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经营医馆开始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人美心善

    赵硕将自己心中的规划讲给卢静思,后者全程耐心倾听,当听到关于产品质量和款式要求时还会提出独到且专业的见解。

    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个人就已经将合作事宜谈妥,赵硕作为老板出资购买缝纫机和采购原料以及销售,卢静思负责具体生产。

    坐在旁边当观众的卢爱珍被赵硕描绘的宏伟蓝图打动,特别是这两天的相处更让她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很靠谱,便有了参与的意思。

    她见两人将事情谈的差不多了,于是身体微微向前倾,面带微笑地说道:

    “看你们俩说的这么热闹,把我的心都给说动想参与一下了。”

    此言一出,不光是卢静思懵了,就连平日里处变不惊的赵硕都愣了一下,随即用好奇地看着她问道:

    “爱珍大娘,你跟我开玩笑对吧,我卫国大伯生意那么大,你又怎么可能会在乎这点小生意呢?”

    卢爱珍看着他吃惊的神情,俏脸上的笑意愈发明显,伸手拂了拂长发后轻松说道:

    “我现在闲着也没事,就想着给自己找点事来做,要不我给你打工吧~赵老板。”

    “我可不敢,卫国大伯身上拔下一根毛都比我的腰粗,要是让他知道这件事,可能会觉得没有面子。”赵硕同样微笑着委婉拒绝。

    他不愿意让卢爱珍感觉被拂面子,再加上搞不清楚她倒底是怎么想的,便言辞真切地看着她试探问道:

    “您肯定是担心我做生意赔钱,所以才想着给我做做参谋把把关的吧?”

    卢爱珍见他语气这么诚恳,眼眸中的善意比刚才更浓了几分,她刚要说出自己确实想参与其中的话,结果楼下传来叫赵硕的声音。

    “有病人来瞧病了~”

    刻在骨子里病人为先的医生操守,让赵硕听到有人叫自己就立刻站起身,准备去楼下救死扶伤。

    这是卢静思也感觉事情已经谈妥,自己差不多该走了,便站起身向赵硕告辞,三人遂一起下楼,卢爱珍琴亲自将堂妹送出门,赵硕则安心在楼下诊病。

    楼下来瞧病的是个上小学的男孩,因为调皮把胳膊弄脱臼了,此刻正疼的龇牙咧嘴额头冒着虚汗。

    这种小情况对赵硕来说太简单了。

    他伸出一只手捏住小男孩脱臼的胳膊,另一只手使用巧劲很轻易就将胳膊接上环,而后看着惊慌未定的男孩说道:

    “抬抬胳膊试一下!”

    男孩不敢吭声,还是在陪他来的奶奶鼓励下哆哆嗦嗦抬起手。

    “没事了,回家以后别调皮,休养两三天就会好起来的。”赵硕面带得意的笑道。

    “谢谢你了小硕~”老太太拉着小男孩说着感谢的话,但诊费却是只字不提。

    老太太道过谢后就要拉着小男孩离开,赵硕也只是面带苦笑由着她离开,并没有拦在她面前提醒诊费的事情。

    送堂妹回来的卢爱珍将一切看在眼里,她在老太太带孙子走后来到赵硕面前,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你虽然是医生,但医馆的经营爷需要一定的成本,别拉不下面子要钱,古语也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都把孩子胳膊接上,要点诊费也不过份,哪能白干活啊!”

    赵硕苦笑着说道:

    “老太太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她带孙子生活不容易,再说我也没有用药材施针,没必要跟她要诊费。”

    “哎,你心肠这么软注定发不了财。”卢爱珍摇摇头嗔怪道。

    紧接着,她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师傅似的坐在赵硕面前,对他传授自己的生意经:

    “其实让你问老太太要诊费不是差这几块钱的事,而是要让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也是让老太太知道,看病就该给诊费,这样你的医馆才能长久开下去。”

    道理其实赵硕也懂,可他给自己的定位依旧是一名医生,不愿意做一个太过斤斤计较沾满铜臭的商人。

    正因如此,对于这些日子来打秋风的街坊邻居他也给了包容的态度,没跟这些老头老太太计较太多,就当落个好人缘。

    “你以后可别这样太心软,要不然这医馆指定赚不到什么钱。”卢爱珍再次规劝道。

    “我知道了,谢谢爱珍大娘肯传授我做生意的技巧。”赵硕笑盈盈的点头答应道。

    卢爱珍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严肃的脸色稍稍缓和,用认真的口吻说道:

    “也就是我拿你当自己人,搁别人我才懒得说这些呢。”

    “还是我的爱珍大娘人美心善,你可得在我家多住些日子,我还想跟你多学习呢。”赵硕主动拉住她的手亲昵说道。

    被拉住手的卢爱珍有一刹那的意外,但很快也就适应过来,故作幽怨地回应道:

    “我在这里度日如年,每次去对门都跟上刑场似的,你还想让我多住些日子,这不是要我的命嘛。”

    她说的这么坦诚,让赵硕都忍不住笑了。

    “我确实不能因为一己私利就想让你在我家里常住,毕竟照顾三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赵硕顺势松开了她的手,语气心疼道。

    卢爱珍苦笑着摇头不再说话,而后站起身来准备开车回家看看,顺便给李卫国洗洗脏衣服打扫一下家里卫生。

    她回到楼上拿车钥匙,赵硕面前也有了结伴来取药的两个老头。

    “小硕,还是你家的药地道,咱县城其他地方都是以次充好,吃了没啥用。”一个熟识的老头如是说道。

    另一个老头也是跟着一起附和,他们都是老药罐,对于中药材是否地道,还是能品查出差别的。

    赵硕面带微笑地回应自己使用的所有药材都是地道药材,直接从产地发货送来,自然不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人心不古呐,中医明明很好能治病,可偏偏就是药贩子不地道,把一些好药材都用做出口了,留下粗制滥造的药材能治病吗?”老头痛心疾首地说道。

    老头这番话引起赵硕的深刻认同,并且他也知道二十年后这种情况将愈演愈烈,甚至赫赫有名的药都也尽是些以次充好的东西。

    这也是赵硕想要多赚些钱,然后把赚来的钱用做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原因。

    他不希望看到中医落寞,更不想因为病人吃不到地道药材,病情得不到好转,从而对中医失去信心。

    “老爷子您放心,以后那些以次充好的情况会得到改善,中医会好起来的。”赵硕将包好的中药递给老头,语气坚定地看着他说道。

    “希望如此吧!”老头接过药,略带伤感地唏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