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的骨头
繁体版

第19章 一根刺1

    接下来几个月各当家的忙着搭建自己管理的各司衙门,而赵龙吟则忙着成立学堂的事情,此间还抽空去了趟种虎的黄龙山,他是给种虎送军备去的。种虎和狄浩他们按计划准备清剿周边小股的山匪,后面可能还要扩大到整个房县,房州,战斗任务会比较繁重,而他们的的盔甲和武器早已经破烂不堪,需要立即更换掉,否则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减员。

    他带着三乙,元丙和六丙,还有六十多个想马上建功的李家坡村民,押送了一千套盔甲武器去黄龙山,种虎自己带了三百兵士来李家坡前来接收。元丙和六丙非常兴奋,之前作为李家坡的守卫,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战斗,但都是小打小闹,而且以防守为主,打得很憋气。如今终于可以跨马飞驰,陷阵冲杀,一展平生所学,岂能不扬眉吐气,意气骄骄。一路上打着马在运送队伍周围前后飞驰,一刻不得消停,三乙也不管他们,小马驹关久了,撒撒野不算什么。

    赵龙吟很羡慕他们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决定明天开始就找六甲开始训练。

    一行人来到黄龙山后,就见折忠国和狄浩正带着兵士在训练。狄浩已经从走马岭整体搬迁到黄龙山,两军合在一起约有两个营,千人之数。兵士们虽然盔甲不整,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士气完全不一样了,此时已经进入酷热的暑夏,每个兵士们虽然都汗如雨下,但职业军人的那种肃杀在他们坚毅的脸上和挺直的腰板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等打开运送车,种虎看着盔甲和武器,啧了一下,“这是唐人的制式啊。”

    “李家坡使用的都是唐制军备,怎么?不如你的破烂好?”三乙撇撇嘴。

    “谁人不知唐制武备尤其是唐刀,不管是用料还是锻造技艺都是无敌于天下的。只是兄弟们用惯了大宋的刀枪,怕有些不习惯。”

    “所以我给你把三乙带来了,可以教你的兄弟们。我希望你的兄弟们不仅仅只是会用这些唐制军备,更希望他们有唐人那种睥睨天下的无畏。”赵龙吟笑吟吟地说到。

    种虎走到军阵跟前,大声朝他们吼道:“兄弟们,你们想杀胡虏吗?你们还能死战吗?”

    “死战!死战!死战!”兵士们的怒吼声随着松涛传出很远,惊得山林里的野鸡仓皇四散。

    折忠国带着人去分发武器和盔甲,赵龙吟和种虎、狄浩走进议事厅,有兵士送上茶水。

    赵龙吟把剩余的十几只烟都给了种虎,“省着点,抽完了就只能等下个月了。”赵龙吟预计下个月末烟草能收割,前几天他去看过,土豆和烟草都长势不错。种虎接过烟嘿嘿一笑,递给狄浩一支,自己也点了一支。“是不是收割了就可以随便抽?好东西啊,也给兄弟们尝尝。”

    “这东西,抽多了伤身体,少活十年是免不了的。”赵龙吟瞧着这两人贪婪地吸着烟,摇了摇头。

    “少活十年算个屁,当兵的上了战场,谁不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今日不知明日的事,谁会在意多活十年还是少活十年。”狄浩叼着烟,满脸的不在乎。

    “既然知道生死难料,你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香火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心无旁骛地去打仗。趁现在没什么战事,都把娘子娶了吧,多娶几房也可以,生他十个八个的。”

    “你看我们像是娶得起娘子的人吗?身无长物,住无片瓦,娶了女子不是害了人家。”种虎一脸丧气。

    “你们只管娶,我负责给你们养,只要不跟官家那样搞后宫佳丽三千什么的,十个八个我还是养得活的。”

    听他这么一说,种虎和狄浩二人立马满脸谄笑,凑到赵龙吟跟前说道:“不如,你帮我们把找娘子的事情也包办了吧?”

    “滚!”

    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在七月底的时候,赵家军的学堂终于勉勉强强建好了。

    赵龙吟原本想将村长家的院子充作校舍,却被李仲达送给赵家军作为各司办公的所在,连他和小酒儿住的后院都拿出来了,害得小酒儿有好几天见着赵龙吟都横眉冷对。直到他对小酒儿吹牛说,等他娶她的时候,一定把新房修得跟龙宫一样,小酒儿才转了颜色。

    他只好让二乙对原来李家坡的学堂进行了扩建,由于赵龙吟估计在这地方最多呆两年,所以并没有建得太大。校舍共四排,第一排是教室,第二排是教习们备课的地方,外加一个藏书馆,第三排是食堂,第四排就是宿舍了。

    学堂的名字赵龙吟决定叫靖康书院,这个名字招致四大家一致反对,靖康二字是所有汉人心里的一根刺,只要一提起这两个字,都会感到屈辱不堪,尤其是种虎他们这些武人,总觉得东京的陷落,皇室蒙尘都是他们这些武人的失责。至于那些文官,尤其是投降派的文官,呵呵!

    赵龙吟坚持要取这个名字,国人心里没有这根刺,就会跟前人一样,惰怠忘危,那亡国灭族的事情就会再次发生,君不见,西湖的歌舞又飘起来了吗?

    按照惯例,书院需要德高望重的博学长者坐镇,所以赵龙吟请了李仲达担任书院山长,房志成担任副山长,而自己只是担了个书院堂长,而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了二丙。二丙对这个职务兴趣并不大,他一心想去临安考取功名,只是现在临安还处于混乱之中,科考未开,只好先暂时帮着管理书院以待鲤鱼跃龙门之日。

    算学赵龙吟亲自担任教习,宋朝太学教授的算学赵龙吟完全看不上。医学他请李仲达担任教习,自己在医术上有几斤几两他很清楚,所以他顶着“赵神医”的名头请李仲达担任医学教习就费了很多口舌,在答应充当李仲达的副手后,李仲达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武学教习就好解决了,请元甲老爷子担任,六甲做助手。而农学教习就很麻烦了,虽然李家坡的人种地是一把好手,但是离赵龙吟心目中那种知道如何培育,如何优化种子这块还差得远,他只好委托房志成在临安帮他找几个农学博士,如果流民中有,也可以寻访几个给他。

    至于儒学教习,房家倒是有几个,先用着吧。计财学的教习房志成家也推荐了一个。

    将作学的教习就由四乙充任,赵龙吟做助手。而法学的教习也由房家推荐。

    赵龙吟效仿后世的做法,每年开设春秋两个学期,夏季和冬季作为学生们的实习季。

    在开学前,李家坡进入夏粮收割期,赵龙吟种的土豆和烟草也成熟了。选了一个不那么热的天,赵龙吟把四个当家的请来了,准备当着他们的面收割,当第一株土豆被挖出来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土豆一般生长周期为三个月,为了让土豆更面,淀粉含量更高,他特意在土豆枝叶枯萎之后让人剪掉枝叶并在土里多埋了十天,这样土豆会膨胀得更大。赵龙吟随即挖了一株,这株下面居然有十一枚之多,大的按照后世的市斤来算估计有七八两,就这一个,炒土豆丝的话,能炒一盘子。小的估计也有三两,这种小土豆适合用来炖牛腩。就这一株得产出,估计就有五六斤,所以他非常怀疑当初跟他一起从墨西哥被雷劈过来的土豆是转基因的。当赵龙吟跟诸位当家的解释一枚大土豆可以种出十株这样的时候,各位当家的瞬间瞪大了眼睛,只有李仲达是知道当初种植的情形的,所以就在一边捻着胡须笑得合不拢嘴。

    土豆这东西不仅产量高,而且皮薄肉厚,不像谷子,小麦,百斤粮食有二、三成的麸皮谷壳。所以老天爷对中华民族何其薄,产量大的容易活的作物都是人家的,害得中华民族饿了几千年的肚子。当看到自己当初种下的十斤土豆变成三百斤的时候,赵龙吟就在心里想,咱们要是再饿肚子就纯粹是人祸了,老天爷帮不了那么多。

    烟草也到了收割期,今年种了八分地的烟草,为了留种,所以也晚收割了几天,农妇们这两日已经将饱满的种子采集了一遍,今天只需将叶子割下来,洗干净后,乘着太阳好,晾干,等四乙的烘炉制作好后,放进烘炉烤干,再取出来切成丝就可以卷烟了。

    赵龙吟一边看着农妇们收割烟叶,一边跟诸位当家解释卷烟的制作流程。房志成看到这产量,之前心里存的疑虑就消散得干干净净,尤其是当他看到种虎婪地看着这些烟叶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是一门好买卖。

    中午的时候,他拿出几个土豆,准备做几样菜,告诉几位当家的,这玩意儿怎么吃。一份土豆丝,大宋现在有醋,但是没有辣椒,所以酸辣土豆丝做不成,只能是酸土豆丝,赵龙吟放了胡椒和山茱萸,算是有了点辣味,这盘菜炒好后,一人分吃了一筷子,剩下的被小酒儿端走了。

    一份土豆炖野鸡肉,本来土豆炖牛肉是最好的,只是在大宋,杀耕牛违法,要砍头的。而草原上的牛,以前辽人占据草原的时候,跟大宋是有贸易往来的,马不允许卖到大宋,牛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草原被金人占据,而且目前处于交战状态,贸易早已中断。本来金人南侵之前,大宋的秦凤路也产出牛马,现在金人连秦凤路都占了,牛马跟大宋就基本绝缘了,宋人想吃牛肉就只能等谁家的耕牛寿终正寝了。

    一盆子土豆炖野鸡肉刚端上桌子,赵龙吟转身拿个碗的功夫盆子就空了,连块土豆都没给他留下,幸亏他炒菜的时候尝了几块。刚开始炒菜的时候,他拢了一堆未熄灭的灰烬,埋了几个小土豆进去,这会儿已经烤好。当他扒拉出黑不溜秋的土豆,拨下外皮后,被烤的外焦里嫩的金黄色土豆就散发出一阵诱人的焦香,他这次不客气了,先啃了一口,然后就被小酒儿抢走了。

    种虎手粗,眼疾手快地抢到一个,完全不顾烫手,在手里颠来颠去地拨开,边吃边哼哼,跟猪吃红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