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得要权

    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真的是一言难尽。

    边军还好,虽然在跟鞑子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几千大军经常被几百个鞑子追着屁股杀的溃不成军,但至少上过战场,至于登莱的这些卫所兵,就真是一言难尽。

    不是夸张。

    周启披甲一人都能杀散成山卫的几百兵。

    文登营本有一千多兵马,现在不太好说。

    但三五百还是有的,至于能不能上战场,只有周洪谟知道。

    周参将显然是没胆子剿匪的,回龙山和天福山的贼匪其实没有多少,撑死了也不过两三百人,可就是这点贼匪,周参将也没胆子去清剿,自家人知自家事。

    就营里的那些老爷兵痞,欺压百姓到是在行。

    至于剿匪,还是算了吧!

    真要到了阵前,大概率会一哄而散。

    戚继光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被气的活过来。

    周洪谟没办法,只能征调各卫之兵。

    文登营作为登州东部最高军事机关,下辖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海卫四卫,及奇山所、宁津所等四个千户所,虽然各卫所多空额,但征调个几千兵马还是没有问题的。

    人多势众,胆气也壮些!

    结果兵没调来,破虏侯的训斥倒先来了。

    “区区数百蟊贼竟劳师动众调各卫之兵围剿,真真是废物!”

    来传令的亲兵原话转达了侯爷训斥。

    周洪谟气的嘴皮子哆嗦,却拿人家没有办法。

    还得派人传令各卫,不召集军士了。

    翌日,正命军士打扫卫生呢!

    就有军兵来报,破虏侯已到了城外。

    周洪谟大吃了一惊,来的真特娘快!

    明明说是不日即到,怎的才第二天就过来了。

    不敢怠慢,忙带上副将心腹,出城前往迎接。

    文登营位于文登县城以东十里,以土筑城,土城有些年头了,处处都透着破败,规模倒是挺大,不比成山卫城小多少,就是年久失修有点残破了。

    东门,周启没披甲,身着素服坐马背上等待。

    两百家将列于身后,披甲跨马肃立。

    周洪谟领着十余人匆匆而来,他没见过周启,可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谁是大王,顾不上嫉妒这位破虏的年轻,连忙翻身下马,趋前大礼参拜:“卑职周洪谟拜见侯爷!”

    周启扫了一眼,四十岁出头,生的英武方正。

    卖相到是顶好,难怪能爬到从二品。

    “起来吧!”

    周启没有苛责,扫了一眼就让众人起身。

    周洪谟站起身,连忙道:“请侯爷移驾守备府,容卑职为侯爷接风。”

    周启顿时忍不住了:“接个屁的风,兵贵神速,哪有功夫应酬,速派人引路,待扫平回龙及福山二匪再说!”

    周洪谟哪里敢拒绝,连忙叫来几人带路。

    周启却没亲往,命两个百户各领一队家将前去剿匪。

    周洪谟忍不住提醒:“侯爷,匪贼凶悍……”

    周启摆手打断:“无妨,带我去看看戚帅题词。”

    周洪谟忙领命,一群人簇拥着周启进城,去参观戚继光题词。

    当年戚继光抗倭时,文登营等于是前线指挥部,曾留下不少墨宝,还曾赋诗一首,周启早就想过来看看了,一直忙的没时间,好不容易来一次,如何能不去一观。

    先到南门,只见门额内外各嵌石匾一块。

    内刻‘齐东重镇’,外刻‘东方名藩’。

    周洪谟在一旁介绍:“此为嘉靖三十二年戚帅巡视文登营时所书,原稿不知所踪,应是被人收藏,尚有诗一首,刻于军营前,侯爷若欲观之还需前往军营!”

    周启点头:“那就去军营看看。”

    于是一群人又到了军营。

    文登营的军营不小,只是房屋校场都有些破旧,地上还有洒扫过的痕迹,显然临时打扫过卫生了,营中的军兵多为老弱,一个个衣甲破烂,眼神麻木。

    周洪谟引着周启来到一块巨石前,只见上面刻了首诗: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周启看着诗句,有点想不通。

    继戚光不是武人吗,怎么还会写诗?

    而且写的诗还不少。

    这他娘的不科学啊,卫所的这些世官虽然文化水平都挺高,但也就是读的书多点,文采什么的基本不用想,世袭武官哪有那种东西,不要说世袭武官。

    就算是那些考中进士的文官,能写好诗的也没几个。

    戚继光一个世袭的武官,不但写诗,而且写的相当有水平。

    怎么能不让人惊讶。

    岳飞也会作词,一首《满江红》传唱了千年。

    周启忽然觉得,文官武将的界限似乎不那么分明了。

    文采这种东西,未必就只有读书人才有。

    这玩意好像是天赋,不是努力就能有的。

    比如李白,再比如苏轼,唐宋的读书人比他们努力的肯定不少,但在诗词一道上,成就超越他们的却没有几个,甚至能比肩的都是凤毛麟角。

    戚继光能作诗,想来应该也是天赋。

    周启默读了几遍这首《过文登营诗》,也想即兴赋诗一首。

    奈何腹中空空,搜肠刮肚也憋不出一个屁来。

    看过了戚继光的诗,又吩咐周洪谟召集军兵检视之。

    周洪谟不敢不从命,硬着头皮将营中军兵召集起来。

    看着下方四百多个老弱残兵站的稀稀拉拉没个样子,周启着实无语,好在没骂人,也没鞭人,只是申饬了几句:“兵者,国之重器也,不可不修,不可不察也。今倭患虽绝,却有东奴未平,登莱之兵负后援之责,岂能解兵卸甲废驰至此,回头要好生整饬营伍,裁撤老弱之兵,择其精壮操训之,坚胃胄、利兵戈,识战阵、知战法,以待朝廷征召。”

    周洪谟勉强道:“卑职从命!”

    周启训示一番,这才去了守备府。

    心里却在琢磨,怎么跟皇帝要权。

    一个成山卫太小了,官册上的人口还不到一万,就算把隐户加上,也不过数万口,能干多少事情,不但人口少,地也少,若是能将文登营攥在手里,则事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