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剑客李太白
繁体版

第四章 边塞七杰齐聚首 第二十一节 我知尔游心无穷

    第二十一节我知尔游心无穷

    董大到了嵩山脚下,找了几个香客朋友引荐了一下元丹丘道长。等见到元丹丘道长后大家才发现道长很年轻,跟大家年纪差不多。元丹丘道长见到李白等三人中毒很深,急忙吩咐众人将三人抬到到后院治疗。

    元丹丘道长从小跟着师傅云游四方,到过交趾,对当地蛇毒的解毒之法有过研究,并解救过几个交趾本地人。如法炮制,很快就将解了蛇毒!李白三人受伤多日,身体很虚弱,就留在嵩山调养身体。董大及王昌龄在一旁保护。吴指南的外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去山下做些小买卖。

    元丹丘道长日夜照料李白三人,李白很感动。

    元丹丘道长对李白说:“李居士,我看你很有道缘,我给你讲讲我们道家吧!”

    李白很感兴趣说:“道长请讲,我洗耳恭听!”

    元丹丘道长说:“道家思想始于先师老子《道德经》,《道德经》五千言为我们道家经典,入道之人要不断学习、背诵、领悟。我现在就讲讲里面的一些简单的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李白听了元丹丘道长讲解的《道德经》,对“道德”也很感兴趣,常常揣摩其中的奥秘。慢慢地有了一些领悟。

    元丹丘讲完《道德经》后,又给李白讲解庄子的《南华真经》,首先提到《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李白听《逍遥游》非常入迷,他将庄子视为知音。李白也想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实现真正的“逍遥游”。

    元丹丘讲完《南华真经》又讲了很多道家经典,李白废寝忘食地听,并与元丹丘相互探讨。两人特别投机,经常一块吃饭,晚上共盖一个被子谈到天亮。李白也想神游太虚,羽化升仙。

    李白非常崇拜元丹丘,特作《元丹丘歌》: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时间过得很快,李白、王之涣、王翰三人的蛇毒之伤痊愈了。元丹丘邀请李白在嵩山继续修道。李白考虑再三,修道是李白的一个愿望,可是李白还有很多的愿望,修道之事还是换换吧,于是婉言谢绝了。

    李白对元丹丘说:“大丈夫当有所作为,辅佐明主,安邦定国;为民请命,拯救苍生;振兴家族、封妻荫子;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人生短短几十年,修道还太早!”

    元丹丘说:“李居士,尘缘未了,当去了结;道法自然,一切随缘!”

    李白、王之涣、王翰、王昌龄、董大、吴指南六人感谢元丹丘道长的大恩,便一同下山了。元丹丘道长一直送几人到山脚,依依不舍,看着众人消失在茫茫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