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35章 轲比能服软

    轲比能的部落靠近边塞,离广宁城不远。

    也因为离得够近,所以在袁绍占据河北之后,有很多中原人选择逃到塞外,投奔轲比能。

    逃到塞外的中原人,给轲比能的部落带去了诸多先进的知识。轲比能本人学到了不少中原文化,在行军打仗,则仿效中原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

    同样因为距离够近,事发次日,他就从逃跑之人的口中,得知了郁筑鞬部被攻破的消息。

    千余丁口的部落,竟被区区百余骑攻破。气的轲比能一把将面前的桌案掀翻,对着空气大骂已经死去的郁筑鞬。“郁筑鞬无能,丧师辱国。”

    当初他就是看郁筑鞬为人勇猛,才将女儿嫁过去,谁知这货这么不禁打。

    毫无疑问,轲比能是一个有野心的鲜卑大人,一心想要成为下一个檀石槐,成为鲜卑人的共主。

    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轲比能竭尽所能。

    当初乌桓能臣氐叛汉投奔鲜卑,本来打算去投奔扶罗韩,结果走到半路后悔了,觉得扶罗韩这人不值得投靠,便又派人联系轲比能。

    轲比能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果断出兵万余骑迎接能臣氐。

    当时扶罗韩也出动了万余骑,谁知竟被轲比能半路摘了桃子,这他当然不能忍。

    可已经吃下去的人口,让他再吐出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这时轲比能想起了教他文化的汉人老师,想起老师曾给他说过的鸿门宴的故事。

    当即下定决心,准备效仿项羽,给扶罗韩来个草原版的鸿门宴。

    地点就定在了桑乾。他要在这里给扶罗韩好好上一课,让他知道知道中原文化的厚重。

    轲比能大摆筵席,邀请扶罗韩赴宴。

    扶罗韩没轲比能那么好的命,没有汉人跟他说鸿门宴。他以为轲比能设宴是想向自己服软,便吭哧吭哧的前去赴宴了。

    一个敢请,一个敢去。

    时间、地点、人物皆不相同,桑乾宴的结果自然也与鸿门宴不同。

    轲比能手下没有项伯一般的二五仔,而扶罗韩手下也没有张良一般的谋士和樊哙一般的勇将,宴会结果可想而知。

    扶罗韩变得摸不着头脑,轲比能则一顿吃了个饱。先是接纳了乌桓能臣氐部的丁口,又吞并了扶罗韩部下万余骑。

    一鱼双吃,达成双赢,实力短时间里膨胀了许多。

    可惜能臣氐的行为惹怒了曹操,他以曹彰为北中朗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北上平叛。

    能臣氐不是坐以待毙之人,想趁曹彰立足未稳时先发制人。

    当时曹彰才抵达涿郡境内,部下只步卒千人,骑数百匹。无力与能臣氐部交战,只能采取守势。故采用田豫之谋,扼守关隘要地,不给能臣氐可乘之机。

    能臣氐见状,只能率军退去。

    敌退我进,乌桓人退了,曹彰果断率部追击。此战曹彰身先士卒,射杀胡骑十数人。追亡逐北数百里,直至桑乾境内。

    当时轲比能就在桑乾,拥骑数万,只要他率部参战,曹彰必败无疑。考虑到刚刚吞并扶罗韩部,内部还不太稳定,再加上魏国势大,打赢一个曹彰只会引来更多的魏军,轲比能便选择了观望。

    见曹彰所向披靡,便决定继续蛰伏,继续发展势力,于是向曹彰表达了臣服之意。

    如此相安无事近两年,轲比能也一直通过阎柔向朝廷进贡。

    见识过魏军的勇武,轲比能打算继续装孙子。毕竟人都死了,没有必要为一个死人大动干戈。

    至于女儿伽罗,他准备找阎柔赎回来。女儿还年轻,还能再嫁人。人选他都已经定好了,就是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

    前年他确实有些不厚道,杀了人家的亲爹,现在正好赔他一个。

    可还没等他有所行动,阎柔的书信却先到了。轲比能还以为阎柔是要跟他说赎女一事,谁知打开一看,竟是劈头盖脸的申饬。

    轲比能看完书信,脸色通红,青筋暴起,他还从没被人这么说过。当即就要集结部落壮丁,打算给阎柔一点颜色瞧瞧。

    可这个决定,最终还是没能发出去。现在部落欣欣向荣,实在不宜与魏国开战。

    “暂且忍耐,等以后统一草原了再找他们算账。”

    又将书信看了一遍,轲比能猜测魏国方面估计也不想大动干戈,不然也不会在信中索要赔偿。

    可赔偿多少,轲比能却犯了难。事涉魏王长公子,给少了有些不合适,给多了他又舍不得。

    思前想后,也不知该如何决断,轲比能便将弟弟苴罗侯叫入帐中,备陈郁筑鞬之事,询问他的意见。

    “你说说看,此事该如何处理才妥当?”

    苴罗侯思索片刻,反问道:“兄长是想打还是想和?”

    “打怎么说,和又怎么说?”

    “打的话,没什么好说的。迅速集结部落人马,一举攻破广宁城。新任魏王的长公子不就在城里吗,只要我们把给他抓住,急的就该是他们魏国人了。”

    轲比能有些意动,这的确是个好机会,如果真的能抓住曹叡的话。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妥,摇头道:“不妥不妥,魏人既然敢将此事说出来,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

    “万一我们没能攻破广宁城,而步度根和素利两人又从背后出兵,截断我们退路的话,你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就是此时鲜卑人的悲哀之处,几个大人互不统属,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魏人交战,不仅需要防备魏人的反击,还得防备自己人的偷袭。

    试想一下,如果是步度根或者素利和魏人打起来了,他轲比能会怎么选?肯定是联合魏军,干趴步度根或者素利。这样既交好了魏人,又吞并了其他部落,简直是两全其美。

    轲比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

    “兄长不愿打的话,就只能按照阎君所言,给些赔偿了。”苴罗侯道。

    轲比能叹道:“正是在为此事发愁。魏人太狡诈了,也不在书信里明说要什么东西,要多少,只让你我自己猜测。”

    还是那句话,给少了怕别人不乐意,给多了他自己不乐意。

    苴罗侯倒是看的开,劝说道:“兄长不必在意这些身外之物,就当是暂时寄存在魏人处。等以后咱们统一了鲜卑,再让魏人百倍千倍的偿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