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初见宝钗
杨缓做了错范,错误的示范,他滑进去了,滑进一个处子的身体。
当然当时他没有察觉,还是当晚上清醒的时候才意识到。
那姑娘满脸泪痕,显然是不堪征伐,杨缓昨儿的剑履及地害她好苦。
“干都干了。”杨缓如是想着,安抚了这姑娘一阵,她姓谢,闺名芳娘,他说对杨缓是芳心暗许,并不后悔,杨缓听了,方才有些心安理得。
杨缓走后,昨日的醉汉找着了谢芳娘,问道:“你拿了什么东西?”
谢芳娘略带委屈道:“我现在连路也走不得了,你叫我去拿什么呢?”
昨儿那醉汉摸了摸脑袋:“好吧,下次,你一定得拿些要紧的东西才是。”他看着地上那撕碎的衣裙,冷笑道:“昨儿可被折磨惨了。”
“这不都是你的主意?”
男人冷笑:“只怕你也动了心。”
“动心也不关你的事儿,我是王爷的姬妾,快滚!”
杨缓不知暗地里吃了人家的算计,适才杨缓在此激战的时候,燕远派人回去递了消息,说杨缓在颜府吃醉了酒,饶是如此,这般深夜而归,还是引得元春心里狐疑。
杨缓问道:‘珍大哥如何了?’
“嗳,还说是没醒,嗳,珍大哥也太由着性子来,他这身体....那些下人也真是的,眼真真看他这样任性。”
燕远略微低了低头,杨缓笑道:“吉人天相,珍大哥那么多风风雨雨都过来了,这事想来也能过。”
元春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旋即又自不确定道:“天知道。”运气总不能老眷顾一个人,想着想着,元春打量了杨缓一两眼。
杨缓见元春眼神飘来,心里也有些发虚——他身上应该没有那个谢芳娘的香味。
夫妻一夜无话,第二天贾元春先去宁府打探动静,杨缓还是照常先去兵备院,炮、枪诸事,一一问遍,又去了税务衙门,在衙门和黄吉说些闲话,眼看无事,杨缓坐马车往宁府去。
进贾珍房间的郎中一茬又一茬,整整一夜,前面出来的看着都愁眉苦脸,最后一个郎中,人称天下第二名医,名叫薛一瓢。据说无论治什么,都是一瓢药。
元春进宁府的时候,这薛一瓢还在里头,尤氏在外头踱步,既想贾珍死,又担心贾珍死,心情就像来回的步伐,处处矛盾。
荣府那边王熙凤、李纨两个贾珍同辈的媳妇都来了,李纨默不作声,时不时荣府有人走来,王熙凤在现场指使工作,她也怀了孕了,事情也不是很多,可她就是好动不好静的性子,手里总得做些事儿。
也不知几时,只见薛一瓢出来,见他表情轻松,尤氏心里紧张起来,问道:“怎么样了?”
“性命是保住了,只是要静静的养,用我的药慢慢调理,说不准哪一天就能下来走走了。”
“什么意思?”尤氏身后的王熙凤问道。
薛一瓢道:“几位奶奶进去看看就知道分晓。”
王熙凤先进去了,只见贾珍躺在床上,眼睛半睁着,嘴巴歪,舌头斜,看得王熙凤忍不住咂一回舌。“珍大哥这是活过来了。”
“没死。“
听贾珍还在硬撑,王熙凤道:“珍大哥就是气太甚,肝火太旺的缘故,往后可改改吧。”
贾珍的气很快就蔫了,他现在躺在床上,手脚不便,连地都下不得,还不知那些人暗地里笑话成什么样呢。
“珍大哥怎么样了!”一听门外的声音,尤氏知道杨缓来了,嘴角浮现一抹笑意,不想被那一直默不作声的李纨看在了眼里。
杨缓进来看了一遭,贾珍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他也不想见杨缓,要是看了,他真怕自个儿去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尤其是经历了一番磨难才回到宁府的贾珍,更是怕死。
杨缓看贾珍这半死不活的样子,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心里也痛快,看完,他就和元春在屋外拥搂了一会儿,尤氏和杨缓对望了一会儿,低头抿嘴。
此时,荣府又来了人,说是薛家的人来了,杨缓一听薛家的人来,眼睛亮了,林黛玉进府他没见着,这薛宝钗进府,他是定然遥看的。
薛家一行人来得悄无声息,贾母甚至都没有提前知道,就是临到的时候,才忽然有的消息,喜得王夫人带了宝玉、探春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
王夫人和薛姨妈经年不见,此时相会,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王夫人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
贾母也爱听金陵的事儿,才说到这贡船上臭鱼的事儿,这贡船臭鱼便是鲥鱼,只在江南有,石首的最好,因为七月初一太庙里要用鲥鱼供奉,那南京的官员便会运鱼过去,按照此时的生产力,那么大老远,就是有些冰块,也臭了,贾母听得大笑:“这都是臭鱼,怨不得京城没鱼吃呢。”
贾母一句话才说得薛姨妈等人前仰后合,那边就来了消息,贾母笑道:“你们仔细些,那凤辣子来了。”
薛姨妈见王熙凤大着肚子,忙过去拉了手,问道:“几时有的?”王熙凤答了几句,杨缓和贾元春进来。
王夫人无疑是对元春更为上心,朝薛姨妈介绍起了杨缓,薛姨妈见杨缓年少,又听得他的这些事迹,笑道:“好,好,这么好一个人,元春真是有福了呢。”
杨缓微微一笑,眼睛看向了一旁的薛宝钗,脸自是雪白莹润,穿一身半旧的衣服,显得人很古,像是一位刚从老画里走出的美人,身材丰腴,不过与唐女不同,身上有一股清绝的气质,但一眼看去,却也没有离开俗尘,她身上有股香味,淡淡的,可叫杨缓一闻,鼻子简直一发连到心肺,实在让人适意极了。
不愧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薛宝钗也打量着杨缓,她倒是没想到,这谤誉皆有,评价两极分化的杨缓,竟生得这般温柔君子一般,赔笑见礼,以“姐夫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