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9章 宴请潜邸之臣

    天然居里有些什么拿手好菜,曹叡烂熟于心。无需小厮介绍,就给每人点好了三菜一汤。

    天然居的雅间多是接待达官显贵,或者腰缠万贯的大商贾,所以采用分餐制。

    也可以根据客人的喜好,改成合餐制。

    总之看个人的喜好。

    曹叡更喜欢几个人在一个桌子吃饭,这样显得亲近些。但是郑称习惯分桌而食,他这是在照顾夫子郑称的感受。

    曹叡招呼小厮赶紧上菜,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因为册封太子的礼仪从清晨忙活到现在,饿的有些顶不住了。

    “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来这里尝过他家的菜式,我随便点了几个他们的招牌,味道还不错,今天就先在这里随便吃点。”

    又补充道:“我们不谈正事,只谈交情。尤其是三位夏侯君,今天应该是我等初次会面,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熟悉熟悉。”

    天然居开业已近十天,夏侯充几人来吃过一两回,对这里的味道不算太陌生。

    夏侯充虽然袭了夏侯惇的乡侯爵,但可能因为能力问题,也可能因为同曹丕的私交不够,没有军职在身。

    而他的弟弟夏侯楙,妻子是曹叡的姑姑清河公主,和曹丕关系又很亲密,如今已拜为安西将军,持节,镇守长安。

    之前帮助曹叡搞定雕版印刷术的镇西将军曹真,已移镇凉州,驻军武威郡姑臧县。

    被自己弟弟落下太多,如今能被曹丕安排在太子潜邸,夏侯充非常愿意和曹叡打好关系。

    之前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同样的亏可不能吃两次。

    夏侯充笑着说道:“看来殿下也是爱好美食之人,正好寒舍有一厨子,也烹制的一手好菜。”

    随即邀请道:“殿下若得闲暇,充请殿下纡尊降贵,驾临寒舍,也好让殿下尝尝寒舍厨子的手艺。”

    面对夏侯充的时候,曹叡多少有些尴尬。去年游历时,就是顶着他儿子夏侯廙的名头,直到入西关时才不再冒用,期间还收了个义子。

    曹叡庆幸自己游历时,并没有借着夏侯廙的名头胡作非为,不然眼下只会更加尴尬。

    “听君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些兴趣了。若是哪天有空了,一定登门拜访,好好尝尝厨子的手艺,看他到底有没有君夸的那般美味。”

    夏侯充闻言喜上眉梢,激动的说道:“殿下若来,充定当扫榻相迎。”

    有了曹叡和夏侯充的开场,雅间里的氛围活络了许多。

    曹家和夏侯家本就是通家之好,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夏侯渊的妻子是太皇后丁氏的外甥女,曹操的表妹,夏侯衡则娶了曹操的侄女。

    两家人都连着亲,只需聊上几句,关系就熟络了不少。

    一番寒暄过后,趁上菜的功夫,曹叡问起了夏侯衡和夏侯霸两人的基本情况。二人以后都是他的潜邸之臣,生平什么的还是要了解清楚。

    兄弟两个向曹叡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介绍完同样不忘邀请曹叡去他们家做客。

    曹叡也都笑着答应了下来,说有空一定登门拜访。

    这时曹叡想起一桩轶事,便问道:“我听说刘备麾下大将张飞之妻也姓夏侯,不知是谁家之女?”

    曹叡在穿越前听说过这么一个说法,说三国其实是一家人在打仗,最后被司马家摘了桃子。

    曹家和夏侯家有亲,夏侯家和张飞家有亲,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刘禅,刘备又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

    这么一通论证,看上去还真的是一家人。

    就是不知道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惇家的,还是夏侯渊家的。两人虽都说是夏侯婴的后代,但关系已经有些远了。

    听曹叡提起张飞,夏侯充没有说话,夏侯衡和夏侯霸,尤其是夏侯霸,则表现的异常激动。

    “好叫殿下知晓,舍妹正是为张贼所掳,当年她才十四岁。”夏侯霸用力锤了下桌案,恶狠狠的道:“吾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夏侯霸和夏侯氏的关系最好,自然对张飞恨得咬牙切齿。

    见夏侯霸如此说,曹叡顿时了然。看来是夏侯渊家和张飞家有亲,只不过不是主动结的亲。

    没想到张飞你个浓眉大眼的,竟然也干起了强抢民女的勾当。

    这件事发生时,曹叡的母亲甄氏可能都还没有出嫁。事后夏侯家又对此讳莫如深,旁人慑于其权势,也不会主动去揭夏侯家的短。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知情的人已经不多了。

    张飞和夏侯氏的两个女儿先后做了刘禅的皇后,有这层关系在,怪不得夏侯霸投降后受到了刘禅的重用。

    曹叡的八卦之心得到满足,宽慰夏侯衡和夏侯霸道:“伯权,仲权,二位勿忧,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你等兄妹团聚。”

    了解完几个夏侯,曹叡又问起了郑称的近况。“夫子,好些日子不见,近一个多月可是被辛侍中给缠住了?”

    跟着曹叡离家了大半年,所以在回到洛阳后,郑称都在家陪着家人,并没有去永安宫讲授经义。

    这段时间郑称一直过着深入浅出的生活,一边陪伴家人,一边和辛毗讨论经义。

    标点符号的问世,冲击着传统句读。同样一句话,句读不同,意思也会天差地别。

    曹叡不想涉及经义之争,再加上也想游历一下关中,便将撰写《易》和《春秋》原稿的任务交给了郑称。

    郑称家传《左传》,撰写《春秋》原稿时,是按他家传的句读添加句号和逗号的,这样就有了争议。

    好在辛毗也治《左传》,两人以讨论为主,没有激烈的争吵。如今市面上在售的《易》、《春秋》和《左传》三本书,都是经二人之手校对过的。

    其中夹杂了多少二人的私货,就不得而知了。

    郑称回答道:“辛侍中奉旨推广殿下发明的印刷书籍,五经又是圣贤孔子钦定,称能参与其中,与荣有焉。”

    “推广圣贤之书,确实是一件大事,功在社稷。为往圣继绝学,正是我等读书之人应该做的事。”曹叡说道。

    “只是夫子也不要忘记了本职工作,每日还是得到永安宫里为我讲一会儿经。”

    “是称疏忽了,还请殿下赎罪。”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到几人的桌案上,几人顺势结束了交谈,专心享受起美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