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晋
繁体版

第6章,武库

    行出两刻,一行人迂绕到邺城王宫东侧,邺城武库设于三台(铜爵园)园林与王宫中间。

    邺城经魏武帝重建后,城中布局皆仿效先汉长安,长安城武库便设于南、北宫城之间,为的就是遭遇变故之时,宫城可在第一时间完成武装,应对变故。

    地皇四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与王公大臣退守宫城。彼时,整个长安皆已沦陷,而王莽依托武库和宫城竟坚守了整整三日方才克破。

    说来,坊间亦有传闻,王莽的头颅一直被后世帝王收藏于武库,直至不久之前的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洛阳武库失火,方才烧毁了这颗头颅。

    不仅如此,数年之后成都王兵败,石勒进攻邺城。邺城守将王粹宁死不降,城郭被破后,又率部退守三台园林,利用此间武库继续作战,直至阵亡。

    武库是由独立围墙和隔墙修建而成的堡垒,内里设院落若干,每院又设仓库若干。所有仓库都呈长方形落成,独立门户。此间除了储备兵器、铠甲之外,亦储备货币、布帛和部分粮秣,以及技匠、农事所用的铁棒、锛、凿等工具。

    陆蔚在武库殿门前递了官引和条陈,被卫士引入外殿押房,武库令亲自前来接见,一番核验、签押以及约定取送等相关事宜议罢,诸事告定。

    “参军受累,这些时日,城内城外诸部调动频繁,我等门下人手短缺,怕是不能及时将兵装送往杜湾营,若是方便,还请参军后日一早,带人来库自取。”武库令不卑不亢的说道。

    “无碍,既如此,我后日再来一趟。”陆蔚并不介意的说道。

    “有劳了。”武库令不冷不热的欠了欠身。

    在送走陆蔚之后,武库令脸色立刻拉了下来,尽显一副蔑轻的嘴脸。

    “貉(mo)奴还想着让武库给送兵装?真把自己当什么了。”他讥讽了一句,旋即又对左右掾副交代道,“后日时,把丙字号库里那些陈了快二十几年的铠甲、兵器都清出来,给这些南人拿去。”

    出武库,陆蔚、费慈一行人准备动身前往南城外杜湾营巡视一番。

    往南行了一段路,尚未出城,路过设在南城的一处大市。大市的市墙并不高大,乘在马背上便能看清市内的情形。

    费慈忽然发现,靠近市门处,有胡商正在贩售羊皮,禁不住仰头张望了一番。

    “伯义,看中了什么物什?”陆蔚笑着问道。

    “大郎君,你新到邺城怕是还不知道,去岁十一二月时,接连十几日鹅毛大雪,我在屋里裹着被子都冻得不行了,不得不说,此间的严冬,当真要更甚于京城。因此,我一直寻思着找机会,置办几身裘衣。”费慈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

    “如此,那咱们去看看吧。”陆蔚并不着急这一二时间,索性说道。

    “好嘞。若不然,大郎君也趁机置上一二件预着,”费慈煞有其事的说道,“不瞒大郎君,此间胡商多是匈奴人,他们啊,可笨着呢。”

    “哦?”

    “古有言,‘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眼下正是入夏,本应囤货之时,他们倒好,竟直接于盛夏来贩售羊皮子。岂能卖得好价格?”

    异域外族,多未开化,这倒属实。

    不过,羊皮生产原本各季有各季的优劣,春皮因为羊身未实且雨水较多,品质最差,冬皮则因为天气因素难以控制,时好时坏,故秋皮最好,夏皮次之。

    当然,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时下交通不够便利。匈奴久居北方,即便秋天制出了上好的皮,南下也要经历一个冬天,运输上难有保障。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真要易货,最常去的还是离居住地更近的边市,至于南下易货,显然是因为有别的事途经此地,手里有什么便卖点什么。

    不过,陆蔚并没有对与费慈说道这些,只是以笑代之,随后便一行入了大市。市内禁马,二人将马留在市门外。

    随行的吏掾若有想买东西的,便一同入市,没什么想买的,则留在市门外看马。

    费慈所说的那家匈奴胡商,摊位就在市门一侧,几乎就是在地上铺了一张粗布,所贩贾物便陈在粗布上,除了羊皮,还有一些兽角、骨制品,以及晒干的骆驼蓬、香青兰、蒺藜、甘草、石榴、肉苁蓉等北方草药。

    摊位后方有四、五个匈奴人正在吆喝,其中一位中年人,一身中原汉人白衣大袍,若非口音略显怪异,站在人群里,根本辨不出汉胡。

    摊位的生意不甚好。

    一则中原汉人向来轻视异族,又则邺城离并州不远,过往百年里,但凡匈奴滋事,并州边民深受其害。许多边民背井离乡南迁至此,世仇相传,便愈发憎怨这些异族。

    当然,除此之外,异族贾物,大部分中原普通百姓多有不熟。这会儿,也只有三三两两似是倒卖货物的牙人,耐着性子跟这些匈奴人讨价还价着。

    “这裘皮什么价?”费慈蹲下身,在一堆羊皮里小心检选。即便经过风干处理,羊皮味仍然浓郁呛鼻。迫得他不得不以袖遮脸,检选时也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小心的拈着。

    负责看护羊皮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头发结了许多小辫子,饰着一块看上去很廉价的额珠,一身无袖的羊皮短褂,但凡裸露在外的肌肤,无不是晒得黑不溜秋。

    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都入夏的天了,这女孩脸蛋上多显脏兮兮的,时不时流着清水鼻涕泡,小鼻子吸不住时,索性就用手背大大咧咧的擦拭一番。

    不过,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大大的,水水的,也怯怯的。

    “阿爸说,一张一千三百钱,三张四千钱。”匈奴少女用生疏的汉语说道。

    “大郎君,这价格,大好哦。”费慈欣喜万分的说道。

    西晋开朝以来,曾有过发行全新的方孔铢钱,用以取代三国时期的旧钱。然而,到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国家陷入了持续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新钱停铸,各地流通的货币,依然沿用汉魏五铢钱、吴蜀旧钱。

    只是,各地货币汇兑混乱,随着战乱频生,一度更是无法进行流通。

    到西晋末年,民间交易皆是以物易物为主。

    一千三百钱,按照目前市价大约可值六到八斗的谷,或者五匹粗布,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不可不谓之昂贵。

    不过,一整张羊皮的价格,最贵时可是能够换上一个瘦小的奴婢,大约接近万钱。故而,眼下的一千三百钱,当真属于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