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宋:从积攒好感开始直捣黄龙
繁体版

第八十五章 淮南火——军纪(下)

    对于他们来说此时若是在军纪这一项上把讨要赏赐这一项给封死了,那他们未来面对克扣军饷被官员任意欺压的时候,可就一点能够发挥的地方都没有了!

    真真正正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

    对此赵瑗心知肚明。

    但是,知晓归知晓,这一现状本身就是弊病,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绝对不能说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多了,就拿不正常的事情当成常态。

    赵瑗当即叫来文书,让其临时加上了一条——每到发兵饷的时候,若是士卒发现上级将官克扣,可越过上级将官直接向赵瑗汇报,一旦查实,举报的士卒补充一倍的兵饷,克扣兵饷的将官直接当众斩首。

    这下士兵们没有其他意见了,当即表示了愿意留在军中为赵瑗效力。

    毕竟这些人能够在大部队南逃时候主动留下来,说明他们不是懦夫,而且抗金的意愿非常强烈。

    赵瑗顺带巡视了一遍其他的成员,除开最开始离开的那百来号人外,其余皆是表达了愿意留在军中继续效力的打算。

    至于新背嵬军,更是一个都没有离开的。

    等到赵瑗回到点将台上,史浩等人已经交谈完毕,这时之前负责记录的文书上前询问赵瑗如何给这次的军纪定名。

    赵瑗直接答道:“昔日有汉高祖约法三章,今日我就给这些军纪起名叫‘军纪九条’好了。”

    其余人尽皆称是。

    待到晚些时候,赵瑗把这几位高层全部叫到了官署里。

    “各位随意入座,这里不是朝堂。”赵瑗直接让左右搬来椅子,给几人落座。

    见到几人落座,赵瑗直接开门见山:“今日叫几位来,就是要明确一下几位的职位。”

    史浩几人立刻端坐。

    看着面前的这些人,赵瑗知道这就是自己目前的领导班子,而且以后也是要在几人的支持下起兵打到长江南岸去,杀进临安城的。

    任何时候,一个成功的群体,必然对于细节划分的极为详细,那么像是几人的官位这种问题,赵瑗认为是时候料理清楚了。

    由于自己是穿越来的,对于宋朝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很熟悉,好在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信息接受能力十分强悍,而赵瑗这几天也花时间研究了一番宋朝的官位。

    结果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之前一直以来对宋朝的冗官有所耳闻,他也知晓大宋的官员数量庞杂而众多,官品官阶之类的划分的十分细致,说起来就是所谓的“官职差遣”。

    总的简单来讲,官是虚衔,决定俸禄收入的多少,职只是一个荣誉虚职,这二者都是用来证明官身身份的,只有差遣才是一个官员在干的事情,是其真正的实权。

    哪怕是神宗朝元丰改制之后的宋朝官制被有所简化,但依旧十分复杂。

    而且这还只是文官体系,武官体系更是分了整整六十阶,从最高的太尉到最低的守阙进勇副尉,涵盖了正二品到没有品。

    好在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员需要皇帝任命,正五品及以下的官员紫袍大员即可任命。

    赵瑗这个郡王正好就是紫袍大员。

    “史浩教授官身为从五品宗正少卿,本身管理着和州城的大小事务,现在再加挂参军一职,”赵瑗先是公布了对史浩的任命,“但先生您不必为事情繁多而忧心,一切还是以处理和州城政务为主。”

    史浩点头称谢。

    “苦雪暂时没有官身,但任职冰河军总教头以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带队培养出了一支精锐部队新背嵬军,”赵瑗看向苦雪,“现正式授予你从八品从义郎,武阶官第四十五阶。”

    苦雪当即起身拜谢。

    别看这从八品是个芝麻官,但实际上在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下,武官官阶普遍不高,而苦雪之前是没有官身的,纯粹大头兵一个,赵瑗此举相当于直接就是将其从小兵一下给提拔到了连级干部,这个提升不可谓不大。

    当年岳飞年轻时因为劝谏赵构而被这位皇帝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八字批语革除军籍后,身为白丁的他被宗泽看中破格提拔,直接从白身提到了第四十四阶的修武郎,做了一个小统领,这已经是宋朝破格提拔中最高的了。

    赵瑗虽然很看重苦雪,但也不至于超越岳爷,所以给其提拔到第四十五阶的从义郎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了。

    “最后是时统制,”赵瑗看向时俊,“看你之前的武官阶是第三十四阶的右武郎,现在加你为第三十阶的翊卫郎,从七品,然后任你为冰河军统制,由于人员稀少,暂时委屈你辖这全部十个营,你可愿意?”

    “我愿为郡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时俊当即起身拜谢。

    在做完这些后,赵瑗长舒了一口气。

    他现在心中就一个想法,等情况好转了,一定要找人替他捋捋这官制。

    这也太TM复杂了。

    随即赵瑗就给众人下达了第一条任务,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全力保卫和州城。

    接下来的几天赵瑗依旧三点一线,在老工匠白菜带领下,修建城墙的工人们对水泥愈发熟悉,手法也愈发熟练,速度自然也越来越快,终于在一周后的六月初,新城墙竣工了。

    由于和州城小,再加上时间紧急,新城墙就只是一道城墙,并没有内外城之分,不过在赵瑗看来,防御南下的半个猛安已然是完全够用。

    而且赵瑗无疑是幸运的,由于汴京皇城大内失火,完颜亮忙着去处理火灾去了,没有顾及南线在昭关的这半个猛安,这支金军的长官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于是一直就在昭关原地待命。

    对于这些金朝内部的事情,赵瑗并不知情,正好也是趁着这几天的风平浪静修筑好了新城墙。

    孙昕和张鹏二人也在这几天内向赵瑗辞行,火速赶往川蜀去联系吴璘了。

    他们在行动之前,已然找人带着信飞马星夜兼程赶往吴璘处报告。

    赵瑗自然也给他们准备了践行宴,碍于物资匮乏,只得准备了一些简单吃食,好在二人并不介意,临行前还特意叮嘱赵瑗一定不能擅动,当时候互相联络约定时间一同举兵。

    城墙竣工后,赵瑗就下令让时俊和苦雪带兵快速熟悉城墙,以防止金人突然南下。

    事实证明,赵瑗的这一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因为就在和州新城墙竣工的三天后,金军的长官终于忍不住了,索性不再等待消息,直接率领全军南下,直抵和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