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慢生活
繁体版

入伏

    夏夜窒息般的闷热掠走了绵绵的睡意,翻来覆去也感受不到一丝凉风的袭来,浑身渗透着丝丝的汗意,孩子也是如此,叫我给他倒一杯水喝,扰了我热的本就不安稳的觉。

    夜半感受到了窗外一阵阵的凉意,又觉得需要阻挡一部分,盖个薄被多余了,不盖又觉会凉到,随后将窗帘拉上,又觉得闷热渗透。内心忍不住想,还是家里舒适呢,可结婚前这里才是我的家,我觉得最舒适的地方啊。即使刚结完婚,也是三天两头往回跑,而现在更喜欢在自己的家里窝着,这个家变成了娘家,变成了老公出门时偶尔来居住的地方。

    成长的意义是,我们都会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同时独立于原生家庭和父母,这会让父母变得放心的同时又有失落感。学习心理学之前,跟妈妈的关系有隔阂感,从小到大认为她是偏心的,更爱弟弟的,那个时候反而更喜欢回家,隔三差五的就回来,然后可能因为哪句话觉得不舒服了。后来疗愈了内在小孩,随着学习看到了不同的视角和父母的局限性,妈妈变得更加贴近,变成了那个深爱我的人,反而不纠缠了,我变得内心自由,能够更好的投入于自己的小家庭,跟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需要时时刻在我身边,忙碌时强大后盾,爱如影随形,无需刻意证明。自己做了妈妈,才更加懂得这份爱有多么纯粹。

    窗外的天空一片蔚蓝,对面楼变得清晰可见,原来夏夜如此短暂,耳边是鱼缸循环泵的声音夹杂着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困意席卷,侧过身拥着孩子重新入眠,这一刻爱的也变得具象化。

    周一的医院就似火车站,人潮涌动,挂号处排着长长的队,检查的地方也是,住院部的电梯更是处于无休止的载满运行状态。或许在这里待上一会儿,很多的焦虑都会缓解吧,面对生命的脆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摩擦都显得微小了。

    妈妈是惧怕来医院的,每次都会很紧张,因在我大三那一年生了一场大病,激活了她深深地死亡恐惧,但因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总有一些小毛病需要到医院医治。但这两次明显感受的到妈妈变得勇敢了,依然会紧张到手脚冰凉,但能够独自承受很多了,会需要我们,但也努力做着自己能应对的事情。

    父母年轻的时候,努力的积累着,为了这个家任劳任怨的干活儿,因为从农村出来,习惯了干体力活儿,一直到现在做起事情来比我们有经验、更有劲儿,这是被生活所逼出来的。而我们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种种便利,还要时不时的挑剔父母未知的部分,殊不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都是他们努力奋斗而来的。到了六十岁左右的年纪,体力有所下降,能力有所受限,价值感随之降低,生病去医院还为了儿女们考虑着,生怕给我们添加麻烦。

    都说父母的心向下的,确实如此,他们辛苦操劳一辈子,自己舍不得享受的却能够倾尽所有为儿女付出,事事为我们着想。处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有努力的空间,但能力又有限,面对父母的无力感时也会产生无助。但生活总要继续前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什么接什么呗,趁着年轻,趁着还能奋斗。

    召唤什么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选择尽力召唤那些可以吸取养分的部分,放过那些自我苛责和攻击的部分,选择珍藏温暖和感动,绕过狭隘和黑暗。