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艺术家
繁体版

第61章 华夏五千年专属乐器《埙》

    第四期拍摄的第一天。

    早上九点。

    双方已经有了默契,胡胜平领着大树进屋,周孝愚已经在客厅等候他们。

    胡胜平直接开门见山,“今天你要展示什么乐器?我插一句嘴,最好要有一首质量过得去的原创曲子,拍完我们就走,中午或者下午你爱干嘛就干嘛。”

    “当然,这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我确实是为你好。”

    周孝愚点了点头道:“我已经准备好了,如你所愿。”

    他回书房拿出一个圆滚滚类似香瓜的民族乐器,大小如鹅蛋,十孔,顶端为吹口。(也有六孔、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

    这玩意叫埙xūn。

    又称为“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低沉、沧桑醇厚,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

    周孝愚将埙递给胡胜平,后者拿过来上下左右反复的端详了一会,又摸了摸,发现上面有十个孔洞。

    然后他模仿了一下,将十根手指依次按在孔洞上临空做出吹嘘状。

    “这玩意是这样吹的吧?”

    “是的。”

    “都是十个孔吗?”

    周孝愚摇了摇头,“并不是。”

    “市面上见得最多的只有六孔、八孔和十孔。”

    胡胜平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六孔八孔和十孔有什么区别呢?”

    周孝愚道:“有区别,我拿八孔和十孔来举例,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十孔埙音孔多,八孔埙音孔少。”

    “音孔决定了一首曲子你最大演奏的高音和最低演奏的低音区间是多少。”

    “因为八孔埙的孔少,所以它能演奏的曲子是非常少的,十孔埙就是因为八孔埙很多曲子不能演奏演变而来的,也是现在不管是入门还是专业演奏的场景用得最多的。”

    胡胜平抓住重点道:“如果新手想入门学习陶埙,你建议买几孔的?”

    “十孔,十孔的音色更多,刚好契合十根手指的位置,一旦练熟了再换一种会不适应。”

    周孝愚接过陶埙,将嘴唇凑在吹口上试吹了两下。

    一股十分特殊的声音从陶埙中透出,怎么说呢,空灵,沧桑,带着一股浓浓的历史厚重感。

    胡胜平眉头跳了跳,“我知道了,这个声音我听过,总觉得用埙吹出来的声音中带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感,想必这门乐器出现的历史时间不短了。”

    周孝愚笑道:“猜对了,埙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七千多年前,这并不是开玩笑,在浙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过陶埙。因为最开始埙并不是一种乐器,而是被用来模仿鸟兽叫声诱捕猎物的。”

    “到了夏朝时埙就发展成了一门乐器,是华夏八音之一。”

    “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

    胡胜平疑惑的问道:“什么是八音?”

    摄像机后面的大树面色古怪的朝着胡胜平挥了挥手,用眼神给出了提示——大哥,不知道就少问一点啊,这样会显得你很没文化。

    “咳咳……”

    胡胜平咳嗽了一声,用来掩饰尴尬。

    “其实我相信等到节目播出后,电视机前的绝大部分观众都不知道什么叫八音,这没什么好丢人的,我这也是顺便让周孝愚给大家科普下,涨涨知识。”

    周孝愚摆了摆手,“不至于,我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没资格给大家讲课,只需要拿起手机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什么是八音?

    三千多年前,华夏古代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

    夏朝时,埙只有三个孔。

    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

    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这就是它的独特进化历史,你就说古老不古老?

    胡胜平拍了拍手道:“小周,你今天给我们吹奏的曲子是不是和埙一样同样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周孝愚点了点头,“我先给大家吹一首古曲,然后是两首电视剧插曲,最后则是一首原创埙曲。”

    “这些曲子都适合用埙吹奏,而且我断言,即便再过1000年,埙也不会被淘汰,因为它的音色太独特了,无可替代。”

    胡胜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周孝愚回到沙发上端坐,想了想还是解释道:“这首埙曲叫《追梦》,是一首唐朝古曲,现为埙曲,我现在吹奏的这个版本据传是范睿演奏过的,但作曲人信息不详。”

    胡胜平只得竖起两根大拇指,“我们的老祖宗牛鼻。”

    几分钟后,曲终,客厅内鸦雀无声。

    胡胜平的整个灵魂似乎在与世隔绝的大山中流浪了几个月,才回到现代都市,整个人的心灵也被洗礼了一遍。

    这种感觉还真是独特。

    他抿了抿嘴巴道:“我只能说这首曲子意境悠远,深幽哀婉,悠远绵长。”

    “现在我相信你说的1000年后埙也不会被淘汰的断言了,因为埙的声音确实独特,有一丝道家的出尘韵味在里面。”

    周孝愚调整了一下道:“接下来的两首埙曲你们应该都十分熟悉,一首是红楼梦的《枉凝眉》,一首是西游记的插曲《五百年沧海桑田》。”

    胡胜平赞道:“好,我们洗耳恭听。”

    不过他心中更多的还是期待周孝愚今天即将展示的这首原创埙曲。

    埙的音乐确实独特,而且古老,带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沧桑味道,但越是这样,越是难以和现代的流星元素融合在一起。

    参与拍摄节目后,胡胜平潜移默化中已经将周孝愚与华夏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联系在了一起。

    不管周孝愚承不承认,认不认可,愿不愿意,他就是这么想的。

    有这么好的天赋和才情,你不好好的当作曲人,将华夏民族乐器和现代音乐发扬光大,最好传承到全世界各地,让五大洲的所有人都能接受并认可、喜欢上我们的华夏民族音乐。

    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玩意又叫文化出海,或者文化影响力,亦或者软实力,隔壁的南棒就一直在做。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恐怕非一人之力能做到,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一旦周孝愚做到这一点,哪怕只有一半,哪怕只是开一个好头,他绝对会在华夏现代音乐史上被封神。

    周孝愚并不清楚胡胜平心中的念头,即便知道,他也只会耸耸肩。

    这个帽子太重了,他一个人背不动。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四首埙曲,后面彩蛋章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