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血洒众安桥
繁体版

第47章 扬名立万

    牛头山在清水亭西面,是清水亭的屏障和依托,两地距离仅仅只有十二里,有人用清水亭放个屁牛头山都能听见来形容两地之近。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夸张,倒也说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站在牛头山上可以清晰看见清水亭。

    清水亭驿站是个咽喉之地,拿下清水亭,并控制住它,就切断了建康与临安之间的联系,切断了金军搜山捡海部队的物资补给线,是一招至阴至毒的釜底抽薪战术。

    牛头山茂盛的树林便于部队隐蔽,岳飞屯兵此处,向北可攻建康,向东可打润州、常州,向南可进击临安。哪儿的敌人容易攻击,岳家军就向那儿出击,进退自如,随心所欲。

    清水亭是交通要道,人来人往,而牛头山又近在咫尺,没有不透风的墙,岳家军数千兵马进驻牛头山的秘密还是被汉奸探听到了,急忙向建康城里的金军报信。

    此时金兀术带领的搜山捡海金军已经回撤,准备将抢掠来的大批金银财宝和军械辎重经由运河运回国,不料被韩世忠围困在黄天荡进退不得,多次派人送信到建康求援。然而建康城内金军头目担心一旦倾城救援,岳家军必然会趁虚攻打建康城,因而迟迟不敢派兵增援金兀术。

    建康附近州县金兵本来就屡屡遭到岳家军袭击,损失重大。岳家军就像跳蚤,来无踪去无影,你找他不见踪影,你不找他,他又出现在你面前,狠狠的咬你一口就跑。

    建康城的金军一直想寻找岳家军决战,好几回金兵出动大部队攻打岳家军,可是刚出城,就被埋伏的岳家军打的措手不及,丢盔弃甲。金军被岳家军打怕了,金兵只要一听到“岳家军”三个字,心里便直打怵。牛头山距离建康城仅仅只有三十里,简直就在眼皮底下。得知岳家军在牛头山安营设寨,金军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被困在黄天荡的金兀术听得岳家军进驻牛头山的消息,如同被马蜂蜇了一般,跳了起来,作为有军事眼光的他深知岳飞占据牛头山的严重和危害性性。

    金兀术判断岳飞驻兵牛头山,一是想要切断从临安回撤建康的金军道路,二是意图攻打润州、常州及周边州县。然而金兀术最担心的则是害怕岳家军攻打建康城,一旦建康被岳家军收复,金兵的退路将全部被切断,江南的金兵将陷入绝境,客死他乡。

    想到这儿,纵然春寒料峭的三月天,金兀术依然汗流浃背,发誓一定要夺取牛头山。金兀术觉的夺取牛头山刻不容缓,命令妹夫不计代价,抽调建康城一万驻军进攻牛头山,誓死要消灭岳家军这个心腹大患。

    牛头山四周全是水稻田,金兵的拐子马和铁浮屠根本用不上。岳家军驻守在牛头山上,金兵虽然善于骑射,无奈金兵是由下往上仰射,射不着有石墙保护的岳家军将士,而岳家军居高临下却可以精准的射杀金兵。而且岳家军以逸待劳,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接收到金军“送”来的大量箭镞,再“如数奉还”给金兵。

    岳家军将士依托木珊栏和石墙做依托,顽强打退了金兵一次又一次进攻,半个月过去,牛头山依然稳如泰山。而金兵每次进攻,除了留下大量尸体,依旧一无所获。

    打仗重在士气,士气的高低决定了战斗的成败,只有具备旺盛的斗志才能打胜仗。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金兵士气越来越低落,不免产生悲观厌战情绪。而岳家军正好相反,每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就像给将士们打了一回鸡血,士气越来越高涨,有的士兵受了伤还不肯撤下阵地,简单包扎一下,又投入战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岳家军经历了建康撤退时的惨痛教训,尝够了断粮的滋味,岳飞特别在意粮食的准备。

    早在牛头山营寨修建之初,张宪便让朱路着手修建粮仓。铁蛋大伯假借为汪木木采购粮食之名,四处购买稻谷,悄悄的运到牛头山。牛头山营地囤积的粮食足够四千人马吃半年,岳飞远虑近忧全都考虑到。

    加工好的大米不容易保存,铁蛋大伯运到牛头山的粮食大多是没有加工的原粮。做惯了粮食生意的铁蛋大伯特地将碓米的石臼、风车、簸箕等全套粮食加工工具弄到牛头山上,方便了岳家军加工粮食。

    人不吃饭不行,光有粮食填饱肚子,没有咸盐也不行。将士们行军、打仗都是高强度的体力活,难免要流汗,汗水会带走体内的水分与盐分,必须及时补充水和盐,否则缺水会渴死。缺少盐会造成食欲过低,四肢无力,发生昏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恶心、厌食等等。长期吃不到咸味就会没有力气,脚酸手软如何上阵杀敌呀?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过日子的七大法宝,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茶,但是不可以缺盐。细心的铁蛋大伯想方设法买了一批盐,还发动乡亲们加工了大量的咸菜和醋布,运到牛头山营地。

    牛头山是岳家军秘密基地,是突击金军的前哨阵地。不管是进攻还是固守,最好使用的武器便是箭,它可以远距离杀伤敌人。为此,岳飞在牛头山囤积了大量箭簇、竹子、羽毛等造箭材料。

    唐朝时,有人将硝石放进竹筒里面燃放,人们把它叫爆竹。到了北宋时期,人们对爆竹做了改进,将竹筒换作成纸筒。硝石放进纸筒,并将一颗颗装了火药的纸筒编成串,做成了“编炮”。

    受到“编炮”的启发,宋仁宗年间,有人将火药装进铸铁罐或陶罐里,点着后抛向敌人,开创了火药和冷兵器并用的先河。

    据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火器就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铁嘴火鹞、竹火繇、火箭等等。这些火器的名字十分雷人,它们的主要作用只是燃烧和制造毒气,并不是由爆炸直接产生杀伤力。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东京汴梁,李纲就下令放霹雳炮打击金军,此后宋军经常用霹雳炮与金军作战,它也是岳家军的常用火器之一。

    这些火器中最可怕的是毒罐。制作毒罐的时候,把半斤狼毒、半斤草乌头、半斤巴豆、半斤皂角、半斤砒霜和半斤砒黄,一起放到锅里煮沸,就成了毒药。把毒药装进薄瓦罐,再用草塞住灌口,利用大炮射入敌阵。这种毒药可以穿透铁甲,粘到皮肤上,会造成皮肤生疮溃烂而亡。或许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武器吧。

    此外,宋人还发明了“猛油火柜”,它是现代火焰喷射器的鼻祖,人一旦中了它的火焰,水是不能灭的。

    张宪让朱路派人购买了大量硫磺和硝石,又让战士们就地取材,伐木烧木炭,配置成火药,加工了大量的火箭、霹雳炮弹、蒺藜火球、铁嘴火鹞、竹火繇,也做了一批毒罐。

    牛头山上有粮,有水,有近万坛咸菜和大量醋布,还有打铁作坊,俨然就是一座小城镇。岳家军秘密进驻牛头山,就像在宜兴大营那样居家过日子,伺机出击打击金军。

    从建康城完成救人和侦察任务的小岳云也来到了牛头山。张宪本来是要小岳云去巩家庄巩员外家暂住一些日子,待到战事结束再归队。可是好说歹说,小岳云就是软硬不吃,缠着张宪又哭又闹,就是不去巩家庄。

    小岳云振振有辞的应张宪:“宪叔,我爹爹把我交给你,你却把我一个人丢到巩家庄,万一出了事,我看你怎么跟我爹爹交代!再说,我爹爹是让我来这儿当普通小卒的,不是来当少爷。既然我是普通小卒,就应该上战场杀敌。”

    张宪被这个小兵缠得无法脱身,想想小岳云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只得将小岳云带到了牛头山密营。

    鉴于杜充的原江、淮宣抚司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朝廷命令岳飞改任御营司统制,改属张俊管辖。

    岳飞率部从宜兴出师,兵发建康,这时候岳飞统领的岳家军已是拥有千余骑兵、一万左右步兵的军团,他第一次以军团主帅的身份出现在宋金战场。

    出师途中路过宜兴县金沙寺时,意气风发的岳鹏举在金沙寺寺壁上题记铭志:“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

    岳飞率部来到牛头山,见着父亲的那一刻,小岳云居然站在张宪身后一声不吭。

    “岳云,见着你父亲为何不请安问好?”张宪将小岳云推了出来,说道,“快去你爹爹那儿。”

    小岳云一本正经地应道:“启禀将军,这儿是军营,只有士兵和元帅、将军,没有父子,岳云只是你帐下小卒,哪有小卒跟元帅说话的道理呢?”

    “装啥蒜呀?”张宪朝着小岳云屁股就是一巴掌,说道,“我跟你爹爹公事谈完了,现在该轮到你去跟你爹爹亲热亲热了!”

    “爹爹,我去建康城了。”小岳云得意地说着。

    “救了人,又侦察了敌情,很了不起了是不是啊?”岳飞不动声色地说着,“你宪叔说你表现还可以,不过不要骄傲,还要继续努力。敌人已经发现咱们在这儿扎营,估计很快就要打仗了,回去做好战斗准备吧。”

    岳飞说的没错,金军的狗鼻子着实灵,驻建康金军派来大批部队包围了牛头山。岳家军并不出寨与金军交战,而是依托工事以逸待劳,与敌军对峙。

    岳家军准备好的大量箭镞、火器正好派上了大用场,岳家军用它打退了金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小岳云拿起弓,跟着将士们一道将一支支利箭射向金兵。小岳云虽然只有十二岁,他的臂力已经与一般成年男子不差上下,用的也是一般士兵的弓箭,虽然不能像他父亲那样一箭穿俩,来个串膛葫芦,倒是箭箭不落空,每一箭都有收获。

    眼见的中箭金兵不是倒下,就是抚着伤口喊爹叫娘,小岳云越射越兴奋,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居然将一壶箭射的一支不剩。

    “好样的岳云,真是虎父无犬子!”张宪满意地夸奖着小岳云。

    “夸得我脸都红了。”小岳云接过张宪递来的箭袋,摇摇头说道,“宪叔,我要是有我爹爹那样的本事就好了,保准被我射中的金狗一个个都得直接回老家!”

    张宪调侃道:“我还以为你的脸皮比咱们牛头山石墙还要厚呢,原来你也会脸红啊?”

    小岳云嘟着小嘴,说道:“宪叔,你真坏,就会欺负人。”

    被岳家军箭雨逼退的金军只得丢下死尸,连重伤号都不带走,便急忙退去。

    岳家军没有打开寨门追击,只是派出几个瞭望哨监视金兵,其余将士抓紧时间休息,准备迎接金军的下一波进攻。

    宋金两军就这样隔着石墙对峙着,金军不进攻岳家军不动,一旦金军逼近,迎接他们的又是密密麻麻无情的箭雨。

    坚固的石墙和鹿寨起了巨大作用,保护将士们不被金兵射伤。岳家军将士躲在石墙后面居高临下往下射,箭箭不落空。而金兵射来的箭,全都从岳家军将士们头顶飞过,不仅射不着岳家军,反而给岳家军送来无数之箭。将士们俏皮地调侃道:“咱们岳元帅比诸葛孔明高明多了,不要草船,每天金兵都会给咱送来无数支质量上乘的好箭。”

    岳家军密营物资充沛,尽管金兵将牛头山包围的如铁桶一般,连续攻打了半个月,岳家军依然士气高涨。

    眼见的进攻牛头山的金兵越来越疲沓,士气日渐低落,进攻的力道衰退,岳飞暗自高兴,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作为指挥官的岳飞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岳飞知道反攻时机已到,决定对金兵展开反击,目标就是清水亭。

    围攻牛头山的金军有一万人,指挥部就设在十二里外的清水亭。远么?十二里不算远,刘备夷陵之战连营七百里,指挥部还设在远离前线的白帝城呐。一万人的部队,它的指挥机关不可能设在牛头山前线,那样太危险,当然得设在较远的清水亭,才比较保险嘛。

    然而牛头山居高临下,站在牛头山顶能将清水亭看个透。此时清水亭除了原有的几栋房屋外,金兵又搭起了许多帐篷。

    建炎四年四月二十四这天,金兵照例又来攻山。宋军占据着坚固的防御工事,照例一次又一次的将金军拦阻在鹿寨与石墙之外。金军一次次进攻虽然未能越过岳家军牛头山雷池一步,可也不是毫无“战果”,与往日一样,照旧丢下一批尸体给岳家军作“战利品”。精疲力尽的金兵勉强战至傍晚,只得草草收兵。除了留下少数人马继续围困牛头山外,其余金兵跟着长官回清水亭填五脏庙,准备第二天接着再进攻。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想的很美好,然而现实却很骨感。金兵想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猛攻牛头山,全歼岳家军,然而岳飞却不给金军机会。

    四月二十五黎明时分,时迁盗走了月亮和星星,大地伸手不见五指。岳飞与徐庆带领着三百骑兵和两千步兵,悄无声息的越过金兵包围网,来到清水亭。

    黎明时分是人最困乏的时刻,沉重的眼皮难免会往下墜,更别说经历了一整天苦战的士兵。徐庆趁着这个时刻,带着一部分身着黑衣的战士悄无声息地摸进金营。

    暗夜是最好的伪装,疲惫的金兵哨兵有的抱着枪打瞌睡,有的无精打采机械地走着,全然没有发觉危险正在向自己逼近:不明不白的被徐庆带领的岳家军士兵要了性命。摸掉了哨兵,岳家军士兵朝着金军营帐发射火箭,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顿时刮擦擦烧了起来。金人的牛皮帐篷是最好的燃烧物,一时间火烧连营,金军的帐篷全都燃起大火,汇成一片火的海洋。火光映红了大半个天空,站在建康城头望去,如同看见火烧云一般。

    牛头山被金军重重围困十几天,扯高气扬的金人自信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牛头山。金军指挥官曾经设想,照此长期围困下去,岳家军必定箭尽粮绝,到了那时打都不用打,困也困死牛头山宋军。

    打了一天仗的金兵吃饱喝足,此刻正躺在舒适的帐篷里呼呼啦啦睡大觉。有的在梦中与妻儿相会,有的在说梦话,全然不知道索命阎王带着黑白二无常,正拿着生死簿准备给他们点名呐。

    见到金营四处火起,岳飞趁势带领三百骑兵和其余步兵呐喊着冲杀进金营。宋军仿佛如神兵天降,睡梦中的金兵顿时乱作一锅粥,金营一片鬼哭狼嚎。

    有的金兵在睡梦中被砍了脑袋,有的金兵刚被喊杀声惊醒,夺命大刀已经临头。更多的金兵睡的昏头昏脑,就像没头的苍蝇那样乱跑乱窜,有的甚至来不及穿衣服,光着屁股逃窜。

    黑暗中恐惧的金兵分不清敌我,竟自相残杀起来,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金兵不知道来了多少宋军,官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官,根本无法组织抵抗。有些金兵即使侥幸逃出军营,还是没能逃过死神的追杀,岳飞早就设下伏兵,被砍死在逃跑路上。

    清水亭战斗是岳家军独立成军后打的第一场大胜战,这是一场扬名立万之战。这一仗打的金兵横尸十五里,被杀死的金兵无数,光是被斩首耳朵戴金、银耳环的军官就达一百七十五人,俘虏女真、渤海、汉人士兵四十五人,缴获马甲一百九十多副,弓箭、刀枪、金鼓、旌旗等物资三千五百多件。

    历次战斗金人俘虏宋军成千上万,甚至抓走了微钦二帝,而宋军却从未抓住一个女真人俘虏,被俘虏的金兵不是北地汉人,就是投降金人的汉人,或契丹人,此次战斗,所抓获的金国俘虏中居然有女真人俘虏。抓到的金人俘虏人数虽然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是自宋金开战以来,首次俘虏女真人战俘,无疑大大鼓舞了宋军士气。

    这是金兀术南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败仗,这一仗狠狠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无疑使得不可一世的金兵有了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