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我不是那个李超人
繁体版

第79章 郭仁槐的汇报

    从临河返回秦安,中间好几个小时,郭仁槐获得了一个可以和省二号直接交流的机会,这是天赐机缘啊。

    普通人,别说是他这个身份,就是刘社长要想得到这样的机会,怕也是不敢想。

    像赵高官这样的人,日理万机,平时哪怕是一个地级干部想见面,也只能给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能获得十分钟以上的见面机会都是给了天大的面子了。

    显然,今天郭仁槐得到的机会是不限时!

    至少在这一路上是不限时的!

    上了车后,当他看到车子里的人那些熟悉的面孔的时候,郭仁槐还是再次震撼了。

    刚才在会场他见过了这些人,都是秦省各个口的顶头大佬。

    原来他以为这些大佬是在别的车分开的,没想到竟然都在这车上!

    这些大佬,若是平时,每个人都是神话般的存在,即便是以他省报记者的身份,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更何况这么多一下子聚到一起!

    郭仁槐迅速调整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

    今天他若是把握好这个机会,可能就是从此飞黄腾达了,他绝不能让自己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想想这些年,他一路走来,为了获得上位的机会,付出了多少代价。

    别的不说,单单是这次为了从卫虹手里得到这个机会,他就付出了那么多!

    甚至不惜拿自己的女儿玲玲来作为筹码,若说他对自己女儿不疼,那纯属于是扯淡,只是在重大的机遇面前,自己比卫虹更加果决,也更加理智,不为感情所左右。

    郭仁槐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

    车子平稳的启动了,向着黄河桥的方向驶去,过了河就是秦省地界。

    “啊……那个”赵高官想让郭仁槐汇报,突然忘记了他姓什么,有点卡壳。

    “郭仁槐,赵高官,我姓郭,东郭先生的郭!”

    “哈哈哈,对不起,我刚才忙,没留心记,这下子你这一比喻,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东郭先生的郭,哈哈哈。”

    “郭在咱秦省是个大姓,姓的多了反而不容易记住,我们自己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郭仁槐微笑着,带点自嘲地打着圆场。

    赵高官不禁对眼前这个记者有了个不错的印象。

    “好,小郭,说说李先生的事儿。”赵高官主动切入主题。

    郭仁槐暗想,这次事件整个转变都是他一手主导的,这里有自己天大的功劳。

    如何把自己的功劳说出来,又不让眼前的领导们感到他自我吹嘘,这确实是个考验。

    “李先生之前被郭县长带到了临河县,而且一直被安排在没人知道的地方”

    “我昨天到了临河后就一直在找,可是一直没有找到。”

    “今天中午,临河县突然宣布要搞一个捐赠活动的仪式。”

    “我估计李先生很可能会在这里露面,就提前做了点准备。”

    车上的人都是省里各方大佬,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人,个个都是人精。

    郭仁槐话里的玄机他们哪里会听不出,虽然取巧,但不令人讨厌。

    赵高官微微点头。

    “临河县捐赠仪式,不过是个局。”

    “说说看!”赵高官看了一眼旁边的吴高官等人。

    “所谓的捐赠,其实是由临河县的家具厂和铁矿作为协办,对石嘴中学进行一些桌椅和文具的捐赠,说到底就给给临河县脸上贴金。”

    “因为他们是临河主持这次活动,又是协办方,所以在拍照的时候就把李县长给挤到了旁边。”

    “当时豫省石门赵县长不知道怎么鼓捣了一下,就成了教室危房改造的包工方,因为他们愿意垫资,也挤进了拍照的队伍里。”

    “在李先生的旁边就成了临河县和石门县的人为核心,咱石嘴被挤到了旁边的位置上。”

    郭仁槐不声不响的等于是把李县长给告了一状,从在场的几个领导眼里,郭仁槐看出了他们对李县长的不满。

    昨天一到石嘴,郭仁槐就感觉到那个李县长好像对他的到来有点不接受,似乎他和之前的卫虹更为融洽。

    既然如此,不如拿他给自己垫垫脚!

    “捐赠会后,郭县长搞了个茶话会,我看他的本意就是想借着所谓的茶话会把之前的成果放大一下,这种事我们当记者的经常遇到。”

    赵县长不由的对眼前的郭记者有了点欣赏。

    如果自己省里下边的干部都有这样的素质,哪能那么容易被别的县拿捏!

    “当时,秦省的几个记者是想配合郭县长,把捐赠的事情放大的。”

    “咱省里只有我一个记者到场,我不能眼看着他们带偏了方向。”

    “我主要是担心他们把这件事放大后,对李先生以后在咱省里投资产生负面作用。”

    “好,你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立场觉悟很高!”旁边的吴高官忍不住赞同。

    “对,那小郭你是怎么做的呢?”赵高官很关心。

    郭仁槐微微一笑:“我刚才不是说过吗,我对李先生的事儿做了些调研。”

    “咱们秦省以前没有过和这样的港岛富豪打交道的经验,我只能自己做些调研。”

    “通过对李先生以前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我发现他的投资项目多数都集中在大型长期项目上。”

    “而且比较偏爱基建类。”

    “我查阅过资料,在港岛那边,这类项目一般来说投资周期长,表面上看,收回投资慢,实则不是!”

    “哦?你对经济还有研究?”赵高官不禁又对郭仁槐高产生了好奇。

    “也说不上研究,这不是工作需要吗,临时抱佛脚。”

    “我计算过这类投资和普通商业投资的回报周期,当然,我手里的资料不全,所以未必准确,我仅仅是当作一个参考。”

    “这种长期投资实则很稳定,比普通商业投资的风险更低,也更有保障。”

    “一旦投入后,资本回收完,会有很长时间的回报期,从总体上说,回报率是高于普通商业投资的。”

    “这正是李先生的投资特点,我主要是看准了他这一点。”

    “那你是怎么做的?”赵高官不由的关切起来,其他几个大佬也不由自主地紧紧看着郭仁槐。

    “我向他提及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问他是否赞同。”

    “他作为港岛首富,肯定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他来说,这等同于投资真理。”

    赵高官陷入了沉思,这话对于他自己又何尝没有启发呢?

    现在秦省急于发展经济,可是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吧,从何入手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在领导层内部都有不同看法,大家的意见都没有统一起来。

    今天郭记者的话,让他看到了统一思想的方向与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