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收礼心得

    成山卫城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

    周长三千多米,面积还不到一平方公里,房子却盖的密密麻麻,街上人不少,和京城的百姓一样,皆面黄肌瘦,不过街面到是洒扫过了,接待工作做的挺扎实。

    丁良要让官邸让给周启,毕竟城里就那一座宅子最大。

    周启当然拒绝,他就是个临时差遣。

    住到人家指挥使的官邸算个什么事。

    传了出去,别人会咋说?

    肯定是破虏侯鸠占鹊巢,把指挥使一家赶了出去,占了人家的官邸。

    或许人家就是客气一下而已。

    这点逼数周启还是有的。

    事实也是,成山卫的官员早就给他准备好了宅子。

    西城一座占地五亩的大宅子,跟京城的侯府当然没办法比,但是在成山卫城,已算是相当不错了,一应用具也都是新的,显然成山卫的官员是花了心思的。

    不管如何,接待工作不能马虎大意。

    公事上得罪了上官,还能有回旋的余地。

    可若私事上得罪了上官,那你就等着吧!

    两百家将安顿到了军营,周启只带了几个亲兵住进了宅子。

    这宅子虽不小,但也挤不下两百多号人。

    周启跟着去看了下,军营位于城南,明显也提前收拾过了。

    早在进入登州地界,就提前派人来知会过了。

    知道他带的家将多,卫城能安顿这么多人的也就只有城南军营,成山卫的官员们就把军营收拾了出来,否则若是不提前准备好,到时又得好一阵忙乱。

    安顿下来,周启打算好好休息几天。

    行路难行路难!

    从京城出发后,这半个月每天要骑着马跑最少十二个小时,风餐露宿的,其间辛苦不足为外人道,就身身体能扛住,心理上的疲惫也需要缓解。

    奈何事与愿违。

    前来拜见的官员太多了。

    百户还没那么大脸。

    但千户以上的官员,全都带着厚礼前来拜见。

    周启一一接待,亲切地收下了官员们送的礼。

    回头盘点,才来了七八个官员,竟收了五千多银子。

    指近使一千两,同知佥事六百,余者二三百两不等。

    这些卫所的官员可真富!

    周启感慨,在朝中查阅公文时,卫所军户大多逃离,田地抛荒,官员皆穷困不堪,谁能想到,一个千户出手都是二百两起,这可真是穷困不堪。

    怪不得京官都喜欢下地方巡视。

    这真是难得的发财机会。

    官场上不收礼会没朋友。

    该收还是要收。

    但吃人的嘴短,拿了人的手短。

    这个道理他当然懂。

    朝中那些文官怕是就等着他犯错呢!

    于是周启一边开开心心的收礼,一边也没忘了给皇帝汇报。

    “臣至成山卫,官民善意浓浓,防守、操守等官员皆厚礼相赠,三日内得银五千三百八十两,此乃成山卫官员拳拳爱民之善举,臣实不忍拒绝,免寒官民之心,臣决定将所获银钱用于开荒利水建设暖棚,为陛下积钱粮,若有言官劾臣,还望陛下明察!”

    将把柄递上去,皇帝可以安心。

    示敌以弱,则可引敌入瓮。

    看似交出把柄,则实却能占据主动。

    这可都是工作数年攒下的宝贵经验。

    就在他开开心心的收礼时,一条消息传到了成山卫。

    破虏侯经莱山,路遇匪贼害民,命家将平之,旦夕破匪寨,匪众皆诛之,召府县官员质询之,言令县不当,怒而鞭之,据说被抽到脸上破了相。

    成卫山一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皆暗自凛然。

    这位爷还真是年轻气盛啊!

    连县太爷都敢鞭鞑,简直胆大包天。

    勋贵鞭鞑文官,这是多少年没发生过的事了。

    不但鞭了,而且还是鞭脸。

    那些开国猛人都没干过这样的事吧?

    总之没听说过。

    这还了得,那些文官还不得群起而攻之?

    算了算了,得先看看风向再说。

    指不定没几天破虏侯就得被召回京城问罪了。

    不能靠的太近,免的殃及池鱼。

    而已经拜见送礼的,则提心吊胆开始后悔了。

    指挥使官邸内。

    众官皆聚于此,商量应对之策。

    朝中选成山卫试植玉米,并安排一位勋贵来负责督办,而且看样子要常驻成山卫,对于成山卫众官员来说,这无异于正打瞌睡呢头顶却挂了一把利剑。

    怎不打起精神应对。

    如何敢继续打瞌睡。

    勋贵虽然是吉祥物,但对卫所官员来说,大明的勋贵还是相当有分量的,更别说这个勋贵还领着钦命,若不小心应对,只怕是小鞋就在眼前。

    “破虏侯暴虐,这可如何是好?”

    有官员忧心忡忡的,很是不安。

    做下属的,最近遇以这种领导。

    动不动就诉诸武力,如何能不提心吊胆。

    有官员道:“这几日观破虏侯非是那等残暴之辈,许是掖县令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当面恶了对方,才招致鞭鞑,我等只需前往拜见,恭敬一些当不致有事。”

    至于如何恭敬,大家自是心知肚明。

    多送点银子呗,但没人说出来。

    这是能公开说的吗?

    有人反驳:“彼鞭鞑县令,文官必会群起而攻之,当小心从事,免受牵连。”

    众官员都点头,确实应当小心从事。

    现在还往其跟前凑,风险实在太大。

    丁良最后总结:“都当心着点,看看朝廷的反应再说吧!”

    众官员纷纷道:“指挥使大人英明!”

    ……

    官员们不来拜见了,周启就有点不高兴。

    收礼收的正开心呢,忽然没人来送礼了,这如何让他愉悦。

    正准备让蒋秉兴去问问,那些还没来拜见自己的官员打算何时过来,皇帝的圣旨到了成山卫:破虏侯跋扈,罚俸半年以敬效尤,莱州府县之令长夺官押送入京问罪。

    这仿佛就是个信号。

    听到消息,成山卫的官员立刻再次排队拜见。

    而且礼也比之前更厚了。

    周启收钱收到手软,这可比零元购来钱还要快多了。

    不但省心省事,而且还省力。

    忽然就对收礼有了新的感悟,劫富济贫未必一定要用刀子。

    成山卫的官员给他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