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十八,我站着如喽啰
繁体版

74、别人恐惧我贪婪

    2006年11月18日,星期六,阳光明媚。

    一家私密的会所内,两人喝着咖啡,一人喝着绿茶。

    “这是张鑫,就是他提出做空美利坚的计划。”邹海鸣向一个老外做着介绍,然后又看向张鑫,“这是鲍勃,美利坚人,我的合伙人,他听说做空美利坚的计划后,非常感兴趣,所以很想和你聊一聊。”

    “你好,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是美利坚人的身份,我恨死那群狗屁华尔街精英,他们根本不动金融,他们只会舔匹股。”鲍勃克制不住自己的表达欲,好在他的中文非常标准,都能听懂。

    “你好。”张鑫看到老外能把普通话讲的这么标准,觉得不可思议。

    两人打个招呼后,鲍勃主动的说道,“其实在你说这个事情之前,我对美利坚的金融市场也有一点怀疑,这两年房价一直在涨,而居民工资没有涨过,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但其中必然会有泡沫的存在,我们做空的人最喜欢的就是泡沫,刺破那华美的泡泡。”

    张鑫默默的听着,他要看看来的两位到底是什么打算。

    鲍勃继续讲着他的金融理解,只是他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去确认美利坚的泡沫在哪里,该如何完成做空计划。

    等他大大咧咧的讲了几分钟后,才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劲,邹海鸣打断他的发言,问向张鑫,“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合作,如果可以,能否说说你的计划。”

    对于做空美利坚的事情,张鑫想等到的是国内资本大鳄,没曾想会被一个老外找上门来,这让他还有点难以接受,于是刻意的问道,“你们准备了多说钱?鲍勃先生,你是美利坚人,那你们是否能搞定ISDA协议,没有这个协议,我们进不了场。”

    “喔~”鲍勃笑了,他的笑容很爽朗,对邹海鸣说道,“你的朋友好像在质疑我们的实力。”

    “我们有三千万美元的活动资金,并且是高盛银行旗下的基金公司,所以进场投资、交易都没有问题。”邹海鸣听出了张鑫的语气,但机会转瞬即逝,大家能把钱赚到手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我们合作,张鑫先生你能拿多少钱进来呢。”鲍勃反问张鑫。

    “如果我不出钱,能否在其中分一杯羹呢。”张鑫试探的问道。

    鲍勃又笑了,“邹,你的朋友似乎没有诚意,我们这样还能聊下去吗。你不会把这个事情当什么秘密吧。我想来找你聊,只是想减少决策要浪费的时间,如果你这么不愿意合作,我觉得我们可以离开了。”

    “鲍勃先生,既然你能搞定,你就自己搞定吧,我就不奉陪了。”如果是邹海鸣要谈合作,张鑫或许还有点兴趣,但这里面牵扯到了美利坚的本国人,他无法彻底相信对方。

    “等下,二位,都冷静一下,我们坐在一起是为了赚钱,不是要逞口舌之快。”邹海鸣这时拉住二位,劝和道。

    “如果你不带资金进来,我们顶多能分15%的利润,毕竟风险是我们在担着。”邹海鸣对张鑫展示了自己的诚意。

    鲍勃摇摇头,不想再交流下去,在他看来,做空成功后,顶多付个一百万美元的咨询费就够了。

    张鑫依然不为所动,这毕竟不是他的第一目标,主要还是不相信美利坚的人会做空自己国家。

    次贷危机意味着什么,鲍勃一旦知道,这个组合很可能会变成收益率最低化的组合。

    邹海鸣看张鑫一直沉默不语,于是又问道,“你是有什么顾虑吗。”

    “我不相信鲍勃。”张鑫直截了当的说道,这种没有意义的合作不需要藏着掖着自己真实的想法。

    “哈哈哈哈....”鲍勃狂笑,“年轻人,我们是想一起赚钱的,赚钱你懂吗,马尼就是信任,我拿出三千万美元来陪你玩这场做空,难道还不够诚意?”

    邹海鸣看这个样子是谈不下去了,他跟鲍勃说道,“兄弟,要不你到外面去走走,我跟张鑫聊聊看?”

    鲍勃当即起身,双手一摊,“你们聊吧,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

    等到鲍勃离开,听不到他的脚步声后,邹海鸣问张鑫,“现在可以说了吗。”

    “不行,你和他合作,这个事情我就不能跟你说。”张鑫还是摇头。

    邹海鸣思索再三问道,“如果三千万投入进去,大概能收回多少钱。”

    “保守估计三倍。”张鑫淡然说道,像是一亿美元不是钱一般。

    “三倍?!”邹海鸣的手都颤抖了,他做期货最高才25%的收益,那还是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这个做空竟然有三倍的收益,夸张,无比的夸张,夸张到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空气静默几十秒后,邹海鸣从兜里掏出一张支票,“这是五十万,我想听点信息。”

    张鑫看到这张五十万的支票奇怪的笑着问道,“投资人大会上,全场人都在笑话我,为什么你还特意跑过来送这笔钱。万一进入市场后,血本无归呢。”

    “别人恐惧的,我贪婪。”邹海鸣的眼神里充满狂热。

    张鑫开始琢磨怎么委婉的跟邹海鸣讲其中的关系,还不让他们发觉其中包含着世界金融危机。

    就在这琢磨的时间里,邹海鸣以为是钱没给够,于是又补了五十万的支票,“张鑫,我的诚意应该足够了吧。”

    “你听说过滴水滚珠局吗。”张鑫没有急着去拿美元,先问道。

    邹海鸣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摇摇头。

    “曾经有个专业的收藏家,他看到一块精美的玉盘,很喜欢,于是花了一千两买下了这个玉盘....”

    随着张鑫故事展开,邹海鸣开始专心听讲。

    验证玉盘有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上面滴水,因为玉有排水性,真玉就会让水成水珠,收藏家拿玉盘回到家后,突然发现玉盘是假的,但是他不能声张出去,只能是自己作假在上面覆盖一层油膜。

    滴水照样成珠,加上收藏家的名誉保障,这个玉盘很快遇到了下家。

    但是最终油膜会破掉,等到最后一人买下这个玉盘发现是假的后,他再也没办法把玉盘换成资产,可他的资产是层层借贷的,资不抵债带来的结果是,大家因为他的破产而损失惨重。

    这个就是泡沫破灭。

    “那你说的这个假玉盘指的是?”邹海鸣听明白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CDO,担保债务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