也随魏军一同伐蜀,成都大乱后,庞会找到了关羽在蜀国的后人,将关羽的后代全家灭门,总算为父亲报仇雪恨。无论邓艾还是钟会,两人在蜀国被灭后都采取的是安抚政策,蜀地一直比较稳定。现在两人都不在了,成都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这时,监军卫瓘站了出来开始整顿秩序,令各级将领整肃部伍,不得继续滥杀。因卫瓘是目前魏军中最高级别长官,魏军将士都怕万一秋后算账回不去中原可就麻烦了,于是听从了卫瓘的命令,成都局势这才渐渐安定下来。邓艾的旧部忽然想起被押解进京的邓艾父子是几天前离开成都上路的,现在应该走的不远,一伙人立即纵马狂奔终于追上了押送邓艾的囚车,然后将邓艾父子救了出来准备再回成都。卫瓘得知此事后开始犯了嘀咕,心想,当初钟会陷害邓艾谋反时,自己也是同意且参与了的,现在钟会不在了,如果让邓艾回来,魏军都会听他的,那还能放过自己,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想到这儿,卫瓘当即命将领田续领兵前去追击邓艾,叮嘱说如遇反抗,就地擒杀。田续以前是邓艾的部下,在攻打江油城时,田续因畏缩不前受到邓艾的申饬,甚至要将田续斩首。但邓艾当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又饶过了田续。因此卫瓘派出田续追击邓艾,还说:“这下你可以为江油之耻报仇了。”最终,田续在绵竹以西遭遇到邓艾一伙,不容分说便将邓艾父子等人全部斩杀。邓艾怎么也不会想到,要算计他的人何止钟会,人不能太狂啊。后来,邓艾留在洛阳的儿子也被全部处斩,妻子和孙子们被迁徙到了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地区)。钟会有侄子钟毅、钟峻等同样在洛阳被捕下狱,论罪当诛。但司马昭代表朝廷说:“钟峻等人的祖父钟繇,在三祖(曹操、曹丕、曹睿)时期都出任三公,辅佐王业,创立功勋。父亲钟毓,历任京官、外职,钟家应在祖庙中留有牌位。”司马昭的意思是不让钟家绝后。钟会的兄长钟毓这时已经去世,有人说,因为钟毓曾向司马昭密告,说钟会使用权术,不可授予专断大权,所以司马昭才赦免了钟峻兄弟。

    不管怎样,邓艾、钟会两位千古名将相继陨落,邓艾败在了狂傲贪功的性格,钟会则输在了阴谋和野心上。两人原本都颇具才华,且已位极人臣,但却好高骛远,心存妄想,在立下大功时却没有考虑可能的祸患。因为时事瞬息万变,机会则转瞬即逝,二人都以为自己把握住了机会,却因误判导致身败名裂,家族蒙难。其实,两人以往在判断形势,把握机会方面都做的相当出色,但那是在对待别人的时候。现在到了自己身上,尤其是在获取了巨大的名位之后,两人都对形势的认知产生错误,甚至是幻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吧。

    蜀国灭亡了,但蜀中的事情还没完,司马昭对蜀地有着自己的全盘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