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42章 背邙面洛

    曹叡离开长安不久,今年的年号又换了,从延康变成了黄初,是为黄初元年。

    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曹叡都在三辅之地游历,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关中。

    游历过程中,曹叡行市见长,靠着他爹曹丕的努力,从王长子一跃成为了皇长子。

    十月二十七日,在曲蠡繁阳亭待了二十来天的曹丕,已经连续三次拒绝汉帝禅让诏书,以及十六次拒绝臣子们的劝进。

    这一天,汉帝的第四次禅让诏书来了,臣子们也第十七次以死相逼,跪着求曹丕践祚。

    无可奈何,曹丕只能在“极其不情愿”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汉帝的禅让。

    于是命人在繁阳亭筑坛,准备柴燎上帝。

    二十九日,曹丕在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南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的见证下,登坛践祚。

    燎祭天地、五岳、四渎,接受汉帝玺绶。

    诏曰: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

    十一月初一,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

    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

    十二月十六日,曹丕一行抵达洛阳。

    被叫了二百来年的雒阳,在这一天改名洛阳。

    曹叡一行也已出了函谷关,再有两天时间,就能与父母相见。

    经过曹叡的劝谏,再没有怨言从甄氏之口说出。所以曹丕南征时,没有如原时空那样将其留在邺城。

    虽然登基时没有册封甄氏为皇后,但是结果已经比原时空要好得多了。

    游历关中的两个月里,曹叡满目皆是荒凉,杳无人烟。

    他终于死心了。

    没个三五十年的休养生息,不要想着在长安城里,重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

    十二月十八日,天气依旧十分寒冷,马车外面冷风呼啸。不过大寒已过,之后是一日暖过一日。

    出门游历大半年,曹叡终于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洛阳。

    或许因为是都城的缘故,洛阳城比长安城繁华太多。再加上年关将近,不少百姓都去市集里置办年货,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上来了。

    司马师透过马车上的小窗户,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不觉有些彷徨,却是近乡情怯。“元仲兄,你说我家的宅子在哪呢?刚到洛阳,都不知道家在哪了。”

    “也不知道见了阿父阿母,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

    不只是司马师,其他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过最焦虑的还是赵氏姑侄和伽罗,她们还不知道等会要怎么办。

    “阿惠,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洛阳就是咱们的家了,到家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等会问清楚安国乡侯的住处后,我让卫士送你回去。”

    说话间,已经到了承明门前。所有人都下马下车,在车旁等候。

    还不待许仪去问,就看到上司长水校尉戴陵失魂落魄的从承明门内走了出来。于是凑上前去将戴陵叫住,行礼道:“卑职许仪见过校尉。”

    戴陵抬头一看,见是许仪,有些惊讶。他大半年没见过许仪的面了,怎么就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身边。“许廷垣,是你?”

    “正是卑职。”

    “你不是护送长公子游学去了吗,怎么在这?”说完用力一拍自己脑袋,又道:“这么说长公子回来了?”

    许仪答道:“没错,就在那边。”

    戴陵望去,果然见到一翩翩公子立于马车旁。快步走到曹叡身边,躬身拜道:“关内侯戴陵见过长公子。”

    曹叡努力思索,才认出戴陵来,说道:“戴校尉,快快免礼。”

    “谢公子,不过臣如今已不是长水校尉了。”戴陵语出惊人,开口就是个重磅消息。

    二千石的大官说免就免,洛阳城中只有一人能做到。

    曹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低头一看,果然没看到戴陵腰间的印绶,追问道:“校尉因何事而被免职?”

    “今日臣上书劝谏陛下不宜多次外出射猎,陛下看后大怒,要将臣下狱论死。念臣旧功,乃免死革职。”

    曹丕也是个闲不住的主,到了洛阳后,数次去城西的林苑狩猎。

    “天下尚未安定,孙刘割据三州,陛下理应励精图治,如何能频繁弋猎,还望公子多劝劝陛下。”戴陵拜道,随即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是飘了啊。”曹叡在心中感叹道。

    “廷垣兄,我和夫子先进宫了。你去打听打听阿惠家的住处,打听清楚后将阿惠平安送到家。”

    “唯。”

    曹叡和郑称联袂入宫,许仪带着两个护卫护送司马师回家,宫门口只剩下一群护卫护着赵氏姑侄、伽罗以及赵肥夫妇。

    ******

    郑称已经被宣到了建始殿中面圣,只剩下曹叡孤身一人,坐在承明庐内等待曹丕的召见。

    曹叡翻阅着自己刊印的书籍打发时间,这时房门被推开,一人走了进来。曹叡还以为是夫子郑称,谁知抬头一看,却是当今天子,魏帝曹丕。

    曹丕在庐外徘徊了很久,思索见面后自己应该怎么训斥儿子,可推门见到人后,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

    “回来了?”

    曹叡赶紧起身,拜倒在曹丕膝下:“孩儿见过阿父。”

    曹丕将曹叡扶了起来,说道:“出去一趟,长大了不少嘛,黑的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嘿嘿。”曹叡闻言,摸着后脑勺憨笑。

    “坐吧。”曹丕跪坐在一张软垫上,又指了指身旁的一张,说道:“说说看吧,你这大半年游学,都有些什么收获。”

    曹叡早有准备,从一旁摸出两本书递向曹丕。“孩儿的收获都记录在了这两本书中,还请父亲过目。”

    曹丕接过纸书,一页一页的翻了起来。

    书上记载的都是曹叡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如某月某日,借住某坞堡,堡内有民多少户。后面还有评语,若能编户,可岁得多少石粮食,多少尺布。

    曹丕看的很仔细,生怕错过一点。

    第一卷《少年游》结束,下一卷《曹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