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长孙
繁体版

第85章 献出治理游牧民族之策

    杨广听着杨倓这般废寝忘食的在书阁阅览群书,是为自己雪耻,是为报自己的厚爱,顿时更加高兴,“好好好,仁安的忠孝乃人子之表率。”

    “你为朕殚精竭虑,将雁门耻时刻铭记于心,不惜废寝忘食,不顾己身康健,朕心大慰。”

    杨广越说越是高兴。

    在他的子孙之中,最中意的便是嫡长子杨昭,可惜杨昭已经英年早逝。

    但如今,杨倓无论是文韬武略或才情,抑或孝道,皆让他越来越满意。

    高兴的劲头之上,杨广下意识问道:“仁安,你可在群书之中,找到了击破突厥奴之法?”

    杨倓本来还在思考,该怎样适机的将话题切入到这件事上,现在杨广自己问起,正合他意。

    杨倓道:“突厥以游牧为主,机动性很强,想要将之一举歼灭,基本是不可能。”

    “臣这些天也仔细的查阅过相关史籍,也的确发现了,想要依靠强大的军队杀伐,解决北方这种游牧民族的问题,很难办法。”

    “昔年汉武时,虽是将强大的匈奴击败,并将匈奴余部迁徙,解决了一时之患,但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的游牧民族问题。”

    “一直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中原之患,哪怕解决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后面又还会成长起来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从当年的匈奴演变到如今的突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杨广赞同的点头。

    对于这些史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

    但想要将之根除,经历了数个王朝都没能办到。

    文帝时期也谋略过,想将北方突厥之患解决了,但也无能为力,只能将其分化成了东西突厥,重点扶持起东突厥,牵制西突厥。

    在他继位后,虽然有机会灭东突厥,但不能灭。

    需要东突厥牵制依旧势大的西突厥。

    到现在东突厥做大,他也只能用计分化东突厥。

    可惜,已经失败了,导致东突厥成了北境大患。

    杨倓见杨广被自己的话语引导着思考了,适机说出自己的计策,“臣这些天废寝忘食的苦研深思,探索到了一个可行的策略。”

    “若这个策略能够成功的话,将来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游牧民族之患。”

    “哦?是何计策?”杨广的神情大动,满是诧异的看着杨倓。

    历代王朝的帝王,都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游牧民族之患,杨倓能够解决了?

    连身旁一直没有说话的萧皇后,在听到杨倓的这句话时,也是好奇了起来。

    但最为心动与好奇的人,莫过于萧瑀。

    之前他在与杨倓商讨如何向杨广进言赈济雁门之事时,杨倓并没有和他说过解决突厥之患的问题。

    杨倓道:“若将来大隋打败突厥后,治理游牧民族时,治理的策略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多封重建,施行‘盟部’与军府制。”

    “何谓盟部制?”杨广大惑不解。

    “可理解为郡县制。”杨倓解释道:“盟就相当于郡,部相当于县。”

    杨广这才恍然大悟。

    杨倓继续说道:“北境草原大概有十八部,若将来征服了之后,可将其拆分成三十六部,也可拆分出更多部出来。”

    “每一部任命新首领,且严格划分出具体的领地,从此之后,各部便不得离开,更不能进入其他部的领地放牧。”

    “而盟,合数部组成,其最高长官相当于郡太守,由朝廷直接任命。”

    杨广听完这些计策,大为动心。

    这条计策,无疑是将突厥各部的势力与权力,最大化的分割与限制了。

    以后游牧民族再想凝聚起来,将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步又如何?”杨广动心的下意识询问道。

    杨倓说道:“第二步乃北亲南驯。”

    “何为北亲南驯?”萧瑀忍不住道。

    “近大隋北境的盟部,重点施行重建与驯化,而远在北海的盟部,由于距离太远,除了重建之外,可与宗室联姻。”

    “增强这些王公对大隋的认同感。”

    “由于多封重建,与有朝廷官员的辖制,这些王公贵族的权力已经大大减弱,不仅再难凝聚,还可对南面的盟部其辖制作用。”

    “好!”杨广听到这里,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这些策略完全可行。

    一旦实行成功了,要不多多少年,整个草原部落都将成为一盘散沙。

    “第三步又是如何?”杨广有些迫切的想知道杨倓的整个策略中的最后一步了。

    杨倓说道:“第三步乃是打压突厥的萨满,重点扶持佛门,改变他们的信仰。”

    突厥的最主要信仰便是萨满教,而这个时间段,佛门也是传进了突厥,但式微。

    “届时,朝廷可颁发诏书,突厥凡是进入佛门者,免徭役免赋税,且还享有各种特权。”

    “但进入者必须诵经拜佛,与严格执行戒律,及终身不得娶妻生子,谁违反,严厉处置。”

    “嘶……”萧瑀听完这些话,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最后一步太狠了。

    完全就是釜底抽薪。

    这般让突厥的佛门享有各种特权,必然会吸引到突厥人进入,进入的人多了,其他突厥人所要承受的徭役与赋税便是由此加重,然后就有更多的人进入佛门。

    到那时,将信仰改变了,必然也会将突厥人好斗与侵略的心性磨平。

    更致命的是,进入佛门者需要严格遵守戒律,终身不得娶妻生子,这将导致突厥的人口不断减少。

    假以时日,曾经如狼般可怕的突厥人,必然将变成温顺的羊群,再也成不了祸患。

    萧瑀震惊的看着杨倓。

    他实在有些难以置信,杨倓竟是能想出这等能从根本上接触突厥之患的计策。

    “好,大好,极好!”杨广的神情有些激动起来。

    他也是信佛之人。

    但他并不像文帝那般一味的佞佛,在大业五年时,他还颁发诏令,裁汰僧尼,全国上下就此出现了因僧废寺的景象。

    他虽信佛,但不佞佛。

    深刻知道其中的利与害。

    杨广情绪有些激动的向杨倓道:“仁安,朕的好大孙,你的才华,当今天下无人能及。”

    “你的策略若在突厥奴中施行下去,会将突厥奴彻底从狼群驯化为羊群,尤其是第三步在突厥兴佛门,改变他们的信仰,磨平他们的心性,那便是彻底废了突厥奴。”

    “好好好,此策妙不可言,绝不可言!”

    杨广激动又兴奋,仿佛看到了如今可怕的突厥奴变成了温顺的羊群。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杨倓竟然真的想出了能从根本上解除突厥之患的策略。

    只要这个策略一直施行下去,往后便再也不可能出现强大的游牧民族。

    “谢陛下夸赞。”

    杨倓施礼谢恩后,见着自己的这条策略打动了杨广,让杨广充满了愿景,知道现在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该说雁门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