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有岸
繁体版

第5章 未解的结

    这天,因为之荔加班赶稿,下班时已经晚上9点。出了报社大门,她正跟门卫大叔说着话,突然一个黑影从侧面泼来一盆潲水,之荔虽躲闪及时,但仍被酸臭水溅了一身。

    惊魂未定中,她看见不远处那个蓬头垢面瘦弱矮小的男人了——正是年前报道过的,那个带着2岁的孩子乞讨的流浪乞丐。那人左手拎着油腻污浊的塑料桶,右手指着之荔的鼻子,恶狠狠骂道:“我叫你报,叫你报,那么多乞丐,你不报别人偏报我。我告诉你,你害我没饭吃,你也一样别想有好日子过!”

    门卫大叔从保安室抓了电棍追出来,男人飞快地转身跑开,上了不远处的一辆面包车绝尘而去。

    之荔一边清理身上的污垢,一边安慰朱大叔:“没事没事,好在不是硫酸,算他还有点良心。我洗个澡换身衣服就好了。”

    朱大叔一脸疼惜,“从我认识你,这都多少回了?还好只是脏东西,要是有害物体,你这小命早玩完了。”

    之荔笑笑:“没事”。

    “上回报道拐卖儿童,孩子也没人认领,你还被人浇了汽油,要不是警察到的早,你哪里还有命!之荔啊,我劝你尽早换个岗位,广告部也好,发行部也好,都比干这个强。”大叔苦口婆心。

    说话间,已到了办公楼下。之荔轻松地笑:“叔,放心,我没事。那孩子进了福利院,对他来说就是好事。再说,那次比这回恐怖多了,那可真是汽油啊,那家伙手里还拿着打火机……呵呵,您看,我啊就是福大命大。”

    “你这孩子,真叫人担心……”

    “大叔,您放心。邪不压正,我啊,吉人天相。”她回头嫣然一笑,拾阶而上,“我换衣服去了啊,大叔,放心。这事,保密哦。”

    朱大叔看着她的背影,长叹着气。

    在这报社看了十多年大门了,俞之荔是唯一一个自己看着从校门走进这个大门,自始至终,激情满满地奋战在新闻事业第一线上的女同志。这几年,他看着她由扎着马尾的青涩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干练而不失温柔的女记者。她待人亲切爱笑,尽管话不多,却懂得尊重人,让人放心。这些年,她也做了很多实事,为报社争了很多光荣,更甚者,要不是她,这不起眼的地方小报,也许早被某大报合并了。她是第一个将笔墨对准大街小巷的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她是第一个从反思角度追踪报道残疾流浪汉的,她是第一个号召在报纸上增开社会救助专栏的……她的目光,始终带着慈爱流转在最底层人、最阴暗的角落里,她是他心里的铿锵玫瑰。

    采编部有个值班室,里面有小浴室和换洗间,方便值班的记者编辑们过夜。

    当晚,值班的正好是肖斌。

    见到之荔一身恶臭地进来,他很意外,但也没说什么,只礼貌地问是否需要帮助。得到否定回答后,他便坐在办公桌前写东西了。

    之荔一遍遍用力冲洗一身的臭水。不是不害怕,不是不委屈。她还记得刚拿到记者证采访的第一宗案子,就是深夜里跟着公安报道某私宰场。那时,有公安护卫,那些汉子满脸横肉,在她鼻子尖上挥舞着寒光森森的斩骨刀。那场景现在想来依旧令人不寒而栗。要说不怕,那是假的。

    记者就像战士一样,平时勤于苦练筋骨本领,战时敢于冲锋陷阵,才算得上合格的好战士、好记者。

    她擦干头发,换上衣服,将那身脏衣服手洗干净,再放进洗衣机甩干,晾到阳台——这样被毁掉的衣服,她的柜子里有好几身,有被浇了油漆和汽油的,还有一身,沾了一身的血迹。

    那是一位流浪少年的血。当时,她刚下人行天桥,在桥墩子处发现了一动不动的他。她胆大,打了120后发现少年一身是血,就将他抱在怀里喂水,安慰他别怕,陪着他一起上救护车,衣服便沾了一身血。那孩子后来回老家继续上学,她给了路费和学费。这些年来,他每年写信过来,最近一年,还从勤工俭学的收入里挤出钱来,给她寄了礼物。

    礼物虽小,情义无价。在收到孩子礼物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一切都值了。

    从洗浴室出来时,之荔已经焕然一新。

    肖斌起身问:“之荔姐,我给你打车?”她礼貌拒绝。

    为什么要当记者?为什么要当法制报社的记者?很多人问过自己。她的外形,实在不像个多管闲事、风里雨里抢新闻的女记者。就连俞家父母也怎么都想不通。自己温柔内敛,3岁起学画画、古筝、背诗写字,走到哪里都自带着艺术气息的宝贝,怎么就当上了法制记者?毕业自名牌大学中文系,原本可以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当高级小白领,哪点不比记者强?

    其实,之荔心里有个结,一个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的秘密。

    俞家也有个结,一个20多年来越来越深重的死结。

    被人泼潲水的事,让之荔心里难受了好几天。

    周末,唐易打来电话,说是有个大客户联合市政府在桃花湾开辟了一条文化品牌旅游路线,联名全市十大时装品牌厂商举办“早春·桃花”主题时装展,原本邀请他本人出席的,但明天刚好有个重要会议,请之荔以总编的名义代为出席。

    次日,之荔依旧穿上了自己最心爱的白色束腰长裙,配一淡绿色丝巾,细高跟尖头鞋,清新淡雅。

    孟津开车来接她,第一眼都看呆了。“姐,你这身打扮,配上那桃花林里落英缤纷,堪称惊鸿一瞥。姐,你平时就该这么穿!”

    “你姐我是干什么的,记者啊!我平时要穿成这样,能干活吗?”之荔被夸得美滋滋的,嘴上却不饶人,“不过,今天我是以报社领导的身份出席,得穿得有点品味。”说完还拎起裙摆转了两圈。

    孟津竖着大拇指连声称赞:“好看极了,姐今天肯定是时装秀的焦点人物。”

    “要不是主编有令,我才懒得去什么时装展,你也知道,你姐我,天生没什么时尚品味。也罢,今天就摩登一回,会会当今的时尚界。”抚摸着身上的长裙,腰间的丝带,她感慨万千。一年四季,实在是难得穿得淑女一点。

    也记不清多少年没去郊外赏过花踏过青了。在“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媒体行业里,女记者经常不自觉地男性化、粗线条化。好奇心、使命感,驱使着她们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哪里有冲突就往哪里钻,磨破了嘴皮子说服受访者,削尖了脑袋要在迷团里挖真相,别人喝下午茶的时候,她在采访;别人谈情说爱的时候,她在写稿;别人研究穿衣打扮的时候,她还在采访写稿。

    桃花湾是城北的一个山区,近年经济开发,政府在那里开发了一个新区,大搞旅游业,将那里的山林种满了桃花,也算是海新市的一张新名片。进入新区,山路也多了,汽车沿山道蜿蜒而上,越往上眼前越开朗。

    这里果然适合旅游业,尚未被工业侵占的村落原野里,阳光和熙,桃林万倾,空气里寒意未尽,满眼的桃花却如虹似霞,令人一见倾心,再见难忘。再往前看,桃林的深处还升起了袅袅青烟,再远一点是水田青青……真是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之荔看得心都醉了。

    越接近山顶,豪车越多,鲜衣怒马的游人越多。一路上锣鼓暄天、彩旗招展,隔十米就有一个身着红色旗袍的高挑礼仪小姐捧着果盘迎接。

    孟津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姐,这档次,这规格,单是那礼仪小姐,你知道不,一天得800多呢。哇,你看这一路,起码得上百个。这主办方,大手笔!”

    之荔看惯了排场,对此并不以为然。

    山顶的平地上,搭了一个巨大的T台,T台两侧,前三排是嘉宾席,第四排开始观众席。市政府是名义上的主办方,第一排的座位里赫然摆着政府机构和官员铭牌。在T台左侧的第三排座位里,孟津找到印有“法新日报俞之荔”的铭牌。她戳了戳之荔,挤眉弄眼道:“姐,你真不够意思,一开始还说不来呢,你看,嘉宾席上你铭牌都有了。”正说着,一位相熟的主办方公关人员找到之荔,客套一通后,给了嘉宾礼品袋,里面装着礼盒、新闻通稿等一大堆东西。

    就在之荔被主办方拉住客套的同时,孟津迫不及待打开礼盒看了,里面是上等的丝绸刺绣,一条领带、一条丝巾。

    “孟津,过来!”正感慨主办方出手阔绰,远远听到有人喊自己,孟津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顶头上司沈小卿正挽了老板洪姜源穿过人群由远而近。

    她急忙把东西装好,塞给之荔,小跑着迎了上去。

    之荔一边应付着主办方的公关人员,一边用眼角追踪孟津的身影,这一瞥,非同小可——孟津迎上的那人,似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