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道君
繁体版

第52章:虎蛟军都来抢人?坐不住了!

    三等伯食邑,精英十营任选,这是烈阳军开出的拉拢条件。

    不过赵兴都没带犹豫的,直接拒绝了。

    “我受神威军之恩,赫连大人请回吧。”

    赫连烈顿时明白了赵兴的决心,没有多劝,起身离去。

    “如何?”十八棵槐柳院外,一名礼修问道。

    赫连烈微微摇头。

    “他只有一句‘我受神威军之恩’,这是连解释都不想多解释,显然是没得谈。”

    礼修道:“你就该让我进去谈。”

    赫连烈再度摇头:“不可能的,礼修巧舌如簧,这是招揽人才又不是敌我对战,司农监怎么可能允许你进去?”

    “让我来,就是直截了当的开条件,能成则成,不成也没办法。”

    “可惜啊。”雷姓礼修正是当初和赫连烈一起的那位,此时他叹了口气,“他可比卓栎强太多了,一般的军司农更是和他没得比。”

    “是可惜。”赫连烈想起在司农监看过的资料,那上面记录着赵兴从景新历十六年三月进来,至景新历十七年二月的表现。

    “得他,比得时雍都要好。”

    “走吧,回去问问侯爷,看看能否再加些价码。”礼修笑道,“赵兴一人能顶一百个卓栎这样的,我感觉还可以努努力,看有没有什么能打动他的。”

    “这话别让卓栎听见了。”赫连烈淡淡道,“事是这么个事,别说。”

    “我还不懂?也就跟你说说。”

    两人说着,逐渐走远。

    十八棵槐柳院内。

    赵兴则是轻轻一笑。

    “一点诚意都没有啊。”

    烈阳精英十营?自己受训完毕,必然也是进神威军精锐营。

    三等伯食邑?这个确实不错,三等伯的食邑标准,最低也是一个县,当然,一般都是下等、中等县。

    谷县这样拥有灵山的上等县,一等伯都够呛,主要是灵山、灵湖的存在,受益无穷,一般都不会封给伯爵做食邑。

    三等伯的标准食邑,在景帝时期也比较难得。

    烈阳军的阳武侯,其封地也不过五十个县。

    单给赵兴一个县的食邑,确实算是不小的注码,那为什么说阳武侯没诚意呢。

    因为这地方不在阳武侯的封地啊。

    阳武侯的封地在青岭府的翠岳郡,那是内陆繁华之地基本都是上等县。当然,封地规模,也只占了翠岳郡很小一块,大概就十分之一。

    如果说在翠岳郡给自己一个县当食邑,那确实可以吃得满嘴流油。

    但,阳武侯说的是‘九天应元府’。

    九天应元府是什么地方?

    那是块飞地!

    文帝至景帝时期,大周在南边的边境线,一直在沿着沧澜江这条河反复拉扯。

    两位皇帝虽然大战不多,但在东、南两边小战不断。

    主要是这条河的源头在南蛮之地,同时平海州以东,原先又是沧海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在这里驻扎大军镇压海族、蛮族。

    只要当过司农的,就知道大河源头在蛮族手里意味着什么。

    人家在源头拿沧澜江这一条大河做手脚,平海州以南的司农官就得累死累活治理各种天灾。

    那为什么不直接打过去呢?

    还是因为历史原因。

    太祖平定十九州,打过沧澜江以南万里,但最后又退回了沧澜江以北,以此为界,和蛮族诸国约定停战。

    因为他需要专心收拾海族,沧海之患,更甚南蛮。

    开国帝皇没做到的事,后面的皇帝也很难做到了。

    文帝主打一个休养生息,基本没动过大战,小战都很少。

    景帝时期,经过文帝的休养生息,又忍了承安、永安几百年后,景帝自觉国力强盛,气运蒸蒸日上,于是开始拿平海州做文章,是以与南蛮诸族小战不断。

    直致鼎新年间,终于打下来一块疆域,也就是‘九天应元府’。

    但九天应元府开拓近两百年,一直没能稳定下来,因为南蛮诸族一直在激烈抵抗。如果让景帝开拓的这块疆域发展起来,那就可以成为进攻的桥头堡,源源不断的出兵威胁南蛮诸族腹地了。

    于是九天应元府两百年来战乱不断,各郡之地,反反复复,这十年是大周的,下一个十年就变成某个蛮族占据。

    景帝在九天应元府赐封地倒是大方,但这他么就是块生地,虽然够大,但发展不起来有什么卵用呢?

    阳武侯给赵兴这么一块地,赵兴当然觉得没诚意。当然,在阳武侯看来,给赵兴一个县,已经是极为看重了。

    九天应元府的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嘛,地方也大,给一个九品官(赵兴还没正式升官,只是境界超过九品。)一个县作食邑,这种挖人待遇已经是超过‘市价’。

    不过赵兴对这些都门清,九天应元府,是万万不可能作封地的,作食邑都差点意思。

    九天应元府,也是景帝被说抠门的主要原因。

    封侯赐地,其中小部分都给封到这种垃圾地盘,太让人不爽了,虽然也是地吧,可它毕竟不稳啊。

    时刻都得担心南蛮偷家,怎么痛快得起来?

    景帝也觉得不痛快,于是在把世家压榨得差不多后,结束了鼎新年号,取名景新,便是在酝酿着一场平蛮大战。

    他要完成爷爷都没做成的事情,彻底把沧澜江这条重要水脉纳入大周版图中。

    前期还很顺利,战果颇丰。

    但深入异国作战,战线拉长,就开始不断吃瘪。

    甚至被打掉了不少精锐军团。

    国外吃瘪,世家势力卷土重来,期间甚至还伴随着封王联合宗派、南蛮造反这种窝心事。

    景帝只能下令平蛮军团退回沧澜江以北,免得之前做出的成绩都毁在这一战上,但最终还是把九天应元府丢了一大半。

    等于鼎新两百年的努力,只保留一半不到的成果。

    虽然这也不妨碍后世对景帝的评价高,但在当时,还是让景帝倍感挫折。

    于是景新历,也只维持了三十七年就匆匆结束。

    之后的大治、永治,只是美好祈愿罢了。在两治期间,景帝一次像样点的战争都没发起,专心开始造人,准备传位。

    倒也没有什么几百年的太子这种事。

    因为气运王朝的帝皇,寿命极限是一千年,只会在生命尾声的时候才会造人传位。

    诞生的皇子也不走量,而是以质为主,这种事对于气运王朝的帝皇完全是可控的。

    通常而言,帝皇在生命后期最多只会诞生九名皇子,至于公主、郡主就没个数了。

    就在赵兴拒绝完烈阳军的说客后,司农监,天时院内。

    一名校尉陪同着一名中年文士走进了雪松七山院。

    “什么意思?让我和老程给伱们玄甲军当说客?”葛劲松脸颊抽动,“你们是来羞辱我的吗?”

    葛劲松脑海中,顿时回顾了赵兴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二月的表现。

    三月,报道考验,排名二十九。

    四月,分院训练,多次名列前茅……这不提也罢,最终进入地利院。

    五月,无法训练,展露统帅之才。

    六月,补给训练,位列第二,把夏靖等人都撑服了。

    七月开始选训,九节道场,悟节气令,突破知境四转,败程清明的弟子风丘。

    柳天宁的草人法训练课,经过六关考验,草人法傲视群雄,击败一众太仓院的天才,独占鳌头。

    之后的成长愈发不可收拾。

    八月、九月,十月。

    平淮院的水患治理训练,赵兴治水经验之老道,居然还超过了一些农师,时雍、庄子清等人虽然单项法术都超过赵兴,但这种考验并非考的是单项法术,而是综合考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赵兴,第一!

    天时院的天灾课程,梅之儒主持,葛劲松、程清明协助,这又是一种综合训练,四十七种虫灾、天火流星、地脉爆发,期间还要养活武者,因为这次训练已经开始出现‘敌军’,开始模拟真实作战。

    赵兴无论是具体治理还是大局观,都无可挑剔,而且他居然又有两枚节气令突破至知境第四转,最后连葛劲松、程清明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看走眼了,那次赵兴又是第一!

    训练的强度在不断提升,很多天才们都叫苦不迭,有些跟不上进度,可赵兴却跟永远没有上限一般,依旧保持着快速成长!

    这其中固然有赵兴在选训中获得大量积分有关,可他的天赋也是一次次刷新了葛劲松的认知。

    对了,选训!

    想到这里,葛劲松都忍不住再一次在心中感叹。

    礼修的精神训练,降智法、激将法、赵兴包揽了好几次第一,没有第一的,也都是前三。

    南蛮各族的巫术法训练,主要是关于南蛮诸族的一些独特法门、器械知识学习,其中大部分是理论课,小部分是实物训练,外出异域作战,难免会用敌人的兵器,可是这种完全陌生的体系,他居然还是要比别人强。

    医师训练、药师考验、鬼魂辨识、请神训练课……就连工家器械神兵的应用训练,这小子连开飞舟都是第一名啊!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老子都被鞭尸多少次了,你们两个混账,还要让我去给你们当说客,当面跳我脸是不是?

    我这张老脸好不容易熬到他完成了最后一次大型联合训练,打算等他去实地任职再捡起来。

    你们又想把我按在地上摩擦?!

    “尔等岂能如此羞辱我!出去!”葛劲松满怀悲愤。我不就是看走眼了一次吗?何至于此?

    “葛兄切莫误会!”礼修看到葛劲松这么激动,连忙施法安抚“此次我等前来,正是来解葛兄之忧啊。”

    “若错过这次机会,兄可就要后悔莫及了!”

    “哼!”葛劲松并未受影响,冷笑道:“谋士的嘴,骗人的鬼,尔惯会用这种伎俩。老夫不听,你们且回吧!”

    礼修拱手起身:“如若葛兄不想知道程兄为何会答应,执意要我们走我们便走,中间人多得是。”

    嗯?程清明答应了?他有什么脸答应?

    葛劲松一愣,见礼修和将士即将出门,他立刻喊道:“且慢!”

    “你刚才说,程清明已经答应当玄甲军的说客?”

    礼修嘴角浮现微笑,最后收敛,转过身来坐下,这速度太快,连旁边的将军都没能反应过来,依然傻站着:“正是如此,葛兄请听我说。”

    “世事无常,反复仅在一念之间。”

    “这一年,你二人确实被人误解过甚。”

    “可若由你二人举荐,把赵兴从神威军弱旅,擢拔至我玄甲强军。”

    “日后他越出色,我玄甲军的嘉奖公文,必有二位之名。”

    “日久天长,何人会记得先前分院之事?毕竟这只占据很小部分时间罢了。即便记得,也是一桩美谈。毕竟是二位把他带入我玄甲军,这才是慧眼识英才。”

    “往后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礼修的一番话成功把葛劲松说动了,是啊,之前那点小事算什么呢?如果赵兴经自己举荐进入了玄甲军。

    日后又被玄甲军宣传,现在认为的糗事,不也成了慧眼识英才路上的‘小小波折’了吗?未必不能成为一桩美谈啊!

    “好吧,老夫试试。”葛劲松点头道。

    葛劲松和程清明还没到十八棵槐柳院。

    又有不少人来到阳城司农监,准备当说客。

    阳城的神威军驻地。

    九节校尉黄成志,正蹲在地上,给一排神像烧纸。

    烧的是信纸,通往西洱郡。

    “报!统领!急报!”

    外面突然有一个士兵闯了进来。

    “快说!”黄成志道:“怎么样了?”

    “又有三伙人朝着十八棵槐柳院去了!其中就包括虎蛟军的一名都尉!”

    “什么?”黄成志焦急的起身,“狗日的连虎蛟军都来抢人了?你先下去盯着!一有消息,立马来报!”

    “是!”

    随后黄成志又蹲下来给神像烧纸。

    “混账,别烧了!”神行戴宗像,突然睁开眼,“你今天已经烧了四次急行军令!”

    “信已经到了西洱郡,别再给本神烧了!”

    说罢,神像闭眼,下方一排神像前的火烛统统熄灭,连信纸也吐了出来。

    黄成志朝神像拱了拱手,面露喜色,喃喃自语:“已经到了?那就好,那就好啊。”

    “老陈,龙肖,你们得赶紧来啊,说客层面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我一个人可扛不住啊。”

    这章算是回顾一下,那些训练课没必要写太细,因为之后的实习半年会展现,放在实战中体现,我觉得更合适一些。

    今天肯定有第二第三更,至于具体时间,作者君每天写一万多,不可能细到具体时间点发的。只能说在很努力的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