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40章 西京长安

    北风呼啸,路上人烟稀少。

    拜谒完长陵的曹叡等人,已行至渭桥。渭水自西向东流淌,平静坐落着大小七座木桥。

    其中以正对厨城门,五座并排相连的木桥最为宏伟。

    这座渭桥见证了诸多历史,当初陈平周勃诛灭吕氏迎奉代王时,太宗孝文皇帝就是经这座桥入主长安城。

    凿空西域的张骞,十三年的去与归,也都是经过此桥。

    车队行至厨城门前,被守城士卒拦了下来。

    因汉中为刘备所夺,三辅之地成了征蜀的大前线,长安城内驻扎着诸多兵马,不时有粮食经大河运进城内。

    既是屯兵之所,又是后勤转运之地,故而防范的极为森严。曹家就是靠偷袭粮仓起家的,对这方面相当看重。

    守城士卒验明身份以后,才将曹叡一行放入城中。

    一条砖石铺城的大道将长安城剖成两半,车队右边是较为繁华的东、西市,再往前是北阙甲第和北宫。

    以前北阙甲第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如今成了安置军属的地方。戍守长陵邑的一队士卒,他们的家人就被安置在北阙甲第内。

    车队兜兜转转,来到一处大宅第前,这是镇西将军幕府所在,紧挨着未央宫和武库。

    在门口等了片刻,便有人出门相迎。“元仲贤侄,快让我看看你长高了没。”

    说话的是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东乡侯曹真。他是曹操的养子,曹叡改的管他叫一声叔父。

    “叡见过叔父。”

    曹真笑着应下,搂着曹叡的肩膀端详良久。“长高了,也长壮了,就是黑了不少。”

    “在外游历半年多,一路风吹日晒,想不变黑也难!倒是这么久不见,叔父您着实发福不少呀。”

    两叔侄关系虽然非常亲善,但是只同原主有关。曹叡自穿越占了原主的身子后,和曹真并没有见过面。

    曹叡是在曹操去世前一个月穿越而来的,那时候曹真已经在长安了。自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真因汉中之战随曹操亲征至长安后,便再未回过邺城。

    哪怕是曹操去世,也因为有遗令在,没能回邺奔丧。

    算算时间,叔侄俩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

    曹叡嘴甜,再加上许久未见,曹真倒也没发现异常之处。

    见过郑称等人后,曹真将曹叡交给了后院的管家。“好侄儿,郑侍中,你们先去后院歇着。我还有些军务要忙,等忙完了再好好款待你们。这是后院的管家,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找他就行。”

    “好嘞,叔父您先忙。”

    “多谢将军。”郑称也道。

    管家带着曹叡一行来到后院,直到将所有人的房间都安排妥当,才准备离开,去厨房安排众人的饭食。

    曹叡将管家叫住,问道:“管家,城中可有制印和制墨的匠人?”

    管家思索道:“应该有,城中有不少匠人,不过都与打造军器的有关。仔细找找,应该能找到制印、墨的匠人。”

    “若是管家方便,还请帮我找几个这样的匠人来,我有用处。”

    “还请公子稍待,仆安排好饭食后就去。”

    等管家走远,司马师问道:“元仲兄,你找制印、墨的匠人所为何事?”

    曹叡从房间拿出一卷竹简,在司马师面前晃了晃,说道:“阿惠,你看这竹简,有数斤之重,不过能写六七百字。”

    “再看这纸,轻飘飘的几张,能写数千字。若能以纸为书,一本《左传》,也不过二三百张纸,完全可以随身携带。”

    自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越来越受到士人的喜欢。不过可能是因为思维受限,纸张多用于信件和公文,没人想过拿来制成书本。

    “这纸怎么能做书呢?竹简虽重,能流传百世。纸张虽轻,却朝夕即烂。以纸为书,如何能传的长久?”

    “让书变多,不就不用担心书被损坏了吗?”

    “可你我又不是没抄过书,抄一本都要好久,哪能是你想变多就能变多的。”司马师还是有些不解,觉得曹叡的话是天方夜谭。

    “所以我才要找制印和制墨的匠人呐!”

    司马师追问道:“这又和印有什么关系?”

    “只要这个印足够大,我们完全可以把书上的内容刻在印上。到时候只要印还在,还怕没有书吗?”

    司马师恍然大悟:“还可以这样,那不是类似于拓印?”

    “没错,和拓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等匠人来了你就知道了。”

    曹叡准备将雕版印刷术给“发明”出来,等到了洛阳再将其作为礼物进献给曹丕。

    什么是祥瑞,雕版印刷术这种能够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才是祥瑞。至于什么地方出现黄龙,哪个地方有凤凰聚集,这些所谓的祥瑞,都不配与它提鞋。

    趁着去找匠人的空隙,曹叡又找管家要来了不少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

    郑称本来在房间里写劝进表,听说自家弟子要以纸制书后,将笔搁置在了一旁。

    他的观念其实和司马师差不多,还停留在抄书上。抄在纸上是抄,抄在竹简上也是抄,不如抄在更加耐储存的竹简上。

    走出房门,就看到曹叡指挥着许仪等人,在庭院中锯木头。坚实的梨木被锯成了长方形木块,每个木块大小基本一致。

    管家将城中同印、墨有关的匠人都带到了曹叡面前,说道:“公子,人都给您找来了,这些都是。”

    曹叡一看,有十七八人之多,非常满意。“不错,等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这时候曹真也已经忙完了军务,来到后院找曹叡,看到庭院满是人,还有一些木屑,便找到管家询问是什么情况。

    得知是曹叡安排的,曹真没有再说什么,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曹叡走到一众匠人前,见他们有些紧张和害怕,好几个人双腿发颤,安慰道:“你们不要怕,我有事要找你们帮忙。只要办成,都重重有赏。”

    话语如沐春风,化解了不少紧张感,又听到个赏字,几人也就没那么害怕了。有个胆大的问道:“不知贵人要小的们做什么?”

    “你们制印的站我左手边,制墨的站我右手边。”

    很快十七个匠人分作两班,分列曹叡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