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之国
繁体版

【第65章】雕阑新雨霁

    “黄菊一丛临砌。颗颗露珠装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

    雕阑新雨霁。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

    这首词的作者李遵勖,是个驸马。

    李遵勖传词仅三首。

    他的妻子是公主,备受宋朝三任皇帝恩宠,却在婚姻生活中蹉跎半生,终究未获幸福。

    她就是宋太宗第七女,荆国大长公主。

    宋太宗一生有七个女儿,其中一女早夭,荆国大长公主是太宗最小的女儿。

    公主从小性格就比较文静,是一个十足的宅女。老爸宋太宗为了观察女儿们的性情,常常赐给她们一些珍宝,让公主们自己挑选,唯独荆国公主无所取。

    公主性格娴静,不喜奢华,宋太宗对其十分喜爱。

    宋太宗驾崩时,公主还没有出嫁,择婿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兄长宋真宗身上。真宗即位后,公主被封为万寿公主,后改为随国公主,下嫁给了附马都尉郴李遵勖。

    李遵勖文武双全,仪表堂堂,骑马射箭样样能行,写诗作文也不在话下,是一个典型的青年才俊。

    即使出了嫁,宋真宗对妹妹也是非常恩宠。宋朝有驸马“升行”制度,驸马娶公主后会“升”一辈份,和自己的爹妈一个辈分,成为了自己爷爷的“儿子”,某种意义上这是对于皇家和公主身份的尊崇,其实也与宋朝初年公主嫁功勋辈分错乱有关。

    公主的公公李继昌生日时,公主没有拿捏身份,以舅礼谒之。宋真宗听说之后为了给妹妹“做面子”,也“以兼衣、宝带、器模式币助其为寿”,由此可见宋真宗对妹妹是十分喜爱的。

    宋真宗为妹妹挑选的驸马出身同样不一般,这桩婚事也应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立下的“诺言”,老赵家与开国勋贵世家联姻。

    李遵勖,原名李勖,因为宋朝尚公主的“升行”制度,宋真宗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了“遵”字,让他成为了自己父亲的兄弟,爷爷的儿子。李遵勖的爷爷李崇矩是追随赵匡胤的开国勋贵。李遵勖的父亲李继昌曾经被宋太祖看上,想要将女儿嫁给他,后被父子俩婉拒,还因此惹得宋太祖不喜。

    “父债子偿”,老李家还是没有逃过“尚公主”的命运。李遵勖年幼时就被算命的评价,“是当以姻戚贵”。

    和公主成亲之后,他还是比较谦逊的。公主府居所内堂甃、瓦甓多为鸾凤状,李遵勖命人隐去,公主的衣服上有龙饰,他也都让藏了起来,这让宋真宗很高兴。

    就是这么一个通透的人,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李遵勖守着公主不好好爱护,却看上了公主的乳母,他也因为此事从澄州刺史贬为了州团练使。

    关于这件事,万寿公主并不是不知情的,李遵勖因此受罚后,她依旧向哥哥宋真宗求情,希望能够赦免对驸马的惩罚。

    第二年,李遵勖重新被启用。

    李遵勖不爱公主,即便她对他非常好。

    李遵勖好文,所交好友也都是贤士,每当有聚会的时候,公主对宴请的菜式酒水都亲自查看,希望丈夫能够宾主尽欢。

    公主是爱李遵勖的,一个文韬武略的男子可能是那个时代里女子们喜欢的郎君,然而她的郎君留给她的只有羞辱和冷漠。

    她成了天下女子的楷模,却从未拥有爱。

    万寿公主很善良,曾经有盗贼进入公主府偷东西,宋真宗命令有司抓捕犯人。抓获犯人之后,法当死,公主还是为这些人求了情。

    正因为公主的善行,她屡次进封,在明道元年的时候,成为魏国大长公主。

    后来,李遵勖出守许州,突然间得病,公主非常想要去探视。跟随她的宫人都表示要先奏报皇帝,可这位一向“遵纪守法”的公主少有的违反规定,带着五六个人去看驸马。

    当时的帝王已经是他的侄子宋仁宗,体恤到姑姑对于李遵勖的感情,他命令內侍督促诸县逻兵保卫公主的车马。宋仁宗对这位姑母非常尊敬。

    宋仁宗对姑父李遵勖也很尊敬,即位之后一步步提升李遵勖的官衔。到庆历年间,李遵勖已经做到了防御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在皇亲外戚中品级已经是上等。

    庆历年间,李遵勖邀请枢密使郑戬等十多位朝廷公卿到家中宴饮,违背外戚不得结交朝廷官员的法度。李遵勖又让家奴强行押来多位军中官妓,给在场高官陪酒陪舞,违背不得将官妓召到私宅的法度。

    看看早朝的时间快到了,醉醺醺的郑戬等人再三要求离开,李遵勖不得已才放走他们。郑戬等人看看时间紧迫,也来不及回家洗漱,直奔皇城等待早朝,准备散朝之后再回家补觉。

    李淑本来和郑戬关系就不好,就偷偷跑去告诉宋仁宗,说郑戬等人私下聚会,有结党之嫌。

    宋仁宗皱眉了,做了君王最头疼的就是大臣结党,一但结党,对待政事就容易是非不分、党同伐异。宋仁宗叫来宰相吕夷简,早朝也不上了,让吕夷简先去了解了解情况。

    吕夷简一打听,发现那些人官品都挺高,也不敢造次。了解到宴会主人竟然是宋仁宗的姑父李遵勖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吕夷简把大概的经过回禀宋仁宗,宋仁宗听到这伙大臣不但是私下聚会,而且还是跑到驸马家中聚会,这是严重违背祖制的事情。两汉外戚专政前车可鉴啊。

    宋仁宗下令,把所有参加宴会的官员,全部叫到中书省,自己要当众训斥一番。

    口谕下达完毕,宋仁宗看看吕夷简,发现吕宰相一动不动,以为吕夷简没有听清,就把自己的命令再说了一遍。

    吕夷简摇摇头,告诉仁宗,臣看那些赴会官员,那都是当朝贤俊,若是把这些人都叫来训话,恐怕影响不好啊。吕夷简的意思,郑戬是朝廷重臣,当中训斥有损士大夫颜面不说,万寿大长公主健在,六十来岁的老皇姑了,万一到宫中哭闹起来,宋仁宗招架得住吗?

    宋仁宗沉默了。可是,这样一件大事,若悄无声息过去,就算自己不计较,那些御史谏官会轻易放手吗?何况,君无戏言,既然已经下令,当然就要执行。

    宋仁宗正准备亲自去休息室找郑戬等人,宰相吕夷简匆匆赶到。

    吕夷简看看宋仁宗,也不敢笑。吕夷简劝说宋仁宗想开一些,他刚向几个老臣打听过,其实,早在先帝真宗年间,李遵勖就曾经邀请当时名士杨亿等人过府宴饮,御史弹劾,先帝大怒,可最终谁也没能奈何李遵勖。后来杨亿告诉先帝,他们一点不后悔参加李府的宴会,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最后先帝宣布,那次宴会完全是大家诗歌唱和,并无私心,乃是太平景象,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宋仁宗再一次沉默,这件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辛酉,李遵勖将奉旨所撰《天圣广灯录》30卷献给宋仁宗赵祯,请求将此书送到传播佛法的主管部门,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将其编入佛藏经典之中。

    李遵勖去世后,公主居夫丧,服除之后依旧穿着肃净,不复御华丽。这些都被侄子宋仁宗看在眼里,公主来禁中的时候,他亲自为姑姑簪花,公主辞曰,“自誓不复为此久矣“。由此我们能看出公主对李遵勖的情深。

    宋仁宗对于这个姑姑很看重,曾经因为公主沐浴摔倒而遣內侍责备侍奉公主的人。公主却对仁宗解释,是她自己视力衰弱,和侍奉的人无关,如此侍奉的人才被免责。

    因为公主的眼疾,宋仁宗经常带着御医去公主府为其看病,后宫的嫔妃们也常去探视。宋仁宗常常感慨,自己父亲的手足只留下了大公主一个人,却还被病魔折磨,他曾为姑姑舐眼睛,希望姑姑的眼疾能好,左右人因此感动落泪。

    宋仁宗对公主的尊重被她牢牢记在心里,为此还嘱咐子孙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病就去皇帝那里邀赏,对于皇帝的赏赐也坚决不受,平日过得也是十分节俭。在和子孙谈及身后事的时候,表示自己要和李遵勖一样“柩中无藏金玉,时衣数袭而已”。

    公主从小就娴静,喜好笔札、图史,还能歌诗,也擅长女工,梨白猜想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对才华横溢的李遵勖十分仰慕。李遵勖去世之后,她常常告诫孩子们要“忠义自守,无恃吾以速悔尤“,就是对其他姬妾所生的孩子也视如己出。

    她活成了当时天下女子的典范。

    只是不知道生命弥留之时,魏国大长公主回顾自己一生,活得真的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