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之门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拜师

    而且,最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古书籍上所记载的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不同,古籍里往往会出现很多生僻的字句,以至于现代的人看不懂,那就很容易理解错误,甚至到无法修炼的地步。

    李铭和赵常二人照着《道术入门》上面的文字去修炼就是的,常常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句,以至于他们修炼起来很困难。

    前面理论的部分还好一点,看个百分之八九十懂,也没多大影响,但到后面修炼的部分可就不行了,那是必须要百分之百的看懂了,才能去修炼的,修炼这事也跟造火箭航母一样的,错之毫厘,差之千里。决不能含糊!

    现在见到了道长,而且听道长说出的话,如逢甘露,更觉道长就是他们要找的人了,也让他们知道,有一个好的老师,对于修炼道法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道长,听了您的讲解,我更觉得您的重要了,所以我们想向您请教一些我们修炼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困惑,希望道长能够帮我们答疑解惑。”李铭再次请求道长帮助他们。

    “嗯,是的,我们请道长为我们解惑!”赵常也发声道。

    “是这样的,自古以来,道法不外传,这是每个门派都必须所遵守的一项规定,你像我的门派也是的,我的门派也必须要传承和遵守这一项历代祖师传下的门规,不得向师门以外的人传授道法,如今祖师的门规传到了我这一代,也是一样,我也不能破坏这一项规定,如若不然,便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所以,你们的请求,恕我不能答应。”没想到,道长会这样拒绝李铭和赵常的请求。

    李铭听了,一时有些懵圈,有点不能接受。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定?道法为什么不能外传?这不是搞自我封闭吗?长此下去,道法得不到交流改进,不能发扬光大,那就是在故步自封,自我毁灭!”

    当然,李铭没有把这话说出来,只是自己在心里这么想,表面上当然不能表露出来了,更不能说出来,那不是要和道长闹翻吗?

    来的时候,李铭还信心满满,认为只要自己心诚,就一定可以受到道长的点拨,结果没想到,还是赵常对了,赵常担心的对了,来的时候,赵常就担心,道长不会答应他们。

    结果,果不其然,人家道长有人家道门祖师留下来的门规:道法不外传!既然不外传,又怎么会教你呢?

    那完了,没人可以请教了,难道要再去重新找一个道长?

    在整个商国,道观多的是,道长也多的很,别说整个商国,就光省会济州,李铭查过,都有十几个道观。

    道观是多,但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现如今社会,假货横行,真品难觅,如果要都是真的,那就好办了,无非就是花钱多少的问题。

    现在关键是,花钱你都找不到真的!没有真正的道术给你学!

    好不容易碰到一个真的,他们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这还来个道法不外传!

    “那要怎么样,道长才肯教我们呢?”李铭想了想问道。

    “想让我教你们,其实也简单,师门的规定是道法不外传,既然不外传,也就是说可以内传,所以只要你们拜入我的门下,做我的徒弟,成为我们门内之人,我就可以教你们了,我怎么教你们都行,这样就没有破门规,也就不存在欺师灭祖一说了。”道长向他们说明了如何才能得到他的指点。

    现在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道长的指点,就是要拜他为师。

    那倒还好,还不是什么难事,比没有办法要强的多。

    虽然说一旦入了师门,拜道长为师,可能就要遵守一些师门的规矩,但既然你决定要修道了,还怕遵守门规?

    那你还修什么道?早早回家娶妻生子,不是更好?

    李铭想了想,说道:“拜您为师,倒也不难,我们很愿意拜您为师,但我们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道长要是能答应我们,我们马上就拜您为师。”

    “说来听听!”

    “我们拜您为师,但可以自己选道法修炼,这个道长不能干涉,因为毕竟我们的《道术入门》这本秘籍,已经修炼下来,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所以我们拜师之后,道长必须要指导我们把《道术入门》修炼完。如果道长不答应,我们暂时就不拜师,还是回去先把大学念完。”

    道长沉默片刻,开口道:“行吧,就按你们说的,你们拜入我的门下,你们还可以自己选择修炼的道法,你们有不懂的,可以来找我,我知道的,就会告诉你们。这样,你们能够对修道产生兴趣,,我作为你们的师父,也省心,一举两得。”

    “那行了,皆大欢喜,皆大欢喜。”一旁的石飞忍不住脱口而出:“看来我要多两个师弟了!”

    “我们也很乐意你当我们的师哥。”两个人也看向石飞,李铭谦逊道。

    既然都同意了,都讲好了,那也就不磨蹭了,二人都是爽快之人,当下就要拜师,他们要道长搞一个拜师仪式,当即拜师。

    道长就搞了一个拜师仪式,让李铭赵常二人拜他为师。

    除此之外,石飞也跟他们两个一块进行拜师,当年石飞被道长捡到太小,只有三岁,因此没有搞拜师仪式,就进了他的师门,师父师父的,一直叫到现在。

    现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当年的拜师仪式补上。

    “那咱们可说好,虽然和他们一块拜师,但还是要按先后顺序排辈分,我先来的,我就是大师兄,他们两个后来,就是我师弟。”石飞马上声明道。

    “那是当然。”道长通情达理道:“你就是不这样说,你也是大师兄,他们两个也是你的师弟,无论从资历还是时间上,你都是老大,这还用说吗?”

    “那我就放心了。”石飞如释重负。

    “那你们两个…谁当二师兄,谁当三师兄,想好没有?”道长又问李铭赵常。

    “我当三师兄吧。”李铭自愿让步,道:“虽然我们两个同时进入师门拜师的,但在年龄上,我比赵常小了两个月,赵常比我大两个月,自然应该当三师兄。”

    “既然如此,拜师仪式,正式开始。”道长说着,坐在了一把太师椅上,右手边放了一个桌子,桌子上准备好了三杯茶,三人按照师兄辈分,一一跪下,每人给道长磕三个头,磕完头之后,双手端起桌子上的茶,递给道长,道长接过茶杯,喝了茶,就是收了他这个徒弟。

    三人如是一一拜了师,道长也喝了他们的茶,这三个徒弟就算正式进入师门了。

    “还有一些事情,我必须要跟你们交代的,是有关于我们师门的事情,拜了师,进了师门,都不知道自己师门的渊源和开宗立派的祖师是谁,可不行。”道长跟他们交代道:

    “我们师门的开宗祖师,是约八万年前的道门三圣之一的道沅祖师,道沅祖师和其他两圣,同为自修自悟而得道的道法开山鼻祖,这也就是说,他们之上,都是没有师父的,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师父。当然了,这么说并不是说,在他们之上就没有道法,不是那个意思,茫茫宇宙洪荒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有道法,只是悟的人不同,以及兴衰演变不同罢了,所以拜在了我的门下,我们就只说我们的祖师,别的都不论,因为都与我们无关。”

    “我们祖师就是道沅祖师,一代一代传下来,传了约八万年,传到我这一代,俨然已经衰败,衰败到没有修道者,不负当年盛况,当年,道沅祖师道法流传最鼎盛的时期,是在中叶,也就是约四万年前,那个时期道法最为鼎盛,弟子一度达到几十万,支脉也有几十支,自中叶之后,开始慢慢衰落,直到我这一代,已经几乎没有修道者。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都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物质腐蚀了人们初始的本心,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修道了。”

    “这只是给你们讲一下,让你们有个了解就行,其他的,也没必要太去详细知道,毕竟没什么实在的用处,只把道法修好就行。”道长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