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弥补残阳憾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如果说,古星城内和距离古星城不到五十公里的地方,一下子从表面上看变得安静祥和了许多,是罗泽谦带来的一部分改变。

    在其它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泽谦造成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1942年4月下旬,日本南方军第56师团攻占东南亚某国境内距离华夏滇省边境不远、一个名字叫la(第四声)戍的地方。

    随后,日本南方军第56师团分成两路,一路继续朝华夏滇省边境的方向进攻,另一路则迂回包抄华夏远征军主力的后路,试图切断华夏远征军返回国内最为便利的道路。

    如果按照现实世界的历史进程,华夏远征军主力不得不分成五路进行大撤退,特别是在翻越一个名字叫野人山的地方时,付出了损失好几万精锐官兵的惨重代价。

    但是在这个世界,由于罗泽谦通过新四军某师向山城方面提交了关于东南亚某国的详细资料,另外还有几条应对措施,使得华夏远征军的主力有很多被保存了下来。

    其中,华夏远征军第5军军部、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96师,在最高统帅部再三通过电报发来的命令催促下,硬着头皮朝刚刚被日军占领不久的密zhi(第一声)那发起了进攻。

    当时,占领密zhi(第一声)那这个地方的日军只有三千余人,哪怕是在当地人的支持下也没能挡住华夏远征军第5军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96师的全力进攻,被赶了出来。

    随后,华夏远征军第5军军部、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96师利用英军遗留在密zhi(第一声)那城内的大量物资,在“飞虎”航空队主力的配合下,硬是坚守到了雨季来临。

    华夏远征军第5军军部、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96师成功守住位于东南亚某国北部境内的密zhi(第一声)那这个地方,让华夏远征军的第一次出国作战没有以失败而告终。

    这样做直接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当时华夏对外的空中人员和物资运输通道,不需要冒险利用危险重重的“驼峰”这条航线,运输能力也是现实世界同一时期的两倍以上。

    而在滇省西部,因为山城方面一个姓胡的军官提前数年崭露头角,导致局面与现实世界同一时期相比也好了很多。

    这位姓胡的军官率领他的一个团兵力,先是奉命紧急赶到滇省西部靠近边界的地方,利用那里的地形和临时构筑起来的工事,挡住了日本南方军第56师团先头部队的进攻势头,为最高统帅部进行兵力调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他们又在“飞虎”航空队(一部)的配合下,牢牢守住了位于滇省西部、一个名字叫松山的战略要地,为大约两年后华夏远征军主力收复滇省西部这个作战行动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同样在这一年当中,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调集重兵,针对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扫荡”和“清乡”行动。

    由于罗泽谦提前送出去的那些“礼物”,使得这个世界的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面对日寇“扫荡”和“清乡”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些相应的反制措施。

    其中:主力部队负责突围出去将敌人的后方搅乱,迫使敌人提前结束“扫荡”和“清乡”行动;留守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则利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和破袭战等战术,打击来犯之敌。

    尤其是华中地区的新四军某师根据地,所取得的战果更是令人瞩目。

    在1942年上半年,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首先品尝到了这几种战术的威力。

    在日寇对猪婆山的一个村庄发起进攻的时候,奉命留守的独立支队利用已经建成的地道战体系,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让进攻的日寇付出了死伤超过一个半小队大约九十人的代价。

    而日寇在进攻其它地方的村庄时,虽然付出的损失没有那么大,但是平均下来,每个村庄还是需要付出死伤超过半个小队大约三十人的代价。

    放在以前,日寇攻下一个村庄要是付出超过一个分队大约13人的伤亡代价,负责在前线指挥的日寇军官是绝对要品尝他们上司“赠送”的耳光。

    到了现在,如果攻下一个村庄要是付出的伤亡代价没有超过一个小队大约54人,负责在前线指挥的日寇军官就不用担心被他们上司追究责任。

    当然,这些伤亡数字里面,那些跟随日寇一起发起进攻的伪军官兵,则被交战双方很有默契的给忽略掉了。

    新四军某师主力部队在跳出敌人包围圈以后,往常很难对付的敌人据点,已经无法再给他们困扰。

    因此,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占领区几乎成为了新四军某师主力部队的自家后花园,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虽然实力比较雄厚,但是在换了一种打法的新四军某师面前,仍然感到兵力严重不足。

    这些所导致的后果,很快就显露出来了。

    1943年,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先后发起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

    军统古星站的大部分人员配合新四军某师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发起了针对华中地区侵华日军主力后勤补给线的伏击、破坏行动。

    新四军某师主力则趁着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大量被调往前线,在敌人的后方到处折腾。

    这直接导致日寇不得不非常仓促的结束了这两场会战,将前线的主力部队大量抽调回来,用来稳住后方的局势。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这个世界的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与现实世界相比都有所区别。

    其中,这个世界的鄂西会战,让日寇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时间再对一个名字叫石牌的地方发起进攻,石牌保卫战也就没有爆发。

    而这个世界的常德会战,常德没有一度被日寇占领,那位奉命坚守常德的华夏军队第74军第51师姓余的师长,也没有因为在最后关头突围而被撤职查办。

    1944年,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再次先后发起了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

    日寇兵力严重不足的后果表现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世界,日寇攻陷衡阳花了大约54天的时间,攻陷桂林花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所付出人员伤亡和武器弹药损失的代价,跟现实世界相比足足增加了将近一倍。

    衡阳保卫战期间,军统古星站的大部分人员再次配合新四军某师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发起了针对华中地区侵华日军主力后勤补给线的伏击、破坏行动。

    衡阳保卫战能够多持续七天,这些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桂林保卫战之所以打了这么久,仍然跟山城方面一个提前数年崭露头角、姓胡的军官有关。

    在日寇第6方面军刚刚攻下全州的时候,这位姓胡的军官奉命带领他的部下——刚刚扩编的一个轻型步兵师,乘坐飞机抵达桂林,与这里的桂军地方部队进行合作,共同守卫这座美丽的城市。

    这位姓胡的军官,不愧是在现实世界1947年莱阳攻城战当中让PLA(这个军队的英文缩写)吃了大亏的那位防御专家。

    同样,这位姓胡的军官也让这个世界的桂林城,变成了让日寇第6方面军吃了大亏的“伤心之地”。

    按照参与了这场会战的日军指挥官事后给他们大本营提交的报告,上面写着:此战当中,我军(指侵华日军第6方面军)总共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在阵亡人员里面,有1位旅团长级别的少将、9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位中队长和小队长------

    而守卫桂林这座城市的华夏军队,总共战死一万三千余人,伤病与战死者大致相等。

    桂林保卫战,为山城方面调集兵力增援柳州赢得了宝贵时间。

    攻占了桂林之后,元气大伤的日寇第6方面军,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向此时重兵云集的柳州城发起进攻,再加上后方又一次被新四军某师主力部队给搅乱,被迫分批撤回。

    而华南地区的日寇,在没有得到日寇第6方面军配合的条件下,同样没有能力单独向柳州城发起进攻,只能进行就地防守。

    值得一提的是,在桂林即将陷落的时候,这位姓胡的军官带着不到300人的兵力突围了出来。

    日寇第6方面军绝大部分兵力撤走之后还不到一个星期,又是这位姓胡的军官亲自带着不到300人的手下,配合其他华夏军队收复了桂林这座在当时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的城市。

    只不过回到山城以后,这位姓胡的军官因为“指挥不力”,遭到撤职查办,甚至还坐了好几年的冷板凳,最后留下来成为PLA(这个军队的英文缩写)最高军事学校当中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教员。

    柳州没有失守,桂林失而复得,使得华夏第七战区和第九战区与国统区大后方的陆地通道并没有被切断,这为后来的“赣江大捷”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5年,华中地区的侵华日军主力发起了湘西会战和深度参与了赣江追击战。

    在这个世界,日寇发起湘西会战之后不久,新四军某师主力部队就从根据地出发,一路攻城略地,兵锋直指古星城。

    为了保住古星这个位于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日寇不得不冒险从前线抽调主力部队。

    结果在回防的途中,大量日寇遭到华、美联合空军战机的轰炸扫射,付出了死伤数万人的代价。

    最后经过统计,日寇仅阵亡人数就超过了两万,伤病和失踪人数加起来更是突破了四万。

    而在同一年七、八月份进行的赣江追击战当中,参与这场战役的日寇四个师团更是像落水狗一样,被装备精良的华夏军队痛揍一顿,仅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一万六千人。

    当然,参与这场战役的华夏军队,也付出了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世界的赣江追击战,为这场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划上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圆满的句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