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983
繁体版

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范理事他们在给那位宝岛的老患者服了几副药剂之后,那人竟然大为好转。

    最神奇的是,本来以为能续命三年就不错了,可是经过他们的重新诊断之后,骇然发现,这位老先生,完全可以颐养天年。

    这就叫范理事和宋一针二人,连呼不可思议,他们也算是见识了真正的高人。

    所以范理事和宋一针这趟来,除了报喜之外,更是对哑巴爷爷的医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准备来这潜修一段时间。

    到了他们这种水平,想要再提升的话,那基本是不大可能的。

    好不容易现在出现这种机缘,他们就算是撇家舍业,也在所不惜。

    刘青山当然也瞧出这两位的心思,以哑巴爷爷的胸襟,显然是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的。

    于是他乐呵呵地迎上去:“二位老先生辛苦啦,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武爷爷,也找我师父治病的。”

    “我师父说,除了服用药物之外,还要用针炙之法,疏通眼睛周围淤堵的经脉,宋老先生人称宋一针,说不得就要辛苦您啦。”

    宋一针也连连摆手:“无妨,无妨。”

    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武老,目光渐渐变得疑惑起来。

    刘青山朝他眨眨眼,然后又向范理事道:“也得麻烦范先生,再给武爷爷拟定一份食谱,如此三管齐下,定可事半功倍!”

    武老也乐呵呵地点点头:“那就麻烦诸位了。”

    “不麻烦,我们来此,就是跟哑前辈来学艺的,正好有这样实践的机会,求之不得。”

    宋一针显然是认出了武老,嘴里连声客气着。

    倒是范理事比较洒脱,虽然也瞧出武老的身份肯定非同一般,不过还是当成普通的患者。

    先主动询问一番,然后就是和哑巴爷爷以及宋一针一起,组成一个临时医疗小组,凑到一起商议起来。

    三个人各司其职,又以哑巴爷爷为首,饮食方面,最先落实下来。

    至于针灸方面,哑巴爷爷则从箱子里取出几份图谱,纸张都十分老旧,上面画满了穴位,还记载着一些针法。

    瞧得宋一针眼睛都直了,那些针法之中,有些早就失传。

    “哑前辈,这图我可以看吗?”

    宋一针激动地询问,身子都有些发颤。

    行有行规,如果不是正式的衣钵传人,那么像这种不传之秘,外人是没有资格参悟的。

    哑巴爷爷则是笑着点点头,把宋一针这么大岁数的老头子,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他已经可以确定,只要把这上面记载的针法融会贯通,那么他的医术,绝对能够更胜一层楼,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或许到那个时候,他宋一针的绰号,才会真正的名副其实。

    接下来,就是安排一些饮食起居这样的事情。

    这段治疗的时间里,武老当然是要住在木刻楞这边,另外,医疗小组的三位也都一样。

    木屋的地上,临时搭一张床,小五就住这。

    只是这样一来,那位张阿姨在这就不方便了。

    商量一番,决定还是叫张阿姨住在刘青山家,平时早上再上山,晚上下山,只能辛苦她一段时间了。

    至于原来住在木刻楞的李铁牛和高峰等人,统统撵下山。

    刘青山也跟着一起下山,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家里村里,都需要准备准备。

    不过等他回到村里,发现人家早就安排妥妥的:张队长正领着张大帅等人,在那杀猪呢。

    三百多斤的一口大肥猪,就是专门留着五月节的时候宰的。

    而老支书则已经把糯米和红枣等东西分派完毕,各家也都忙着包粽子。

    甚至连鸡蛋,每家都可以去队部领五斤。

    自从刘金凤的鸡场归到合作社之后,规模又扩大不少,发几斤鸡蛋,简直太轻松。

    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没自己啥事,刘青山也就乐呵呵地回家了。

    家里也同样在忙碌着:奶奶和秋菊奶奶,正在包粽子。

    母亲林芝,则领着老四老五,拿着各种彩纸,在那叠着葫芦。

    不光是五彩纸,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包装纸,都可以用得上。

    当院里,爷爷刘士奎正和王教授他们在那架着个火堆,燎猪头猪爪呢。

    因为刘家的客人多,所以杀完猪之后,猪头猪脚都归他家了。

    “哥,你看我叠得葫芦好不好看?”

    小老四还把刚叠完的一个双葫芦,递到刘青山面前,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夸我,快点夸我。

    刘青山当然不会叫妹妹失望,乐呵呵地赞了一句:“还是咱家四凤儿手巧。”

    而坐在炕桌前面,小手同样忙活着的山杏,则抬头朝他笑笑。

    刘青山也凑了上去:“哎呦,咱家五凤更厉害,都会粘葫芦啦!”

    山杏也抿着小嘴,不过小脸上依旧十分专注,认真地往桌上的彩纸葫芦上抹着糨子。

    这种葫芦就跟后世端午节卖的那种彩色葫芦差不多,制作起来比较麻烦,每一面都要抹好几条糨子,然后再粘另一张。

    最后粘成厚厚的一大摞,翻转一下,就彻底打开,呈现一个圆形的大葫芦。

    以前都是心灵手巧的二姐刘银凤做的,现在二姐不在家,山杏就接班了。

    小老四把自己叠的葫芦,拴上彩纸穗子,然后又念叨起来:

    “都快过节了,大姐和老姐怎么还不回来?”

    哎,没法子,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估计小老四还真有心灵感应,刚念叨完,就见窗下闪过一条人影,然后从支起来的窗户上,探进一个脑瓜:

    “老四,老五!”

    “哇,是小姐姐!”老四一声欢呼。

    然后就看到郑小小身后,又出现了刘金凤和杨红缨的身影,立刻又欢呼起来:“大姐,老姐也回来啦!”

    她直接从炕里跳到窗台上,伸着小手,和外面那三个姐姐拍起小巴掌。

    还有小白猿,也有样学样,跳到窗户上边,蹲在在那里,也扬着小爪子。

    结果引得屋檐下的小燕子,发出一阵阵惊鸣,还以为它要掏老窝呢。

    刘青山也迎了出去,只见郑红旗手里提着两串粽子,也正笑吟吟地望着他。

    “来啦,我是还称呼你郑大哥呢,还是叫你老姐夫呢?”

    刘青山嘴里笑嘻嘻地开着玩笑,顺手接过郑红旗手里的粽子。

    郑红旗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我永远是你的郑大哥,你在年龄上永远别想撵上我。”

    这话倒是没毛病,刘青山又朝着郑小小招招手,后者则背着手,一脸严肃地走到他面前:

    “三凤同学,我代表徐校长,要求你下周去学校一趟。”

    “要找家长吗?”刘青山嘴里开了句玩笑,心里有点纳闷:好像没听连娣姐说有啥事啊?

    因为担心自己端午节前赶不回来,所以刘青山在首都那边的时候,就打电话回来,叫张连娣给那些关系户送鸡蛋鸭蛋啥的,这其中就包括大胡子校长家。

    郑小小咳嗽一声:“三凤同学,你常年旷课逃学,校长已经对你忍无可忍,责令我把你抓回学校……嘻嘻。”

    说到最后,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呀,赶紧干活去吧,老四老五都比你有用。”

    刘青山直接把她撵进屋,然后就帮着郑红旗,开始从车上倒腾东西。

    都是大姐和老姐带回来的,大包小包的,有给家人买的衣服,也有老四老五的零食。

    “大姐,老姐,你们是把人家的超市都给搬空了吧?”刘青山嘴里忍不住念叨。

    结果一下子提醒了刘金凤:“对了,还有一台电冰箱和一台彩电一台洗衣机呢,一会儿连娣帮着拉回来。”

    这时候出国,购买家用电器,放在首位,因为这些商品是免税的。

    刘青山就纳闷了:这姐俩战斗力可以啊,愣是弄回来三大件儿,亏你们怎么搬上飞机的呢?

    结果一问才知道:东西是在国外订购的,不过取货却是在春城的国际商店里,还算方便。

    把东西倒腾进屋,自然免不了分发一阵,人人都有份,就连秋菊奶奶,都有一身衣服。

    刘青山就忍不住询问那姐俩:“这些零零碎碎的,买得挺齐全,厂子里的设备,都买回来没有?”

    杨红缨摊摊手:“我和金凤光顾着逛商店了。”

    而刘金凤则一个劲笑,刘青山就知道老姐肯定没说实话,索性也就不再继续询问。

    等吃完晚饭,那姐俩才正式向刘青山进行了汇报:方便面生产线,直接采购回来两套。

    每套定价是十二万美金,一共花了二十三万。

    一起买两套,人家给优惠了一万块。

    杨红缨还担心刘青山心疼钱,嘴里一个劲解释:“我们觉得方便面肯定有发展前途,以后肯定要在外地开分厂的,就直接多买了一套。”

    刘青山想考量考量老姐,就故意问道:“在哪开分厂?”

    “当然是中原一带,那里是冬小麦主产区,不缺乏原料,交通运输也比咱们这边便利。”杨红缨随口应道。

    刘青山点点头,看来老姐的战略眼光也不错。

    至于这个价格嘛,当然可以接受,日产五万包方便面的生产线,价格在四十万到五十万人民币之间,她们这个算起来还不到四十万。

    另外就是火腿肠灌装生产线了,这个暂时只订购了一套。

    刘青山也很是满意:“两位大姐辛苦了,等产品生产出来,小弟再给你们发奖励:一碗泡面,里面加一根火腿肠,管饱。”

    “三凤,你耳朵痒了是吧!”两位大姐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包夹过来。

    刘青山一瞧不好,撒腿要跑,结果却发现有俩拖后腿的,老四老五各抱住他的一条大腿。

    这下完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