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20章 毋极甄氏

    应劭《风俗通义》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曹叡捡到婴儿的地方正是水草汇聚之处,故而将婴儿取名为夏侯泽。

    泽还有德泽、恩泽的意思,乐府诗《长歌行》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中的泽字就是恩泽之意。

    给弃婴取名为泽,也是希望他的恩泽,有朝一日能够普照天下万民。

    随后曹叡在郑称等人的见证下,正式收夏侯泽作了螟蛉之子。

    收义子这一出,学的乃是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曾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包括李文忠、沐英等人。

    这些义子为报答朱元璋的养育之恩,甘愿为其出生入死。在大明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朱元璋最忠心的手下。

    这事朱元璋做得,曹叡自然也做得。

    恰逢这等喜事,自觉已经靠上曹叡的赵父等人,打算好好庆祝一番。准备第二天广宴宾客,大发礼钱,让附近的百姓都沾沾贵人的喜气。

    曹叡承了赵父之情,改口称呼赵聘和赵鸿为赵翁。翁既可称呼年长者,也可称呼眷族之父。

    如此称呼二人,是他给赵家的承诺,日后会给二女一个名份。

    赵父喜不自胜,多年夙愿一朝达成,喝了不少酒下肚,在席间醉倒过去。

    曹叡则狠狠地喝了几碗鱼汤,吃下去几碗粟米饭。

    饱餐一顿后,将司马师叫到自己房间,询问他打听到的消息。后者将他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跟曹叡说了一遍,没有半点隐瞒。

    “阿惠,今天辛苦你了,早点回房休息吧。”

    曹叡听完没有任何表示,关于世兵之事,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只是现在无能为力。

    第二天,赵庄张灯结彩,大宴乡邻。

    宾客络绎不绝,就连县令刘明都惊动了,带着一众县衙官员前来祝贺。

    得知刘明想要见司马师后,曹叡笑着打趣道:“阿惠,想不到你的名声都传到常山郡了。”

    司马师很有自知之明,汗颜道:“要是真如元仲兄你说的那样便好了。”

    “咱们这位元氏令倒也是个妙人,你去见见也无妨。”曹叡道:“说不定你这一见,也能多一个美娇娘相伴呢。”

    “哈哈。”曹叡笑了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曹叡除了锻炼身体以及跟郑称学习经义,也会抽空教赵玉二女读书识字。饭后还会去找赵父聊天,向他打听当年平羌之事。

    又在赵庄待了三天,看着夏侯泽身上的褶皱一点一点消失,皮肤变得光滑饱满,曹叡这才放心继续游学。

    期间,赵肥趁天黑无人之时,带着妻子赵李氏回了一趟娘家。赵李氏一见父母,想到自己此生恐怕再难与二老相见,忍不住痛哭流涕。

    最后,赵肥和赵李氏再拜二老膝前,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夏侯泽年纪太小,经不住一路风餐露宿,便被曹叡留在了赵庄。

    “赵翁,待明年这个时候,还得劳您将泽儿送到雒阳我家。”曹叡将玉佩留作信物,对着赵鸿说道。

    四月十三日,曹叡向赵父等人辞行。赵玉赵玲也辞别父母家人,跟随曹叡离开了生养她们的地方。

    来时五辆车二十四人,去时六辆车二十八人。

    元氏县往北只有一条路,通往真定县。眼下真定县还不是常山郡的治所,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县城。

    因受四条河流滋养之故,真定县的户数已经超过了元氏县。城外阡陌纵横,良田不计其数;城内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

    “到了真定,才知元氏已不能承一郡之重。”曹叡感叹道。

    在真定停留一日,感受了一番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行人又继续向北。

    一座木桥横跨磁河,曹叡对此已见怪不怪。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和钢筋混凝土,但修建一座跨度不是太大的木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

    过了桥便是新市县,属中山郡。

    两汉四百年,中山之地时郡时国。最后一任中山王叫刘稚,灵帝熹平三年薨,无嗣除国,中山复置为郡。

    众人未作停留,转道东南,终于在日落之前赶到了目的地,中山毋极县。

    进了城,许仪来到曹叡马车旁询问道:“公子,是否直接去母舅家投宿?”

    曹叡沉吟片刻,说道:“不急,先找家客舍住一晚,明早去城里打听打听他们的情况。若是欺压乡里,遭人唾弃,这门不登也罢。”

    “唯。”许仪领命而去。

    “公子的母舅住在毋极?”赵玉问道,一旁的赵玲也看向曹叡。

    她俩从没主动打听过曹叡的家世,只知道是大将军夏侯惇之孙。如今听到许仪提起母舅,难免有些好奇。

    几日下来,曹叡对二女的表现颇为满意,便坦白道:“事到如今,也没必要再瞒着你们两个了。”

    “其实我不姓夏侯,而是姓曹,乃当今魏王长子。母甄氏,正是中山毋极甄氏女。”

    二女怔在当场,显然是被曹叡的真实身份震惊到了。

    “这事你们自己知道就好,不要透露给外人。”曹叡叮嘱道。

    “妾一定守口如瓶。”二女连连点头。

    第二日清早,曹叡带着二女出现在市集中。

    “郎君问我算问对人了,别人家还不好说,甄家张媪那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市集里卖鱼的小贩竖起大拇指对曹叡说道。

    “前年十月,小人母亲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当初为了治病,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以至于最后无钱葬母。”

    提及亡母,小贩有些悲伤,声音变得低沉:“也不知消息如何传到了张媪耳中,只第二天便派人送了一千钱来。”

    “我亏张媪慷慨,才得安葬母亲。其他人也亏张媪赈济,得以度过灾荒之年。”

    “郎君打听甄家做甚?”小贩反问道。

    曹叡付钱将最肥美的两条鲤鱼买了下来,答道:“实不相瞒,我从常山郡来,与甄家张媪有亲。只是久不来往,怕贸然登门人家不认,所以找人打听打听。”

    小贩闻言转哀为喜,哈哈笑道:“郎君放心大胆的去,张媪为人,好着呢!”

    说着把钱又塞到曹叡手上:“既然是送给张媪的,拿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